幸福的程度,取决于自我接纳的多少
赛斯哲学表达的观点:“世间生相皆由心生”。张德芬有一句最经典语录:“亲爱的,外边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每个人眼中所见的世界就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每一个人都用“心”为自己描绘外部的世界。
心中拥有怎样的世界,投射在外部就是怎样的。
“忍”和“宽容”都没有真心的“接纳”来得通透彻底。其实心理学就是研究,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一个人接纳自己多少,就会接纳别人多少。一个爱自己多少,就会爱别人多少。
一个人看不见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如何有能力去理解别人。这也是出色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一对一做自我成长体验心理咨询200小时的原因。
一个人看再多的心理书籍,学再多的心理课程,如果没有做个人体验,也都是纸上谈兵。
人需要亲密关系,心理咨询的体验也是在关系中成长。如果一个人没有被原生家庭滋养善待,那么需要建立新的滋养关系,这个人会改变人格。
曾经的我看了几十本家庭教育的书,却没有把孩子教育得开朗活泼,勇敢。我读不懂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因为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被情感滋养,父母可以让我吃饱穿暖,却没有办法对我鼓励,问我的感受。因为他们从小根本没有被父母这么对待过。
母亲对自己不满意,嫌弃自己太胖了,太黑了,每一次买衣服时,她都特别没有自信。
她对我的挑剔源于,她挑剔自己。
一个人对内啥样,对外就会是啥样。
当我慢慢地接纳了自己的懒惰,拖延等毛病。自己的能量不用在自我冲突的内耗上。我反而变得比以前勤快了。
以前,我讨厌自己糊涂和笨拙的一面,所以如果虽说我傻呀,笨呀!我就会爆炸,特别生气。因为内在本身就讨厌自己这个方面,现在被人嫌弃,就加深了自己的自我厌恶感。
一个人自我接纳度越高,内心越和谐 。这样拥有的幸福度越高。
赛斯讲的每句话都是斩钉截铁的。
意思就是说,我们看见的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所有显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事先酝酿。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内在的心境向外的实现。
我们要加强自我觉察。
当你发现你特别在乎某一个人,比如说,你特别在乎你的上司、特别在乎你的邻居怎么看你、或者特别在乎你的爸爸妈妈的时候,你就要做几个觉察:
第一个,当你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你要觉察你的内心有没有自卑。
第二个,当你特别在乎某一个人的时候,你特别希望他肯定你鼓励你,你就要去觉察:你对这个人是否有一种没有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
曾经的我没有察觉自己对母亲的期待,心中总有一种幻想,她是我希望的样子。
当我对她真正的放下期待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心灵得到了解脱。我对自己的接纳度也增加了,幸福感提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