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才疏学浅学院人物

杨绛:上善若水成就幸福人生

2017-07-30  本文已影响128人  心中的小火苗

花了近一周的零星时光读了罗银胜著的《杨绛传》和朱云乔著的《百年优雅:杨绛的人生智慧》,才敢下笔写下我对她百年人生的一点感悟,她用若水一般收放自如的潇洒品性成就了令世人称羡的幸福人生。

杨绛:上善若水成就幸福人生
01 初结缘

杨绛是大家闺秀,家境殷实,父亲留过洋,开明正直,母亲温婉如玉,从小在有爱又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她,性格柔韧中透着坚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绛和钱钟书相识于清华大学校园内,她对钱钟书清华才子的大名早有耳闻,在杨绛眼中钱钟书并不是“白马王子”和现代女性热衷的“高富帅”,但确是她愿意相守一生的伴侣。

02 相濡沫

为了陪同钱钟书一起留洋攻读学位,杨绛中途放弃了自己正在清华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的学习机会随同他一起到牛津大学读书,杨绛只能做旁听生,他们经常一起徜徉于大英图书馆浩瀚的书籍海洋中。

杨绛亲自下厨给钱钟书做家乡饭,生活中修修补补的属于男人做的事她亦能应付自如,她待人亲切,很多留学生都成为他们家中的常客。

钱钟书对杨绛也情有独钟,坚持为杨绛做丰富的早餐,杨绛怀钱瑗期间,他承担了全部家务,给予她贴心的陪伴,在国外那段时光成了他们生命中一段最开心自由的时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国后大多数时光两个人聚少离多,通过鸿雁传书续写真情,钱钟书在西南联大教书,杨绛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上海同钱家老小同住,她上孝公婆,礼敬叔妯,甘于多做家务维系大家庭的和睦。

她早于钱钟书因为戏剧剧本《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等名扬上海,却在钱钟书提出想着手写长篇小说《围城》时甘于做“灶下俾”,还多承担外面的工作养家糊口,好让丈夫少工作余下时间著书立说。

钱钟书评价她为集妻子、情人,朋友三位一体的伴侣,她听了最觉得意,为他付出再多她也愿意,甚至还觉得不够,她用如水一般温柔的性情包容滋润着她的夫君,让他的才华得以大显光芒。

好不容易盼来了解放,处于探索期的祖国各方面都不完善,钱钟书重返清华任正教授,她却只能担任兼职教授,后来双双又被分配至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她只热衷于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

对于政治和名利她向来不感冒,即便如此,随之而来的三反五反和文革十年浩劫他们夫妇都未能置身事外,对于蒙受的屈辱和冤屈她能淡然处之,把自己视为隐形人,似水般能屈能伸。

下乡她能和农民打成一片,缘于她的真诚待人,不摆架子,深入群众,热心助人,能像水珠一般融入群众这片大海,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并不让人觉得突兀。

钱钟书和她先后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对那样一段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经历,她却以坚韧的性格让艰苦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她和钱钟书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度过了那段漫长的日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历过磨难后同甘苦的夫妻终于迎来了黎明,他们回到了北京过回了正常的书香生活,座落在书房的钱钟书的一张大书桌和她的一张小书桌相互依偎,他们共同记录知识、书写经典和快乐!

她帮钱钟书整理书稿,钱钟书指点她练习书法,他们还经常一起吟诵诗词,她替他阻挡外界的嘈杂和喧嚷,夫唱妇随的宁静生活演义着伉俪情深。

03 孤守爱

钱钟书和杨绛一起相扶相携度过了60余载春秋,他们活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钱钟书生重病住院的四年里,杨绛始终不离不弃,后期他靠鼻饲管入食,杨绛亲自动手配合医院制作营养餐定时送去,那时她亦是80多岁的老人。

她女儿因为癌症住进医院,她一边照看女儿一边照顾丈夫,还点瞒着丈夫女儿的病情,女儿先行离世,她在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的同时还要悉心照顾丈夫,让人于心不忍。

钱钟书去世后她真正成了形单影只的人,不知家为何处,但她把悲伤压在心底,通过整理他遗留下来的书稿和读书笔记坚守对他的思念,通过写《我们仨》在文字中回忆一家人逝去的温馨时光。

她在98岁那年着手续写她的长篇小说《洗澡》,写成了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她把自己的文字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惜和呵护,后又著成《走在人生边上》和《坐在人生边上》,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表达她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晚年的杨绛通过整理书稿、撰写回忆录和散文等方式追忆她对钱钟书和女儿的爱、追忆逝水年华里的人和事,度过自己的平静岁月,于2016年5月25日以105岁高寿离开了人世。

她的一生都与文字为伴,虚怀若谷,像一条清澈的小溪经历过人生的悲欢离合,遇挫折她隐忍接纳,遇欢喜她平静悦纳,她因上善若水而厚德载夫,成就了幸福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