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仙猿――《空钓寒江》(1)
写在开头的话:
谢谢大家,作为量子学派的忠实粉丝,我在看完必修课程之后打算把必修课这一系列课程的书籍写一些书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纪念一下,下面是该系列的第一单元第二篇。
第一单元:科学之美
它是一种客观的美,无我的美,它的美是深刻而真实的,比虚拟的梦想更美妙、神奇,甚至让人迷恋得不可自拔。
自然·人类·科学
——《空钓寒江》詹克明
科学毫不功利,决不会是把“双刃剑”,旨在求利的人类生产技术倒是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加害人类。技术原本应该是中性的,它之所以成为“双刃剑”完全由于人性本身的善恶两重性。
这本书的领读者说:《空钓寒江》不是一本非常烧脑的书,作者詹克明是一位80多岁的老核物理学家,他一直用感性文字来描述理性科学,是想将生硬的数理哲知识人文化,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就非常必要,埋下一颗理性种子,然后才是循序渐进深度学习,不是要让每个人成为数理哲大师,只是想将科学与自然融会贯通互相印证,让更多人具备理性思维、科学眼光、数理知识、哲学头脑,以及一颗人文关怀的善心。
这本涉及的面积很广泛,也很深入,充满了作者对于这个世界反思与热情。我将他的内容总结一下,它一共讲了这么几个方面:
一、开宗明义,将人类比喻成得道仙猿
文中写到:
……然科学业已证实,确有一兽,积千百万年修炼,大道已成,荣登仙籍。但此物非狐,乃猿尔。今“猿仙”健在,即吾人类。
吾眼中人,确已独得仙术。试看,万里之遥,音容笑貌立现眼底;百丈高崖,指爪一按,顷刻夷为平地;威猛巨兽,“长杆”一指,随即扑地而亡;铁鸟高击长空,钢鱼深潜海底。此仙确是道行非凡。
人缘何“道”揖别古猿?答曰:科学也——悟得自然之永恒法则。人类得有今日,全赖此道支撑!倘有谁施魔法,抹去猿仙全部道行,顷刻之间,人类定如一群白痴,散落荒原。无尾无毛,无衣无履,无盖无遮,茹毛饮血,严冬缩瑟,酷暑汗蒸,绝医绝药,必难持久……
在作者看来,人类原本只是一种普通的野兽,在学会了科学这门“法术”后修炼成仙,成了得道仙猿。
以此比喻引入正题,作者这只“猿”展开了对自己和世界的思考:
……清夜扪心,掩卷沉吟。吾等“裸猿”,得道成精,独得天地之灵慧,解颐自然之精微。吾等究竟法力无边,还是道行有限?吾等所作所为,当为神耶,抑或魔耶?吾等能否无忧无虞,心静神清,博学雅量,安享神仙之潇洒从容?展望前景,吾等理当自安,抑或自忧?
诸虑缠身,如附怨鬼,日夜求索,难以释怀。夤夜冥思,青灯长坐,但有所悟,辄捉笔记之。零墨积案,眉批盈卷,揣摸日久,脉络自出,几经归纳,分作《道篇》、《德篇》记之。
写了一个现代版的《道德经》。
二、大自然不懂数学吗――裸猿道德篇(道篇)
作者对大自然的力量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力量深表赞叹,作者写到:
人们视数学为科学的王冠。但为什么我们用极高深的数学、极复杂的公式、极庞大的程序,在超巨型计算机上进行长时间运算,也只能以极其有限的精确度,计算一些比较简单的分子呢?更何况大分子、生命大分子体系。如果它不懂数学,描绘它的数学为什么几乎是无法达到的艰深呢?
宇宙大爆炸后以近于临界速度膨胀了150亿年,它与临界速度的差异不会超过1036分之一。假如我国12亿人,每人把中国大百科全书(73册,近1亿汉字)、英国大百科全书(19册,近2亿字母)、美国大百科全书(30册,2亿字母)各抄两遍。只要其中只有一个人抄错一个字母,错误就已达到1018分之一。然而宇宙膨胀的精确程度比这还要准确100亿亿倍。大自然真的不懂数学吗?在我们看来如此吃力,如此高不可攀的事情,大自然为什么如此轻松、如此漫不经心地一蹴而就呢?
在这一章还写到了对人类社会知识不断细分,不断的专业化这个现象的思考。这一块我尤为喜欢,之前打辩论讲长生不老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用过作者的观点。
科学越发达,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是高度地分化,人的专业知识面也日趋狭窄。
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个曾在宫廷御膳房供职的厨师。他后来受雇于某大家。主人想以其资历炫耀一番,命他烧制一桌宫廷筵席宴客。答曰不能,因他是专做宫廷点心的。又令其制做一席宫廷点心待客。又答曰不能,因为他是为做某种点心专职切制葱末的。也许当今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人中就有不少“专门切葱”的。
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曾为普里戈金的《从混沌到有序》专著撰写过前言。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遗憾的是,现在大量培养的多为“拆零”专家,而“整合”专家实属凤毛麟角。
而只有“全能”才更能体现出人类的优势与特点。有人研究动物习性,专门设计了一个“三项全能”项目:“行军30公里——潜水15米——爬绳数米”。据研究,除了人类以外,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三项运动。尽管各单项冠军可以分属各种动物,而人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全面性与综合性。
现在人类专业知识越来越窄,势必造成其全面综合素质的降低。这种单项进化中的整体退化是一个不祥倾向。
接着作者有讲到人类现在的学习大环境的现状:
每个人都必须从零开始学习,首先掌握从古到今前辈们积累的知识,然后才是创造。随着科学文化的积累,人类不得不用更长的时间进行学习。现在一个博士研究生毕业时(30岁),学习时间已占去他一生有效工作期限(60岁)的半数了。这个比值一直在不断扩大。等到这个值达到1时,人类再也没有做出任何新创造的可能了。
人类在学习上已经被迫“早熟”了。学习的沉重压力已无情地向低幼化逼来,人生的命运大搏击已压在13、14岁的学童身上。尤其可怕的是这种趋势正向幼儿与胎儿逼来,许多家长都在抓紧幼儿的早期教育。当一个3岁的女童向人们展示四个斗大的正楷书法时,这究竟是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呢,还是人类绝早歧化的悲哀?现在教育又向胎儿压来,让一个也许只有几克重的“小肉团”在母腹中就已开始接受“胎教”了。
如果人类的学习连幼儿、胎儿和睡眠都不放过,这是不是表明人的学习“潜力”快要掘光了,人类已在逼近自己学习的“极限”了呢?
当然,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可能会进一步拓展人类文明。如果人类平均寿命是当今的10倍,人人都能达到彭祖800寿的水平,就一定是好事吗?两百年前德国浪漫诗人诺瓦利斯就说过:“如果没有死亡,最大的幸福就会属于极端疯狂者。”
三、人是大自然的谬种――裸猿道德篇(德篇)
在这一章,作者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种种索取与破坏,将人类比做大自然的“谬种”。
人类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永不满足地追求享乐。
对人类来说,舒适就是与大自然隔绝!
生命三要素是:日光、空气和水。我们正是从这几个最基本方面与自然隔绝。我们可以长时间与自然隔绝,生活在恒温、恒湿、恒照度的人工环境中。
所以,人类就成了所有动物中最为娇贵的一种,离开这“育儿箱”式的生存支持系统就不能活。
我们不仅自毁家园,也在危及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日光、空气和水源。
人类啊,你这是在追求一种慢性的物种“安乐死”!
人类正在从根本上把自己打倒!
而人类违背大自然就不能不受到惩罚。但是这种惩罚,大自然绝不会亲自动手。
它让你在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谐后,自己承受自然失衡之害。
大自然的旗帜上书写的原则是:“让作恶者自己惩罚自己!”
然后作者又提到了一个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若认真反思起来又十分无法理解的社会现象。
社会的进步表现为“精”与“傻”的巨大反差与绝对分化。
每个人越是精通自己的专业,造出的机器越高级、越自动化,要求机器使用者越傻瓜化。每个人的社会义务就是使1000个人在我的领域里越来越傻瓜透顶,却又能安享我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的成就。
社会的旗帜上将书写着:“我为人人傻,人人为我傻!”
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平面化、浅薄化、粗俗化、懒汉化、傻瓜化、实用化。仪器设备变得越来越容易操作,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不需要动脑筋,越来越不需要技巧。
人类不再需要哲学,没有人愿意深山枯坐、大漠冥思或是菩提长悟。平坦的大脑只需要更多的感官刺激:电脑游戏、粗俗读物、狂热追星、快乐洋相、卡拉OK、人造古迹、虚假文物、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唯有浅显才能无思、无虑、无忧、无虞,浅显是福!
我们不看重永恒,生活的最佳状态是转瞬即逝。
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总结到在于疏离自然。
魏茨泽克说:“大自然不是精神,但是它有精神,表现于自然的丰富形态中。”
大自然精神的精髓是——和谐。
谁亲近自然,谁就更贴近合理。
当人类与自然融合一体时,人类的精神就与自然相通,人类社会也就较为合理。
四、天法自然——裸猿道德篇(末语)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特别是老子的学说更具有代表性。
首先,老子把自然置于高于一切的最崇高位置上。
其次,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顺应自然,尽可能不要用主观人为的东西去干扰自然,这是一条对自然的 “尽少触动原则”。
我们人类也许过分地触动了自然,甚至破坏了大自然亘古不变的均衡。
当今世界发展处于困顿之中,其核心问题就在于人类与自然之不和谐。相比之下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更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若能将西方重分析的科学文明与东方重自然的精神文明互补地融合在一起,这是否更加合理,更符合自然精神?
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到了人类应该向人体借鉴、学习!
我们的宇宙至少经历了四次伟大的进化,核素进化、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和智能进化。
人的一生,是宇宙的缩影,它浓缩了宇宙的后三次进化历程。
一个细胞在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地球需几十亿年的由氨基酸、核苷酸聚合成生命大分子的化学进化过程,为细胞的有丝分裂准备了全套所需复本;在母腹中10个月完成了地球需10亿年的从真核单细胞开始到高级哺乳动物的历程;从婴儿分娩出来最初的几年则概括了从爬行到直立行走,手足分工,从无语言到语言,从无思维到思维,整个过程却是历时700万年的从猿到人的进化;人们从小学开始的十几年学习则跨越了7000年的有文字文明发展过程。
人,即使是最卑微的一个,都有确凿无疑的资格代表整个地球。
生命的长明灯,数十亿年不熄!细胞又何止“万岁”。
人类社会应当向人体学习。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治理得像人体这样高度有序、协调和谐、配合默契,尤其值得人类借鉴的是人体具有两种神经控制系统:由大脑控制的躯体运动性神经系统与不受大脑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如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
比如,大脑不能命令心脏停止跳动,也无权指令“左耳比右耳长得大些”,正是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具有完备的相对独立性,它才维护了整个肌体的可靠稳定,不会因大脑这一最高司令部的决策失误或“思想斗争”造成全身的彻底瘫痪和全局性的紊乱。
五、“霍姆斯马车”随想
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当马车使用期限到了,它的轮子正常的转过最后一圈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他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就像一双鞋子,最理想搭配当是—鞋底磨穿的同时,刚好鞋面破裂、鞋带磨断、缝线开绽。倘若底穿之时,鞋面仍旧完好,或是鞋面露出脚趾,而鞋底却依然坚固,这都是不般配的设计,造成用材等级上的浪费。
作者讲到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扰乱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谐之处。首先是咱们的牙齿。
当前人类牙齿的寿命大都短于人类平均寿命,有不少人不到60岁满口牙齿就已全部落光。
这里面咱们人类自身的责任也许更大些。
就拿牙齿来说。人类之初曾有过一个生食猎物阶段,啖肉嚼筋,茹毛饮血之时,牙齿何等刚健。以后有了火,烧烤爊煮之食又何其美味,何等好嚼。大凡生命之体,少用则废退,多用则兴发。
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越来越好消化,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越来越轻松,这难道不就是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的原因吗?我们又怎能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
与牙齿的滞后相反,咱们人类大脑的设计似乎又大大超前。
现代医学以“脑死亡”为标志来定义人体死亡。但是当人体衰老垂危之时,有相当多数人们的大脑还处在正常工作时期;死亡降临,犹如一台正在工作着的电脑,一下子被拔掉了电源,内储信息立即全部丧失。人死如灯灭,只是他带走的可能是一门世上独有的绝技;一函通晓数国语言的“活字典”;一部哲学巨著的全部腹稿;一整套无比精深,也许只有他一人才能懂得的科学公式推导;一件也许全世界只有他一人才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真相。
超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
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马克思去世时《资本论》只亲手完成了第一卷;曹雪芹的《红楼梦》只留下八十回的残卷;舒伯特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也只谱成了两个乐章;托尔斯泰算是长寿的,倘若他在50岁前去世,就不会有《战争与和平》,60岁前去世,就不会有《安娜·卡列尼娜》,70岁前去世,就不会有《复活》,他在82岁去世那一年还完成了最后的巨著《人生之路》。要是他不在此后的“流浪之旅”中染上急性肺炎,而在一个小站的站长室里孤寂辞世,真不知他还会写出什么伟大的作品。真的,他去世时思维十分健全,这样的头脑又带走了什么呢?
(未完待续)
来自量子学派的邀请函,微信扫一扫,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图片来源量子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