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导读八十七|宫崎市定中国史【2】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罗益明

在导读这一本书的第1部分,我已经把作者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学术理念以及研究的学术方法,简单的概括了一下,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对中国历史具体而微的研究与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内容当中,我前面也已经谈到了,就是我会非常简略的去抓取作者在研究思考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以及他独具慧眼的地方,至于具体历史事件的展开描述,这些方面全都会撒掉,暂且不去管它,但将来自己在有针对性的去阅读这方面领域里面的历史学术著作,再进一步展开导读。

另外。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去读这种通史类著作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就是我们没必要去把具体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情节把它牢牢的记住,而且在我看来也很少有人能够去记住那,所以说我们就先从这种非常宏观的角度去粗略的了解。

其次呢,就是发现这个作者去研究历史的角度,以及他独具慧眼的地方,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进一步进入到专门的历史学术书籍中深入的探究某一领域内的历史,探究完了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去读这种通史类的著作,就能将具体而微的历史细节与宏观尺度下的历史关照有机结合在一起。

那么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我就不按照作者自己本身的章节设定,也就是根据前面讲过的作者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方法,具体而微的分析了,仅从个人理解本书的独具慧眼的地方出发,摘取一些要点与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

第一个思想要点,就是古代的传说故事越时间越近,那个故事可能越是真实,而时间越远呢,那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当下这个故事的投射,比方说先有了周幽王的故事,然后有了纣王的故事。


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周朝那些所谓就是分封,就是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都纷纷封出去为诸侯,这个其实在作者看来并不见得是这个样子,它是很可能其实是周朝相关的同盟国,然后把它换成这种亲戚的关系。比方说周朝的同盟国鲁国,被当成周文王的弟弟他儿子建的国家。

这个在希腊的都市国家也有相关的例证,在希腊国家能够代表这个都市国家的,就是他们的守护神,像宙斯,波塞冬他们,然后呢,这种诸神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反映了希腊各个都市国家之间的联盟关系的推移。

第三个思想要点,跟中国的姓氏制度有关,比方说那个时候出现的姜,姬这些女字旁偏多的这样的姓,那为什么是这个女字旁呢?有这种母系氏族的说法,但是在作者看来并非如此,首先这种组合的汉字是比较晚期才出现的,其次,中国古代的习俗,姓跟这个女子关系特别密切,这个女子无论是没有出嫁还是已经出嫁了,都称娘家的姓,而男的一般称氏。

第4个思想要点,中国古代的市政治色彩很淡薄,也就是说这个市没有发展成这种庶民政治运动的中心,原因就在于他的时间维持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而这个市得到发展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到了领土国家的君主专制时代,那么在这个时代里面,他以朝廷为中心开辟了第2个社交场所,所以原来承载的这些功能就被忽视了,在作者看来,这个中国没有孕育出来民生主义跟这个都市的构型很有关系。

第五个思想要点,像春秋时期信陵君,平原君他们的门客游侠这些人,居然撇开本国的政治跟其他国家的人联络,在一块儿混,那么在作者看来这种超越自己本国,形成国际人这种新模式,实际上为这个天下一统以及古代帝国铺垫了基础。


第6个思想要点,专制君主与独裁君主制度的区别。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这个在宋以前之间的皇帝,他们是专制君主,就是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去处理事,解决问题的,而到了宋朝,这个就成了一种独裁君主制度,也就是说君主他只是一个方案的最终的决定者,而这个方案是由下面的人一层一层准备,然后经过宰相的审批,选出几个方案由皇帝去最终决定一个,这么一个情况。

第7个思想要点,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战乱实际上消除了引起战乱的原因,那么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呢,是在于我们没有从量化的角度去考虑资源,生产,人口的关系,反而是将其归结为周期性的机械式的一治一乱的宿命论。

第8个思想要点,就是汉武帝,实际上他并不是喜欢儒术,他更喜欢文学,然后呢,这个董仲舒他自己本身也没有能力去把儒学钦定为国教,只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儒学教育慢慢的成了主流,成了官方的这种系统,那么它为什么能够这个成为主流呢,在作者看来可能是他的历史学基础比其他学派要深厚,经过儒家学派那些人的努力,从夏商周一直到这个汉代整个历史脉络,历史系统都非常的清晰,具体那所以说,这个才有了作者认为的只有儒教能够告诉人们中国是什么,中国应该是什么。

第9个思想要点,汉代这个王莽,他开创了很多的新例,比方说他利用这个外企和大臣摩托串位,美其名曰禅让,还有他才是把儒教公开定为国教的这么一个人,后世就是也是遵循着儒教为国教的这一套系统。

第10个思想要点,中国中世的历史,他是这个针对一民族的政策以及土地政策而推移的,那么它背后的共同的核心要素就是为了解决生存吃饭的问题。


第11个思想要点,就是这个中世的时候,他那个分裂的倾向是非常强的,但是这种分裂的倾向,它只是一种趋势,也有可能会暂时性的统一,但这种统一它的推动力并不是内部的购和而是外部这种异民族,如鲜卑的促使。第12个思想要点,中世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禅让,但是自从送宋以后这个情况就再也木有了,还有就是近世和中世的一个区分,典型特征就是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13个思想要点,宋代王安石主张的青苗法,有人认为它是两层利息的借贷,在作者看来并非如此,他是贷出钱,然后以谷物偿还,然后这个谷物偿还,还是根据当时的时价来界定的,并没有说要有利息。

第14个思想要点,王安石变革的一系列措施,像这个青苗法,保甲法等等,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他认真听取了多人的想法,然后跟天子以及这个官僚协商,最后再合理的现实的运用,而且它不是为了政府的方便来改革,而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上进行的改革,那么它这种改革就触犯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第15个思想要点,宋代的学问在作者看来都可能偏向于极端的观念论,其次就是这种观念论,就是强加于人,以期能够当下实现。第16个思想要点,在作者看来,近世的三个皇朝,元明清,实际上都可以视为是宋皇朝的反复。

第17个思想要点,在作者看来,蒙古元朝对中国的统治是极其失败的,他们还是以那种狩猎的政治理念把土地人民看成自己的私有物,然后呢,怎么去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好处,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没有去建立起一种为人民利益而着想的这样的一种思想理念,所以这也成了它治理内政失败的一种症结。


第18个思想要点,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根本不去看那些什么参考材料,或者说概论之类的,他完全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去撰写,然后可能会去印证自己的记忆,看有没有问题,就做了这些工作,由此可想而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多么的用功,而且作者觉得这个有些如果忘了,那也就忘了,他觉得能够忘了,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判断那些可能不是那么重要。

第19个思想要点,作者认为这个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积,而是基于事实而建构起的理论体系,那么这个历史事实是要自己去选择和裁剪的,然后再去组成这样的一个思想体系,另外作者还想提供这样的一种范例,就是自己写的是很愉悦的,不是那种非常端庄严肃的姿态去写的。

第二十个思想要点,这个是作者研究中国历史的一个视角,就是始终关注于考察汉民族以及与其他异域民族之间的动态发展及演进关系,其次是作者的景气史观,前面已然表达就是经济领域运行的状况,那么它具体指标是跟货币的流通量是密切相关的,再次,无论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是他认为的宋代的文艺复兴,它的原动力可能是外部刺激,而这种外部刺激就是不同先进文明的流通而导致的,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要站在世界史的坐标系下去看待,历史文明的走向的一大原因。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这本书真的让我意识到,作为国际史学界赫赫有名的京都学派的第二代思想巨擎之一的宫崎市定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对于他的这部著作,我个人一定要收藏,以备将来的时候,再仔细地研读一番,也许我这次的阅读,只是知其皮毛,未能深入其中堂奥,但是至少我是比较老老实实的把它全部翻阅完了。

像这种书籍,如果你不自己去自行阅读和体会,你是完全感受不到我在其中那种精神锤炼,以及在这种精神锤炼之后的深刻收获,光看我这篇导读,可能你只是收获到了黑夜当中的萤火之光,但如果自己去老老实实的阅读原本并且认认真真的去思考其中的思想脉络,我想能够收获到的是黑夜当中的皓月之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