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

十年如一日,不可能只有一个问路人

2020-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景懿

关于婚姻


最近又被问到“如何看待婚姻”这个问题,我还是没有特别得体的答案。

这不是我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几任相亲对象都有不同程度地询问过这个问题,当时的我给的答案很敷衍,或者坦诚地说对婚姻没想法,或者直接地说没有期待。

但现在好像有些眉目了。

婚姻是一件郑重的事,是两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签订一个关于以后的体面协定。

虽然看上去是非常理想化的境地,但是吧,有些事情仍然觉得事在人为,即便这件事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关于外表


距离上一次分手,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也就是两天前,我遇到了一个比较聊得来的人,还是同省的人,感觉好像是非常靠谱的对象。

聊得话题虽然比较不着边际,但是这个人还是比较尊重我的,没有当即索要照片之类的,也没有像之前的那些人一样,一直对别人的隐私问题穷追不舍,好像还是一个十分君子的人。

但是关于外表问题,其实我是相当不自信的。

我转念一想,又安慰说服了自己,这本身就是事实,虽然现在的整容技术十分发达,但我显然没有在脸上动刀子的想法,只能在体态和气质上不断修炼自己,瞧得上、瞧不上,都是正常反应。

而且作为一个速食时代的生人,对这种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何况本来就不是以恋人发展为前提的,所以这般纠结辗转着实没有必要。

关于走或留


不管是在遇到这个人之前,还是在遇到这个人之后,大部分的时候我都还是一个人,而未来大概率也可能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所以对于他是走,还是留,这个小插曲对事实现状影响并不大。

因此,介意与否都没关系。

关于亲密关系


在没有接触这么多人之前,其实我真的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生活与两个人生活有多么大的不同,后来遇到了一个小男生,虽然是网恋,但居然坚持了20天,即便是没有结局,我也还是很感谢他对我的包容与安慰,即便当时的我并没有当回事,但确实在那段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孤独感,虽然聊的话题无聊又无趣。

现在我发现一个人生活确实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心态上,不会有想要依恋的倾向;在行为上,不会有想要打电话的冲动,做事可能会注意力更集中一些,也更专注更高效一些。

那么,为什么人还是有想要建立亲密关系的欲望呢?

大概是因为人生太漫长,而生活又着实比较无聊,尤其是在工作和爱好都不足以打发所有的时间时,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也是大部分出轨人寻求刺激的心理出发点。

关于一人行


虽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聊度过,但从古至今的心灵博主都在告诫我们:慎独。

言下之意就是,即便是一个人也不能随意放荡,一个人也要认真生活。

所以,最近下定决心自己做饭,一人食也不可随意,主要是我发现要是连食欲都没有的话,其他的事情也大抵是做不好的,这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基础。

也在坚持看教材备考,虽然有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在心里会给自己施压,要是哪天没有完成当天该看的,晚上会比较难入睡。

虽然看完了之后也会有轻松感,然后又因为看手机而熬夜,之后又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有点久了,也好像就习惯这种疲累了。

还在坚持每天写点东西,虽然是非常私人化的情绪表达,但想要保持一些笔力上的熟练,和对事情的敏锐度,也想要纪录一些生活的瞬间。

当然,也想要借此来吸引某个特别的人。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见光死,但“十年如一日,不可能只有一个问路人”,所以,期待所谓的缘分降临。

还有在坚持的事情是泡脚和走步。

但有时候真的发现时间有限,想要保持心理上和实际上的轻松与惬意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于爱情


我还发现一个心理状态,那就是即便想要,但绝对不会主动索取。

这一点很像我妈,大概这种基因上紧密,让我们变得趋同。

她最近腰扭了不方便,虽然家里有哥照顾,但我爸和我好像都没有怎么关注。

我在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听她那寂寥的声音,抱怨我爸对她的不够关心,也发现其实我妈还是有颗玻璃心,跟我爸的感情也是很亲密的。

之前一直以为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不过如此,但在今年过年之后,我对这种想法改观了。

他们之间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虽然嘴上彼此嫌弃,但在心里早就把对方当成了彼此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了,亲密得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说这种感情已经融入骨血了。

这也是人间常说的爱情吧。

要是没有感情,他们也不能保持婚姻这么多年吧,也不能保持如初的情绪敏感吧,尤其是索要关注的时候。

关于求关注


虽然可能不是太在意这种,也没有说羡慕这种感情,但还是心里感到动容,也算是一种良好的示范,让我知道这种亲密的感情其实是存在的。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许多年,我对婚姻、对爱情是持怀疑态度的。

现在我改观了,但是我还是做不到主动去索要关注,去跟别人抱怨自己的伴侣不够体贴,这是我永远都无法真正说出口的事情,至少现在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但无法诉之于人,即便是关系再密切的人。

所以我常常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冷淡感,鲜少主动联系别人拉近关系,这应该也是我从小到大身边人丁寥落的主要原因。

既不主动问讯,也不主动表露,反正像铁桶一样,让想关心的人都无从下手。

我越来越觉得,每一种局面的形成都必然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内部原因可能还是大部分。

关于认识之初


一直都说自己理性又冷漠,但实际上自己又何尝不想对人热情一些。

所以周六晚上做了疯狂的事情,居然聊天到凌晨4点,也是打破了我的常态,聊的话题还是相当无趣的,也是醉了。

不过,我发现,只要我愿意,还是很能跟人瞎掰扯的,尤其是在对方知识面有限的情况下,简直是让他无所遁形,全面碾压。

但是我又是一个没有什么长性的人,对别人的好奇常常有限,一旦觉得这个人没那么有趣之后,就不想再聊下去了,大概正应了那句“人们在相识之初的时候最美好,热情又虚伪”。

对于这些在网上认识的人,还是保持一定的冷淡比较好,虽然有发展的可能,但我还是要保持独立的态度和作风,否则被人拿捏就玩不转了。

玩也是一件需要讲究适度和谨慎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