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有感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56人  钢魂

作者度阴山,人大史学硕士。文章写的贴近历史事实,语言风趣幽默,极少数的文言文部分,也给出了大致的解释,适合我这种小白。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科举一直不太顺利,好在遇到了贵人穆彰阿,应该说是他的坚持感动了穆彰阿,得以开始京官的生活。初到官场,还不懂得“规则”,很快惹毛了京官,甚至想要放弃做官,发出“补天尚无术,不如且禾锄”的感叹。后来创建了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审理天津案。其实某一步都走得万分艰难,比如说在刚开始出任团练大臣的时候,如何掌握实权,如何处理和八旗兵的关系,都是一个难题。刚创建湘军的时候,为了让湘军再练好之后再出战,而不至直接送死、功亏一篑,曾国藩坚持不出兵,即使冒着三次违抗圣旨,即使对朋友见死不救。和太平军的战争也打了数年之久,其中不少次的失败,几次的自杀未遂,几次的被围困。

都说两个半圣人,曾国藩算是半个圣人,但是他对自己的评价,立言、立德、立公,第一条没有做到,虽然写了无数的家书,但是没有创造性的言论。总的来说,曾国藩大人在我心中是个圣人。

强大的意志力

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曾国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点他非常的自信,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是他却一辈子没有戒掉下围棋。

格物致知

曾国藩遵守着吾日三省吾身,并且通过格物致知来找到答案。能够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暴走的时候也不少。

即使是在和洋人谈判中,他也坚持诚这个原则,并且把这个原则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资质很高。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和西洋的差距巨大,以不发生战争为目的,做出了一些不得已的妥协。尤其是在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七十高龄的李鸿章,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感谢这些忧国忧民的伟人,感谢强大起来的祖国。

身为官员,曾国藩非常的忠心,甚至裁撤湘军、力荐左宗棠。

最后,他走的时候要求“不信书,只信命”作为墓志铭。相信天道酬勤的他,在历经沧桑后的感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