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九11.2:紫禁城室内乐团十周年音乐会(二)听排练的笔记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105人
ff2f03dc388d
紫禁城室内乐团十周年音乐会之二“四面来风”,今天是当代作品。晚上有课,听不成演出,所以下午去听了走台。只听了邹航老师《十变五化》,震撼。
紫禁城室内乐团正在走台排练试思考这部作品成功之法:
1.节奏律动:无论音高如何多变,声部交接如何复杂,总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律动是不变的。这给演奏提供了方便,也让观众听起来不累。
2.整体布局:五个乐章,分别是快、快、慢、快、慢,听起来一直有新鲜感,而且就算是慢乐章,其实也没有很慢——至少律动感并不拖沓。
3.旋律、调:我们听起来似乎音高体系很复杂,但其中有鲜明的调性旋律,只是分布在不同的调性上,并且大多数时候纵向上都是和谐的。这很要功夫。
4.这部作品最成功的点并不在于技术上,而在于思想上。比如最后一个乐章,只要学过泛音技术和点描配器法的作曲者,都写得出来,甚至可以写得非常精巧。然而为什么别人都没有这样写?有这样写的人为什么不会让人如此感动?
首先是因为作曲家本身一定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非常宽广而不狭隘,一定怀有对全人类命运厚重的关怀,一定传承着作为中国人的大国胸襟。
另外,作曲家想表达的内容,是可以让我们当代人理解的。乐曲的表达方式不算传统,但绝不是过于超前。这样的作品才能是有意思但不晦涩,才有可能成功。功利地看,并不是越超前越好,先锋的“度”必须控制得恰到好处。
紫禁城室内乐团正在走台排练以上。
八方与共,四面来风;天下一体,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