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找回大学讲堂的感觉

对于当下的视频巨头,抖音我是完全没有入坑,B站却是深度用户了。B站视频的丰富性、创意性和深度真的可以达到非常厉害的程度。就像最近,我无意中刷到“观视频工作室”发布的《戴锦华:极度自恋的时代,更需要电影这种看见别人忘却自我的艺术》,不禁有种“爷青回”的感觉,仿佛当年坐在大学讲堂里,听中文系教授或影视人类学老师剖析艺术形式和社会命题。
戴锦华老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和博导,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大众传媒、电影与性别研究。她的语言精准、有力、优雅,对电影艺术和大众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听得人不时击节叫好。譬如,她认为当今的技术发展让我们进入一个极度自恋的时代,vlog等自制视频都是渴求互动的观看,本质上是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而电影则不同,电影必须在影院中播放才是其完整的形态,人们沉浸在漆黑的放映厅中,抛下现实中的种种,被银幕上的画面和环绕立体声包围,从而忘却自己看到他人。这是非常可贵的,它让我们的生命体验被大大开拓了。
对于大众文化和女性文学,戴老师解析了当代流行的同人文学、耽美文学等,认为这是有消费能力的女性的需求满足。但是,无论是耽美文学还是“大女主”文学,实际上都只是转换了性别,却没有改变叙事中的权力结构。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女孩,承受着“望女成龙”的压力,就像经典“大女主”花木兰那样,要披上男性外衣,去争取由男性定义的世俗标准下的成功。戴老师更希望看到的,是女性发挥创造力后形成的全新叙事。
刷完戴老师在b站上发布的主题讲座和访谈后,我开始看她的网课《影视批评12讲》,不禁感慨线上资源的便利性,让有向学之心的普通人也能听到在北大场场爆满的名师课。即便与现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相比,知识吸收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但这种普惠性是实实在在的。
b站是个宝库,值得细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