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亲子阅读绘本系列之《山姆和大卫去挖洞》

2024-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登登一君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昭君: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992天。


小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挖土玩沙子。沙子和泥土对孩子的诱惑力真的超乎想象,今天分享绘本《山姆和大卫去挖洞》。

讲的是两个小男孩挖土找宝藏的故事,借着这本书,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看什么才能称得上宝藏,和成年人定义的宝藏有什么不同。

翻开书,开头几页是大面积的留白,随着两个小男孩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挖,画面渐渐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挖着挖着宝石出现了,马上就要挖到了,这个时候两个小男孩却突然改变了方向,不往下挖了,开始往右挖。

多可惜啊,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是不是特别想提醒他们一下,“喂,别拐弯啊,接着往下挖,宝石就在下面呢”。没办法,咱们作为局外人,改变不了故事的走向,只能眼巴巴看着干着急。

错过了这颗宝石,画面马上出现了一颗大宝石。错过大宝石,马上又出现了一颗更大的宝石,可这两个小男孩,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一次又一次和宝石失之交臂,最后,跟随的小狗把地道挖塌了,他们往下掉啊掉,竟然掉回了原来开始挖洞的地方。

故事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次寻宝彻底失败了,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真是得不偿失。成年人做事往往是结果导向,而孩子做事总是随心所欲,享受过程不求结果。

两个小男孩脸上也并没有遗憾的表情,可能在他们看来,真正有意思的是挖宝藏这件事本身。这个游戏充满了未知和期待,是一场紧张刺激的大冒险,至于能不能挖到宝藏,他们并不在乎,自然不会因为空手而归就心情低落。

但其实大可不必为他们感到遗憾,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孩子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评判标准。对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寻宝游戏,但对咱们家长来说,值得思考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多。同行的小狗一直对着宝石又抓又挠又叫又刨,费劲心思给小男孩提示。

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家长经常对孩子做的事吗。当孩子站在重要的人生岔道口,面临选择时,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替孩子做规划,可有时候孩子偏偏有自己的想法,身为家长确实感到非常的无奈,但往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像错过一颗宝石,会有一颗更大的宝石在前方等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走完全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多给他们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让他们早早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成为一个有想法有主见的孩子。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会在面临选择时从容不迫。

另外,书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品味。故事的开头和结尾的画面,看似是同一个地方,但其实大不相同。比如,房屋的细节、盆栽、猫咪项圈、树上的果实等等,可以让孩子找找画面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孩子畅想一下,这个新世界和原来的世界可能会有哪些不同。还可以准备一张白纸,让孩子用笔还原出地道的全貌,标出宝石的位置。

如果孩子对寻宝游戏感兴趣,也可以在太空沙里埋几个小玩具,家长画出简易藏宝图,让孩子观察藏宝图,找出宝藏。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感知方向和距离,提高空间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这本书获得了2015年凯迪克银奖,被评委称为会发掘到意外宝藏的绘本,凯迪克评奖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这样的,在这本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图画书中,读者会发掘到意外的宝藏,不禁开始思考,了不起的东西。

文字作者是美国童书作家麦克·巴内特,1982年出生于加州,毕业于波莫纳学院,麦克·巴内特创作过很多图画书作品,以及系列儿童冒险小说,曾获爱伦坡文学奖最佳图书。

图画作者乔恩·克拉森,1984年出生于加拿大,大学读的是动画专业,曾参与电影《功夫熊猫》的制作,本书延续了乔恩·克拉森的冷面幽默、视觉幽默风格,文图之间的错位、留白式的叙事手法,开放式的故事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麦克·巴内特和乔恩·克拉森一起合作过很多部作品,除了这本《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还有《穿毛衣的小镇》也霍德尔了凯迪克大奖银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