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做后期第1讲——常用概念术语
手把手教你做后期第二课,是基本概念篇,侧重于一些常见的基本功、基本概念理论。我们做后期的每天都在处理视觉方面的信息,和视频文件、和电脑打交道,自然而然,会设计到很多专业概念、专业术语,这篇文章,我就着重讲解一下视频后期相关的一些概念及术语。
1、视频基本概念
说到视频,我们一般普遍意义上讲的都是文件,更专业点讲的是一种存储技术,是将视觉影像以电子信息存储的一种处理技术。在这之下产生了很多概念:
帧:就是画面,1帧就是1幅画面。帧速率(FPS),一般情况下,电影1秒有24帧,电视领域,国内电视PAL制1秒25帧,国外电视NTSC制1秒30帧(或29.97帧)。每秒的帧数越多,显示效果越好。后续讲解中还会设计关键帧等问题。
宽高比:一般是说显示器的屏幕的宽高比、即尺寸比例,常见的有4:3、16:9、16:10(苹果显示器居多)。
分辨率:视频宽和高的像素值,常见分辨率有720*480、1280*720、1920*1080等,分辨率越高,图像越大,对应的视频文件也就越高。
码率:又叫码流、比特率,就是单位时间内(1s)传输数据的位数,单位是Kbps,这个概念不大好懂,我们需要明确1个单位换算,1字节(1KB)=8位(8Kb)。也就是说视频的码率越大,单位时间内传输的视频数据就越多,视频京都就越高,视频质量就越好。当然码率越高,视频文件体积会越大。通过码率是可以计算视频的大小的,视频文件大小=码率/8*视频秒数。视频实际制作中,一般按默认码率就可以。
视频格式:这个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格式众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基本播放器都可以播放,只是特定编辑软件会定向支持部分特定编码格式的视频文件,文件不能导入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等转换视频格式。因为这一块信息量非常大,后期会专门用专题来为大家讲解视频的编码、封装以及字幕压制等方面的问题。
2、剪辑基本术语
线性编辑:最初的剪辑方式,如磁带、电影胶片等,用录像机将录制好的视频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记录在磁带上的方式,录制好之后,改变其中任何一段的记录,改动点之后至结尾的记录都将受到影响,需要重新录制一次。
非线性编辑:对应线性编辑,利用数字化视频技术,而不是磁带、胶片等载体,导入编辑机的视频,可以任意修改、整理,突破了单一时间线上的限制。现在绝大多数电视、电影的制作都是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应的软件就是非线性编辑软件。
3、视频制作基本流程
视频采集:现在这个概念接触的不大多了,之前用卡带的摄像机在录制完视频之后,都得通过视频采集卡才能将视频以电子信号的方式输出到电脑,以便后期进行剪辑等工作。现在的摄像机都是用存储卡来直接存储数字视频文件,可以直接导入电脑使用。
剪辑:就是说利用非编(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视频文件的整理操作,包括镜头的分解、拼接、组织等等操作,使最终镜头能按导演意图流畅连贯地进行表现。
效果:包括视频、音频效果、转场等的调节,是音频、画面等更加利于表现。
配音:部分片子需要增加旁白、背景音乐等,有的片子需要磨掉原先的声音,二次配音。
字幕:部分片子需要增加对白、旁白等字幕,或者直接制作卡拉OK字幕,片头、片尾字幕等
调色:视频输出前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最难的一项工作,剪辑特效等工作全部完成后,需要对视频进行调色,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凸显画面的氛围。一般针对电影而言,常规视频可以不做。
输出:上述所有工作做完后,就是最后输出成片了。
基本就这些了,基本概念介绍差不多了,再往下走就是剪辑的具体实操了。从下一期开始,将会以普及率最高的非编软件premiere为例,进行讲解剪辑的具体操作实例。大家还没有来的及安装软件的可以及时私信我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