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每天写1000字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学习好真的会伤害孩子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28人  小林锅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学而优则仕”这样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家长便将这种思想慢慢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有的时候是逼迫我们接受这种思想,但是,读好书之后究竟未来好不好?没有人能保证,也没有人知道。

我可以肯定家长们也不能保证,但是家长们可以确定的是学习好对于现在来说没有坏处,对于将来来说也是很好的一种奠基。至少在我们父母那一辈当中,有机会读书的人和没有读书的人最终变得云泥之别!这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好书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我们国家的知识型人才层出不群,再也不是那个人才寥寥无几的“东亚病夫”。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激进的教书育人的方式培养出了许多只会考卷、不会生活的巨婴。

01

这种社会现象几乎司空见惯。拿我身边的人举个例子:高中的时候因为是封闭式教学,学生实行公寓化管理。我的一个舍友3号床因为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孩子,而且是唯一的男孩,所以从小被家长非常宠溺。和他同住的三年当中,他每学期无论开学还是放假他的妈妈几乎都给他带满满的一包行李。

开学的时候是满满一包干净整洁的衣服、床单、被罩等等。放假是一包满满的脏袜子、脏衣服、等待洗涤的床单被罩。20周的学习生活可以说他安排的很合理:前十周用床单被罩的正面,后十周用床单被罩的反面。

有一次,开家长会,我们宿舍5号床熬夜把所有的脏衣服都洗了,为的就是不让明天即将到来的父亲帮自己清洗。而3号床费了差不多半小时,把全部脏衣服、脏袜子全部堆到了床下边,等他妈妈明天来帮他清洗……


他是我们班永远的前三名,现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他的读书能力没的说,很完美。但是自身一直缺乏自立的能力,直到成年!而他的妈妈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事,你去学习吧,这些我来!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你怎么想。说实话,当时的我不以为然,但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一旦越过高考这道门槛,就再也不是只看成绩就可以评定“三好学生”的时代。我们比的是综合能力:比的是创新能力,比的是为人处世能力,比的是创造能力……

02

前段时间,一位我姐的闺蜜约她出去玩。因为这位闺蜜家住镇子里,所以交通不太方便。于是头一天晚上这位闺蜜便焦急地咨询我姐如何乘车从她家到达约好的目的地。

我当时真的可以说是大吃一惊,因为一位马上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竟然不会乘坐交通工具?而且她曾经在县城整整读了三年的高中!可是一问才知道:高中读书的这三年每次都是她的哥哥接送她上学,于是便造成了现在的结果。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当事人面前,但更摆在我们面前。

可能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妥,那是因为现在我们还在父母的庇护下,还没有体会过生活中的瓢泼大雨、辛酸苦辣,可是,以后呢?父母真的可以一辈子当我们的大树吗?还是说,只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就可以一生顺风顺水,一枕无忧?

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呢?我们的角色仅仅是“吃瓜群众”吗?只需要站在评委的角度判断这种现象的对错吗?我们也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那么我们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是不是现在也因深信“学而优则仕”而走在“巨婴”的路上呢?

03

也许你会认为这种传统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培养出了一些巨婴?

其实,远远不止!我现身说法,把我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大家!

我从小学入学开始,便在母亲严厉的教导下好好学习,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一直还算优异。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从没有脱离年级前十名。

这样的学习成绩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意识的给我灌输了一种思想:你就是比别人聪敏,所以你的成绩一定要一直名列前茅,你的优秀一定要拿成绩说话。

就这样,我以班级第一,全县前100的成绩顺利的进入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看似一切都顺风顺水。可是,到了高中之后,一切问题就都来了。

学生人数变多了,优秀的人就相应变多了,我从小树立的价值观似乎一下崩塌了。这种强大的落差感曾经像利爪一样钳制着我,让我无法挣脱。

从未有过的挫败感几乎整整伴随了我一个学期,心中实在无法平衡,没有抗压能力,更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最后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在原来的差距上又亲手拉大了与别人的距离,成绩一度惨不忍睹。

曾经,因为学习好,我总是特别反感调皮、不写作业的同学,时常刻意与他们保持距离,深信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直到高中我才深刻的认识到了我当时的幼稚与无知。因为,换个环境,我们就可能变成学渣中的一员。更可笑的是可能处在学渣行列中的自己还不如别人会社交,会处事……

在高一第一学年,我真的深深地体会到了无助感,没有父母在我身边,一向好面子的我,看着入学成绩前后的落差,心里总害怕同学提起我的入学成绩。甚至觉得同学们会嘲笑我……

后来,我慢慢习惯了“人外有人”的社会原则,也渐渐找回了自信。但是我可能真的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我青春岁月里那段令我无数次深夜流泪的记忆。因为真的刻骨铭心!

04

我永远不否认学习读书带给我的成长与提升,但未来我也永远不会逼迫我的孩子一定要金榜题名。因为在这个时代,再没有“学而优则仕”得到的金饭碗,有的只是个人独一无二的创造力以及影响力!那么这些只能靠读书带给我们吗?

答案很显然:不是!

当今时代,衣着体面的白领不再是人人都羡慕的群体,反而成为了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失业的一群读书人。他们大部分干着按部就班、相似度极高的工作,一直在做“搬砖工”,却很少创造个人独一无二价值。但现实是:你的工作有多“稳定”,那么你就有多容易被替代!因为机器人可能比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反倒是一些掌握专业技能的蓝领工人越来越成为国之栋梁,也越来越稀缺。打字策划可能百分之八十的人会,但是修桥、建路不是人人都可以掌握!

大国工匠:高凤林

大国工匠高凤林,他曾经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了20载的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他参与过的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的40%,攻克了长征五号的技术难题。焊接的米数总长度相当于20个标准足球场的外围之和!

他倾尽一生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当了一辈子的蓝领工人,为火箭铸造“心脏”,用一个人的肩膀扛起了我们亿万人民内心的那份期望!

也许他没有就读过“985”,上过“211”,但是凭借着自己“微而小、小而精”的螺丝钉精神托起了一支支火箭的成功发射,展现了一个大国工匠该有的社会义务与担当!

05

我想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逢寒暑假遇到亲戚朋友,总是会询问我们的成绩;

总是能见到家长拳打脚踢批评成绩不容乐观的孩子;

我们正在读书的孩子一直都在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的读书,潜意识认为应该这样做,但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要么就有一个最简单的答案:为了未来能有一份好工作!可是,当下,学习的好坏和未来有没有工作直接挂钩吗?还真不一定!

寒窗苦读数十载,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思想、认识提高的利器,是我们个人品质的打磨石,是我们开拓眼界的不二法宝!但我不会肯定学习好未来生活就一定好的结论,因为机械化的学习流程已经无形中一点一点腐蚀我们的个性、扼杀我们的创造创新能力、弱化我们的动手能力,而这些正是我们走出校门之后所必要的生活能力!

所以,我在此衷心希望:每一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在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之前,先仔细了解一下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进而再进行培养,这样无论对子女还是对父母都是一种高效有力的捷径,而不要偏执的打压孩子,让孩子完成自己曾经没有完成的梦想。毕竟,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学习方面“最强大脑”,但我相信总有一方面是。

其实我们读过的所有书最终并不会转换为我们的个人技能,它会流露于我们的谈吐间,隐藏于我们的为人处世中,根植于我们的思想内,所以如果孩子选择了自己的兴趣为主业,把读书作为个人提升的工具,那么请您不要偏执的反驳,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因为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才更有可能成功!

因为我也是学生,所以我对此深有体会。基于此给出的意见,仅代表我个人看法,也算是我作为一名公民所能尽到的绵薄之力,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