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有声读书 让耳朵也感受美
周六晚上在微信“谈写作|有声读书”群听了芬兰墨轩朗读了梁实秋先生的《中年》。让我对声音和中年都很有感触。周日早上“谈写作|有声读书”的编委们又给群友送了一个大餐,原来这儿有很多大神。
声音
听墨轩的第一句,感觉一下子就俘获了我的耳朵、我的心。声音沉稳,而有感染力。梁实秋先生的《中年》被墨轩用声音演绎的情真意切。让已到中年的我产生共鸣,并有唏嘘,又存有希望。这篇文章,我之前看过,心里只是有人到中年的惆怅,而没有听的过程中感情这么强烈。
听墨轩的声音,我的心里当时就震颤了一下,这么好听的声音,带着磁性和吸引力,让你不由自主的往下听,不仅因为内容,最主要因为声音。让我像是来到了梁实秋先生面前,和作者面对面看中年;又像是回到少年,在广播里听电台主持人讲故事。
墨轩的声音很宽厚,从她读文章和互动中,能听出收放自如,可以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传达出不同的感情。听了她的朗读,我都有想练习朗读的冲动。
中年
“中年”说起来总是带着淡淡感伤。当我过完四十岁生日,忽然感觉日子过的快了。以前干什么都觉得早着呢,时间多着呢。在节奏缓慢的小城里,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就像梁实秋先生的《中年》中写到的: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地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
等到感觉到时,人的一生已经打了对折。眼角的皱纹从浅浅的一条变成两条,从晚上清晰可见早上又恢复平滑,到早上晚上都深刻在眼角,成了你的一部分。猛然惊到:我已中年。
回想自己的前二十年,再回忆前前二十年,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牵线木偶,重复着大多数人的日子。没有思考,也不去看世界,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故步自封。
当大家都在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在说“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时,那都是遥远的事。我继续偏安一隅,但心里留下涟漪。从外面传来的这些声音让我的中年有了波动,于是从网络上抓住经过我身边的一切触角,最后紧紧抓在手里的是读书、是写作。
读书、写作
读书,让我的视野变宽变大;写作,让我学会思考,把读的书筑进我的精神里,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有趣。当你开始一个点,这个点就活了起来,开始主动伸出触角接触外界,点不断扩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选择什么,眼睛就会关注什么,现在网上接触的都是好读书、好写作的人。我从微信里参加读书、写作群,然后进入简书、豆瓣,现在又知道微博(我很久以前注册了微博账号,还是最近才发现的)、知乎等等。
作为各方面的小白,我在群里悄悄的跟在大神、大咖的身边,偷偷学习,自己慢慢摸索。不是大神、大咖们太牛,而是我的问题太小儿科,自己都不好意思问。不过,我现在网络上的一些小问题基本能自理。不行,还有度娘呢。
我想我会在读书、写作的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不断的输入输出,可以荡涤灵魂,避免人云亦云,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墨轩的朗读又拨动了我想发声的弦,我想我会尝试着练习。
在生命已经打对折的中年,让日子过的丰满起来。回忆自己浪费的年华,只会徒增烦恼,不如抓住当下。现在网络上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最后的开始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梁实秋先生《中年》里有: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和所有已到中年的,还不甘心的中年人共勉。
谈写作,听有声读书
在“谈写作|有声读书”群第一次听了一场连续的有声朗读,正在意犹未尽时。周日早上打开微信,进入有声读书群,没想到细心的编委们给大家送上一个周末大餐。他们把上周的六篇朗读,都制作成音频发到群里,让人很是欣喜。
经过了解知道这周是“谈写作|有声读书”的第一周,朗读者基本上都是他们的编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声情并茂,每一个声音都能把你代入故事中。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不会用语言去评价他们,但是知道以后这样的大餐会很多,学习的机会也很多。
一个早上,边忙家务,边听音频,把眼睛和手解放出来,让耳朵感受文字和声音相结合的美妙。今天早上改变了我对音频欣赏文章的看法,我想以后我会一直跟着“谈写作|有声读书”欣赏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