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三站 西溪湿地公园




















7月2日,晴,热。
酒店的早餐水果很充足,补足了满满的VC,当天的日程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被誉为“杭州之肾”。当地出租车师傅讲,西溪湿地公园特别大,若是想游一遍,需要打一天的谱。湿地分收费区和免费区,光免费区也够看大半天,免费区里边有个博物馆,可以带娃娃去看一看。
听了师傅的介绍,又本着节约的原则,我们选了免费游览路线。除了乘坐一小段观光车之外,其他时间都是步行。可真是见识到了江南的湿、绿、热。
和西溪湿地公园比,我们家里那点小小的鸡龙河湿地,简直就是小儿科。
这里纵横交错的都是河汊、池塘、沼泽,满眼都是绿色,水也是绿的。偶尔见到叫不上名字的鸟飞过。据说,这里的鸟类有200多种,但是我们来的似乎并不是时候,在观鸟区,我们并没发现几只鸟。倒是在休息区,娃娃看了电子屏里播放的景区视频和墙上的图片,那里详细介绍了景区的各种鸟类。应是我们去时候太热,据说早上和傍晚出来的鸟儿会多一些。
在慢生活街区,绿堤贯穿湿地,两侧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植被层层叠叠,有品茶用餐的去处。据说这里的四季都有花,或许因为我们没去收费的核心景区,并没见到网上所说的夏有荷花。倒是见到一片梅林,若是冬季,一片梅林盛开,景色应是绝佳的。
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一层“湿地与人类”**:通过标本、模型、互动装置展示全球湿地类型及生态功能。 二层“中国湿地”**:模拟从青藏高原到沿海湿地的场景,重点介绍中国重要湿地(如鄱阳湖、西溪等)。 地下一层“西溪湿地”**:详述西溪的演变、保护及文化传承。
博物馆外观像一座“山丘”,与湿地环境融为一体,屋顶设有观景台可俯瞰西溪全景。
馆内通过巨大的电子屏幕复现了红树林、沼泽等湿地实景,以及湿地的从古至今的演变,声音和画面感有很强的冲击力,仿佛穿越一样,沉浸感很强。
高热的天气,一天不停地走下来,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是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幸好湿地公园植被足够多,几乎没有直晒太阳。这里,确实是一处极品氧吧。
从湿地回酒店后,我们稍做休整,奔赴下一站:桐乡乌镇。
回来之后闲时,我百度了一下西溪湿地的鸟,什么时候比较多?
夏季最佳观鸟时段是 清晨(5:00-8:00)**:鸟类最活跃,觅食、鸣叫频繁(尤其鹭鸟、翠鸟等)。 傍晚(16:00-18:00):气温下降,鸟类再次外出活动。 上午(9:00后)**:气温升高,多数鸟类躲入树荫或芦苇丛中休息,不易被发现。夏季杭州高温(尤其晴天),上午9点后阳光强烈,鸟类会避暑休眠,水面和开阔区域的鸟明显减少。
观鸟位置推荐:
即使上午去,选择以下区域仍有机会看到鸟:
深潭口附近:水域宽阔,常有白鹭、夜鹭站立在浅滩或树梢。
秋雪庵周边(需乘船抵达):芦苇丛中是水鸟的隐蔽栖息地。
虾龙滩生态保护区:湿地核心区,需安静观察(如戴胜、黑水鸡等)。
观鸟亭(烟水渔庄附近):设有望远镜,适合观察远处鸟类。
如此说来,除了观鸟亭在免费区(然而我们没去,而是去了与之方向相反的观鸟楼),其他几处都是在收费区。娃们的本意是想去看鸟,结果走了大半天,除了几只白鹭和野鸭,其他并没看到什么。想来有一点后悔,下次再去不晓得什么时候了。出门在外,有时候该花出去的银子还是要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