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的故事-初选书香澜梦

不一样的年

2025-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绎锦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9期“过年” 或 “春节” 专题活动。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除夕意味着穿新衣、吃美食、放烟火、尽情地玩乐……

对于中年后'的人来说,除夕欢乐的氛围中,还多了一些光阴易逝的感慨,和物是人非的酸楚。

但不管我们年龄如何变化,只要能和家人聚在一起,除夕就会永远温暖如初,永远令人期待。

常言道,一岁一礼,一寸欢喜。

如今人到中年,父母渐渐老去,我也有了孩子。过年吃穿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年味总感觉越来越淡。

岁月如旧,年又年,都以为是奔赴着热闹与团圆而去的。但终有一天才发现,年要一个人去过,就像生活的泥泞,也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

当一个人的心是丰盈而富足的时候。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担忧与惶恐,而在任何的情况下都笃定着,坦然而淡然且悠然。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今年安排孩子们回奶奶家,除夕我陪着老妈、弟弟、妹妹等一大家子吃了团年饭后,一个人回到了长沙。

2025我一个人过年。

年初一清早,我来到家附近的洪山寺做义工。

当踏入那片神圣之地,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朱红色的院墙,古朴的飞檐,袅袅的青烟,无不让人心生敬畏。

古老的砖瓦、雕花的门窗,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它们沉默不语,却仿佛在与每一个来访者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漫步在寺庙的庭院中,脚下的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声响,那声音也很快被安静所吞没。

寺庙的安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平和。它是心灵的避风港,是灵魂的栖息地。在这安静之中,我们可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生命的真谛。

在这里,人们的脚步不由自主的放轻,言语也变得轻柔。内心的浮躁与喧嚣,在这股神秘的安静力量面前,渐渐消散。心灵仿佛被清理洗涤,变得澄澈而明亮。

就那一瞬间,我差点忘了我是来做义工的。

我被安排在伽蓝殿帮忙售卖香烛。一个看起来七十多岁、微胖且一脸福气相的唐阿姨告诉我,这个香烛和一盆“金元宝”➕“金山”(也是特定金色纸叠的)一起是80元一套。今天大年初一都是来祈福的都会买这个。如果只买香烛就20元。还有盘香10元,另外还有年初一有人来地藏店祭拜“先人”的就加一捆纸,25元。你就可以一起组合卖105元。唐阿姨一边说着一边理着那些盒子装元宝。

不到两分钟我就大概了解了行情。开始热情的销售香烛了。九点的样子,来庙里的请香的人们络绎不绝。

有一家老小来的,有两夫妻来的,有年轻人七八上十人一起的。也有很多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看着他们一个虔诚的双手合十,跪在菩垫上,嘴里念念有词。祈祷着新年美好的愿望。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我不停的给他们拿各种需要的香烛。“金元宝。”同时也祝愿他们新年顺遂。在这里我觉得时间仿佛慢很多。中午十一点十分,午饭时间就到了。我等另一个义工阿姨吃好饭来给我替班。

沿着长廊,经过两个大殿,走过台阶右拐进去就到饭堂。一个贴着用餐止语的牌子在弄堂里特别打眼。

只见一个有两百多平的大厅里,中间有几十人,分两排排队打饭。

男士排在左边,女士排在右边,用餐也是男左,女士坐右边。有的穿着义工衣服,大部分修行人。整厅坐得满满当当。

一人一位置。每人都低着头慢嚼细咽的享受着餐食。那么多人用餐。此时的饭堂竟然悄然无声。 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饭粒不小心掉地上打破这里的安静。

吃饭也是一场修行。

俗话说:嘴巴闭上,成佛一半。《易经》上说"吉人寡语"。

饭菜一定要全部吃光,不能浪费一粒粮食,持续的专注,以至味蕾被放大数倍,能吃出来食物原本的味道,也能感受到平静与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觉知,正念,学会接纳和放下。

回到伽蓝殿,唐姨说她四点半起床读经书。这会要去午休一会,把零钱全部交给我。从一点直到四点我接待了无数来上香客,“新年发财顺遂”说到嘴发干。腰都直不起来。唐姨说已经卖了四百多套不止了。

接近下午五点门口还时不时有人进来,但是比之前少了很多。看着他们有的跪在神龛前久久不愿起来。有的几分钟拜完了三个殿。

现如今,求神拜佛的人很多。生活里的不如意,就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工作上被批评,感情上受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像一道鸿沟,怎么也迈不过去。

这时候,寺庙就成了他们的"心灵加油站"。在佛祖面前,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烦恼,就像找到了一个不会评判自己的"树洞"。

之前网上一篇很火的文章写到,当代年轻人上班和上香之间选择了上香。某某寺庙节假日爆满的消息屡屡皆是。

烧香拜佛,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当他们虔诚地许下愿望,心里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的期待。

这种期待,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佛祖会在冥冥之中保佑他们。

这种心理暗示,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就像给自己打了一针"强心剂"。

虽然我们今天不是来宣传宗教的,但不得不承认,佛教里确实有不少东西对心理调节很有帮助。

佛教强调"正念",就是要我们专注于当下,不要被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所困扰。

这和现在流行的"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忙到快五点,我准备回家

寺院的音响放着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在这里,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连做了两天义工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付出,也学会了放下。

每一次的劳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奉献都是一次自我的成长。

始终相信内心种满花的人,去到哪做什么都不会差。

后之后觉,又过了一个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