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理想与现实 -- 从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到方励

2016-08-07  本文已影响421人  本想睡觉
追随梦想还是屈从现实?这是个问题  —— 本想睡觉

01

我们那依托于画家高更的人生,为作家毛姆所精心雕琢的主角--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终于还是在那一天抛妻弃子,远走他乡,只为追求心中那股艺术创作的无名欲火,最终了无遗憾地孤独死去,为身后俗世留下一段“传奇”故事和些许“名”画。读过《月亮与六便士》一书的人,不知有几人会为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殉道式的选择与结局所感动,并开始深切地鞭挞起自己为凡俗所浸泡的人生。

《月亮与六便士》问道于世人:人应该怎样活着?是去仰望、追随心中明月般的梦想?还是默默低头捡起地上代表现实的六便士?毛姆笔下的查理斯选择了前者,放弃了俗世的一切,毫无束缚地奔向了心中难以自已的创作热情。而我们的作者,尽管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了解人性而不判断人性,不指摘伦理是非而交由读者自行判断,其字里行间也仍然透露着对查理斯的选择的崇敬。至于现实中的人们,每逢谈论起人生的意义来,纵然肉身受缚于现实,也必言梦想二字,仿佛这样灵魂就得到了升华,思想境界亦显得纯粹而高人一等。可见梦想一词之于人类这一生物,实有着难以抗拒的魔力,毕竟谁又不想顺从自己的心意而活呢?

02

然而,查理斯是放弃了俗世的一切的。

书中那“凡俗”世界里的人们,在查理斯死后对他推崇备至,奉若神明。谈论着、夸赞着他,就好似自己也成了追梦者的同行人,不用付出什么,灵魂便也轻松沾染上了逐梦的痕迹。然而这些人在唏嘘感慨、歌颂伟大的同时,可曾想过,被查理斯抛弃的妻子在丈夫莫名其妙地消失后如何面对生活?失去父亲的子嗣在不完整的家庭中又是如何成长?查理斯是否伟大?我实难评价。然而,查理斯一定是自私的,他的梦想,是以颠覆自己和家人的人生为代价的。其人若孑然一身,纵有万般疯狂,尚且容易接受,亦可为他的逐梦旅程平添一份传奇色彩。然若其家有儿女,却抛妻弃子,将婚姻的誓言、家庭的责任抛诸脑后,这份伴随着伤害和亲人痛苦的梦想却又伟大在何处?

以理想的名义伤害他人,终是为恶。

这样想来,这“月亮”的光辉是否也蒙上了一层阴影?而这“六便士”可又令人觉得沉重了些?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罗伯特说,颇有些道貌岸然的样子。

可惜即便是号称不偏不倚的作者,都以戏谑的口吻,嘲讽着我们的受害者。当查理斯的儿子罗伯特得知父亲后半生的穷困潦倒,终于以为报应不爽时,在作者的“眼”中,却成了道貌岸然的样子,就好似那个人的灵魂早已在世俗生活中沦为腐朽,不值一提。

在我想来,毛姆,终究是落了下乘。若沉溺于世俗的灵魂是腐朽的,沉溺于理想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疯魔。

03

我从未觉得,理想与现实当是割裂的二元论。这便要从虚构的查理斯先生说到鲜活存在的方励先生了。

颇感惭愧,时隔两年,我才有幸聆听方励先生的演讲《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心中又不禁窃喜,毕竟闻道不分先后,终究还是闻到了。

方先生自以为是一位成功人士。缘何?因为快乐,因为顺心意。永远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亲身参与感兴趣的事业,想必这便是方先生的人生追求。然而方先生亦积累了令普通人艳羡的财富,有妻有友,还有两个独立的孩子。相比我们的查理斯先生,人生的过程与结局当是不会那般凄惨落魄,令常常纠结于理想和现实选择中的看官们亦燃起了些许希望。所谓的理想和现实,在方先生身上好似未曾矛盾,反倒相辅相成,令人羡慕不已。可见现实并非定是束缚,而事实上,束缚与否亦发乎于心。

方先生曾在演讲中说到,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给予自己喜欢做的事尽量多的时间,才不负自己的人生。然而人生终有不得不去做的事,只是莫要忘了,这些不得不做的事,亦是为了以后可以做更多喜欢做的事。朴实的言语,却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调和理想与现实的明路。

04

追随理想的人生与屈于现实的人生,当有高下之分,但却并非粗暴的非此即彼。所谓现实亦非束缚,常常只是生而为人,所不得不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人生或许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只为寻找未曾看过的风景。走着走着,还不得不背负起日渐沉重的现实的包袱。然若不忘以理想作杖,便能平和地担起身上的重负,继续前行。更有甚者,当不知何时,包裹中的哪件物事便令你看到了不曾想象的绚丽,从而不虚此行。

小隐隐于野,若查理斯;大隐隐于市,若方先生。何种人生,各有选择。

但愿人们都能活得从心所欲,然不逾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