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

“活在当下”的咒语——此时此地,保持警惕

2020-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印月居士

你在“此时此地”,并将永远如此

这不是一个经过理证过后被扭曲的概念,而是一个本来如此的事实,它是心智的本来面目。

须知,对当下时刻种种念头的认同,是人们所能犯下的最大错误。不论是对这句话嗤之以鼻的人,还是自认为早已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又或者是当下正在说这句话的我自己,都需要时刻注意——

此时此地,保持警惕。

1、我不知道

此时此地。

这是一个乍看起来很简单的概念,潜意识中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自己不知道的概念。然而,让他们解释什么叫做“此时此地”时,大都会做出如下反应——

穷尽过去所掌握的一切信息来对这个概念做出定义,并且为了在下一刻的未来能够“确信地”告诉自己以及他人,他们是知道这个概念的

简而言之,他们通过“过去”的定式思维来达成“未来”的某个目的,而现在这个目的是对“此时此地”的解释。

不愿承认“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的定式思维。

看到这里你先不要急着否认,一你旦开始否认,就选择了与我的“言论”对抗,而事实上,作为被主观观察到的事物的一种,你没有任何“左右互搏”的必要。

请先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此时此地”?如果你不愿意静下心来,抱着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文字,那么关闭当前页面是你最好的选择——我并不想在浪费您宝贵时间的同时,将您越推越远。

如果你决定确实想要停下来思考一些问题,那么请不要欺骗自己,告诉自己,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此时此地”吗?

假如你确实明白,那么我接下来的话,将是一种对“保持警惕”的诠释,这是共勉;假如你不曾真正明白,那么是时候“重新”认识何谓“此时此地”了。

请记得,在想要学习任何你不曾具备的能力时,请大声在心中告诉自己“我不知道”,否则,你的行为仅仅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批判而已。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事实。若真的知道,便不会轻易说“我知道”,而是会用心把自己的体悟传递给他人。因为诚心才能进行真正的交流,而批判除了增强自我的虚假身份认同、证明卑微自我的“正确性”以外,毫无用处。

话虽难听,却是事实。若对此不能平静以待,内心还要剧烈反抗,那便是没有做好超越形式“自我”的准备——

你始终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所以你就会用自己过去认同的形式“自我”这一身份来对我接下来的每一句话进行筛选和判断,我想这样的谈话没有任何进行下去的必要,因为它会变成你拿来衡量我们之间谁对谁错的二分法工具,而且我敢肯定,最后“赢”的一定会是你

而这,毫无意义。

2、以痛苦为食

能看到这里的人,通常已经或多或少体验过生活所带来的痛苦了,当然如果没有,也不妨趁机对此做出一番了解。但是请先别忙着下定义,譬如——“生活带给了你痛苦”这一看似不证自明的事实。

现在让我们先对“痛苦”的来源进行剖析。

痛苦的来源,通常是由对比产生,这种对比产生于心理时间的纵向对比,譬如“现在不如过去好”,又比如“未来可能会比现在更好(更坏)”。

请静心对以上这句话进行思考,并确认是否确实如此。

然后我们再对如上描述进行进一步分析。

如果认为“现在不如过去好”,你就会下意识对现在抗拒而不断产生“懊悔”、“悲伤”,譬如失恋或者亲人逝世。

如果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好”,你就会想要未来而不想要现在,那么为了达到未来那个“更好的”结果,每一个“现在”对你而言都将是不完美的。这就好比在等待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的下午,每一分钟可能都是一种煎熬。

如果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坏”,你就会产生对未知的恐惧心理,认为现在的一切可能变成自己所不认识的样子,拒绝继续前行。例如一些被告知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在例行体检前还和正常人无异,一旦被告知这个噩耗,立马就会进入一种恐惧状态,整个生活被彻底颠覆,有些甚至没能撑过三个月。

请认真思维如上所述情境,并不要忙着对此做出任何判断。

现在我们来对此进行分析,以上的任何一种情境中的行为,都是思维通过对过去或未来的分析而进行的应对。而事实上,我们很可能忽略一个事实——我们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只可能发生在现在,而绝不是过去和未来。换而言之——

过去和未来,仅仅是你的思维利用大脑中的记忆所进行的幻想而已。

你只可能在现在有所行动,任何事情也都发生在现在,你绝对不可能回到过去又或者去到未来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即便你确实回到了过去又或者去到了未来,那此时的过去和未来,也就当下成为了现在

这便是“此时此地”的浅表含义——即我们的生命绝不可能存在于除了现在以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理解痛苦的来源。只有在过去、未来与现在的对比中,我们才会产生痛苦,而只要你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在”,你就必然有一种达到过去或未来那种你自以为“更好状态”的渴望,而事实上,过去和未来并不存在,所以你永远也不能满足于现在——

因为你始终想要的是过去或者未来,而不想要现在,但你又永远都处于“现在”。

每当你“现在”满足了“过去”你的一个愿望时,你就超出了它。我并不是说它超出了你的愿望本身,而是说它会衍生出一个更高、更好的“对未来的愿景”,而“此时此地”永远都是被你所抗拒的。

在这种对现在“永远的不满”中,你必须不断感受“现在的残缺”所带给你的痛苦,同时思维让你认为,更多的时间能帮助你弥补这种“残缺”,并抚平你的痛苦,然而你却恰恰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定义就是从过去到未来,而当这两者本身都是痛苦的来源时,你就永远不可能从中得到“解脱”

形式上的“自我”以痛苦为食,并非生活给你带来了痛苦,而是你的大脑和思维需要时间、需要过去和未来给自己制造痛苦。但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毕竟,如果离开了对过去的身份认同和对未来的愿景——

就在此时此地,你又将是谁?

希望你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

3、没有问题

思维模式通对过去记忆的“歌颂”让你产生了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虚假的、形式化的“自我感”让你错把这种思维模式和现在的身体当做了自己本身。

现在经常听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不要做某件事,否则别人会对你有不好的看法。”

其实不仅仅是家庭,即便是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很多孩子从小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成长。

首先不要忙着以我们曾经的思维模式去给这个情境下定义,因为我们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至今。请先花几秒钟或更长时间清空一下大脑,然后我们再来对此进行分析。

“不要做某事”这个引导,本身并不存在对错,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情境不同,那么他当下所需要采取的行动就未必相同。然而,当你“因为别人会对你有不好的看法”所以才“不做某事”时,这就是思维对你的欺骗了。

请回忆上一节,我所说到的对痛苦的定义,由于“别人会对你有所看法”是你创造了心理时间后对未来某种可能的情境产生了恐惧,所以它就直接决定了你是否做某件事的行为。你以为你做出了选择,而当你的心中始终对未来有一个判定时,你就绝对没有选择的权力,“思维”会通过对过去的总结来控制你制造它想要的痛苦,以此,它便可以通过你来活出它自己。而这个“自己”,就是被你所认同的那个“形式自我”。

当父母和社会这样教育孩子时,其实并没有真正教给他“道德准则”,而是教给他,如何在把自己和他人分裂、孤立起来的同时,创造心理时间来让自己恐惧。而事实上,短时间内或许给父母和社会的规范化“教育”减少了麻烦,却埋下了更深层的隐患,它叫做——

自我。

每当在“此时此刻”发生这种情况时,请务必观察这个“自我”是在如何给你创造痛苦的,是如何给你制造问题的。

你的生活中或许充满了各种问题,它们都是从过去的身份认同中投射到未来的投影,而事实上,就在此时此地,请停止你的臆想,不是一个月后、一天后,也不是五分钟后,就是现在,请你思考,就在此时此地

你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真的放弃对未来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幻想,那么你将会发现——

此时此地,没有问题。

这并不是说自我欺骗、逃避现实,给你理由放弃行动,与此相反的是,问题只会存在于过去和未来,而不是因为过去未来让你有了行动。此时此地,你才能行动,而从来不会有一个你在过去未来行动,关于这一点,上一节已经说了很多,不必再赘述。

当你不再把意识投射到过去和未来上,你将对现在更加警觉,你将采取更好的行动,而绝不是回顾过往止步不前,又或者对未来望而却步。事实上,大多数人,正是认可了过去和未来而放弃了行动。譬如,一些颇有成就的人活在曾经的功劳簿上放低警觉,最终一败涂地;又譬如学生时期,总想着“明天”再复习考试,“下周”再开始学外语,结果最终哪一件都没有成行。

请注意,此时此地没有任何问题,生活也没有给你制造任何问题,而你的自我身份认同——

才是唯一的问题。

4、此时此地

我们已经描述了自我的思维模式是如何给你制造痛苦的,如果你对生活中的痛苦感悟良多,很可能你此时已经对它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现在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让“自我”停止给我们制造痛苦。

事实上,让自我停止给自己制造痛苦,只需要坚持一件事就可以做到——

观察它所产生的一切思维和情绪

不要判断它们,也不要对抗,那是你的一部分,仅仅观察它就好,对抗就等于你在否认这个自我,就会产生痛苦,而痛苦只会助长“自我”的力量

自我不是你的对立面,它是你的一部分,它不是你,而是你能利用的工具和部分投影。当你被“自我”驾驭时,你就不再是“完整的你”,打个比方来说,你变成一了个被“自己的手扼住脖子的人”,那只手就是失去控制的“自我”,而那个人就是你。

自我可以有许多个,也许是你曾经认为的那个你自己,又或者是思维中那个正在对你说话的我,还是其它的什么人——这仅仅是左手和右手的区别。但是不论在你眼中有多少个你、我、他,请记住,真正的你,从来只有一个。

当你疯狂地误认为那只手就是你时,你将陷入自作自受的怪圈中。

当你观察自己思维时,其实那个观察者才是你,也是你的本来面目

所以“自我”渴望异性的身体、渴望权力、渴望金钱,因为在“它”看来,它必须拥有更多才能完整,甚至向你自己发起攻击,所以当你认同你是一个男人时你就需要一个女人,当你认同你是一个下等人时,你就渴望权力,当你认同你是一个穷人时,你就渴望金钱。你渴望任何一种你当前所认同的身份所“缺乏”的东西,而事实上,当你获得这些东西后,你又形成了新的身份认同,你的自我将“永远残缺”

观察它,不要抗拒它,否则这只手将越缩越紧让你喘不过气来。每当你的思维产生不好的想法和情绪时,及时警醒,观察它,这时,他就会慢慢消失,你就会进入此时此地

当然,在一开始,你不可能始终处于警醒的状态下,但是只要你突然警觉,你又开始被自我操纵去到对过去的认同和未来的茫然中时,你就又进入了此时此地。

在被“自我”主导的情境中,自我当然需要你去回忆过去,因为“自我”源于对过去的认同,并不断把“此时此刻”变换为过去以维持他对抗你的力量。你也当然会对未来迷茫,毕竟未来本身就不存在,你又怎么可能确定未来是什么模样。如果你用过去和未来这种心理时间去对抗它,你就正好中了自我的圈套,因为它正是以此为食。

当你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它时,你就进入了此时此刻,因为“自我”是存在于时间中的形式和幻象,而这个观察者,本身就超出了时间。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只有超出一件事物的存在,才能看到它的本来面目,而通过它自己,就绝不可能。这就好比那句千古名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你的立足点不在山中时,你才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山的全貌。

我常听有人在和我谈格局,他们认为目光长远才能有大成就。

他们所说的长远,通常是放眼几年后,甚至十年、数十年后,但是可曾想过?

当你真正目光长远,放眼到你将死之日,一切成就都将成空

山河大地,都将成空,唯有那个无形的,你放下思维用心能与之合一的观察者,它必然永恒存在。

请不要忘记,当下,当你活在此时此地,你就会发现,你不是你的思维、不是这个身体,也不是那座没有被识得真面目的庐山。

原来,你就在这里,在每一个此时此地,不必去到任何一个“彼岸”,

此岸就是彼岸,你就是这个世界。

成为自己,见证生命的真相,只有一个办法,请谨记——

此时此地,保持警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