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失控
昨天带着认识自我缺点的心态,去听读完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
书中从人的身体生理分析了自控力并非主观的态度,而是以大脑前额叶的三种能力构成的自控系统,在此就不具体阐述了,讲一个简单的人物的“假如”小故事,一起来理解自控力失控的原因:
小明虎口逃生后,被扔进一个满是食物的房间,里面摆着各种高热量美味的蛋糕,还有可以填饱肚子的胡萝卜。小明的眼睛已经盯上了那些蛋糕,他想,自己居然能从危险中挺过来,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应该犒劳一下自己,于是高高兴兴地吃了第一块蛋糕。小明又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生苦短,所以还不如该享受的时候就享受,第二块蛋糕下肚了。小明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放纵自己,心里充满了愧疚,但是吃都吃了,那就不如敞开吃一回吧,从明天起绝对不吃了。这样,小明吃下了第三块蛋糕。正在小明犹豫要不要再来一块的时候,屋子里来了一群人,每个人都在吃蛋糕,小明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吃下了第四块。
对于小明的行为,作者在书中如是分析:小明第一次失控,想到的是自己虎口逃生的勇猛,现在应该犒劳一下自己。这里隐藏着一个常见的失控原因,叫做“道德许可”。就是说当人做了好事情之后,就容易放纵自己做坏事。小明说明天再也不吃蛋糕了,正是想到自己明天会更好,因此今天失控没关系。其实啊,一切给我们带来良好感觉的道德标签,都容易造成失控。
自我感觉良好容易让人失控,那么自我感觉糟糕呢?答案是,一样会失控。
小明有两次自我感觉糟糕,一次是他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虚无,于是吃了一块蛋糕压压惊。另一次是他为自己失控感到内疚,破罐子破摔再吃了一块。
首先是吃蛋糕压压惊,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恐惧管理”,就是说每当我们想到自己不能再活500年的时候,大脑就会产生恐惧,而这会驱使我们去找任何能让自己感觉安全和有力量的东西。再来小明因为内疚又吃了一块蛋糕,这跟大脑的保护机制有关,大脑不仅想让我们的身体安全,而且想要我们的心情舒畅。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大脑就会像哄小孩一样,“别哭了,来给你一颗糖吃”。表面上看,是自我感觉糟糕容易让人失控,实际上是大脑为我们的身心安全操碎了心。
最后,小明的房间来了一群人,他们吃蛋糕的行为,让小明又忍不住吃了一块,这里失控有个“镜像神经元”理论,说的是我们的大脑里有一类神经元,它唯一的任务就是像照镜子一样反映别人的动作和情绪,让我们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
归类总结是生理基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糟糕,以及群体影响导致我们经常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