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点思考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109人  龚振江

越来越体会到,人和人的最大的差异不是钱,而是认知。认知决定了当面对同一个局面时,自身资质差不多的人,如何做出选择,从而决定了两个人何以走到今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所谓的“peer pressure”.学生时代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面对惨淡的现实,似乎计无可施。何以解忧?杜康也不行。酒醒时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反而新增了头痛。

现在真是一个好时代。世界从未如此扁平,那么多以往普通百姓难得经历的好东西,现在似乎都稀疏平常;就算不能天天经历,咬咬牙交出一个月的工资也是能得到的。比如,教育,以往是被严格限制的,就算二十年前,要获得新知都并不容易。现在呢,就算在工地搬砖,都不耽误用二手手机学习网课。再比如,奢华级旅游等,过去的时代一般百姓不敢奢望,但现在普通人豁出去几个月工资,也完全能够承受——而这并不会令个人财政破产。

海量资讯如海啸般呼啸而来,机会似乎前所未有的多。但是,如何在这个世界脱颖而出,是一个问题。

知识的易得性是大大增加了,但是人对世界的认知也随之增加了吗?这点大大值得怀疑。真知识伪知识鱼龙混杂,如何吹遍黄沙取得真金,才是本事。

我最近无比头痛就是在于这一点。已经32,发现对世界的认识仍然十分浅薄,让我十分惭愧,夜不能寐。

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就是在认知。家庭背景都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何毕业十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就是因为认知不同,从而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迥然不同的决策,从而造成后面一系列的后果。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当年在4万亿放水前夕,察觉到纸币要贬值,赶紧买房子,成功上车。

看到这样的帖子,我很惭愧。说起来,我是金融科班出身,财经名校金融学本硕,理论上应该对一些经济现象有自己的洞见,并且可以顺便获利。然而,经济学我谈不上有多热爱,学的是一塌糊涂,对现在的一些经济问题也完全无法真正理解。如果自己应当擅长的领域,都做的不出色,如何还能对学生时代夸下的海口仍然信心满满?

大部分人毕业时候信心满满,在经过社会多次捶打后,终于无可奈何接受了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现实。以往的梦想都雨打风吹去,曾经的豪言壮语听起来成了讽刺。我真是不想成为这个样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吗,必须接受现实,平庸此生?我觉得也未必,还有抢救的必要。

问题就出在认知上面。如果事事能看透本质,并能以行动辅佐,还是有希望的。

怎么事事可以看到T-1本质呢?

多阅读,多思考。不能为了打发时间而阅读。这样和逛街,追剧有啥区别呢。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认知,材料的选择就要上心。那些烧脑的,长篇大论的,才是真正需要认真仔细阅读的;那些插科打诨的,就算了。

读了还要多写。每天都要写当年的认识,思考当天的不足,第二天的改进。可能每一天都很简单,但年底回头看年初,发现当初的想法多么幼稚,这就是进步了。

不能认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