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咳嗽医案一则
这个疫情持续这么久,我也在线看了一些发热咳嗽的病症。
冬春之际,气温变化,本就是外感咳嗽频发的时期,抵抗力低的人难免中招,不一定就是新冠。
判断自己是否传染病,回顾流行病学史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防护做得到位,又没有流行病学史,基本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热咳嗽,不必过于焦虑,但也要积极寻求治疗。
因为毕竟敏感时期,咳嗽两声都会引人侧目~~
今天分享一则前几天治的一例咳嗽。
女,67岁,2020-2-15
病史:心脏病,做过瓣膜置换术。
主诉:咳嗽。
咳嗽咽痒,痰少,使劲咳才出一点白黏痰,晚上咳的厉害,半夜也会咳醒,睡不好,少许带黄的鼻涕,但不多,嘴里酸苦,纳差,二便正常,大便不干不难解,夜间觉口干,喝水不多,咽喉右侧异物感,咽后壁红,舌暗紫,舌面干,苔白薄
方药:
荆芥6,蝉蜕6,桑叶9,杏仁9,连翘9,浙贝12,芦根9,天花粉10,前胡9,瓜蒌皮10,茯苓10,橘红9,神曲10,炙甘草6,山药10
5剂
2-21其女儿微信反馈:咳嗽基本痊愈,口干和咽喉异物感消失,胃口也比以前好。
辨证思路回顾:
她的咳嗽,痰少白黏,使劲咳才能咳出一点,这提示有燥热的病机在里。
如果是湿痰寒痰,往往是量多不难咳出。
如果是燥痰热痰,就会难咳出来,黏。
这是因为燥和热都可以灼伤津液,痰也是液态,遇热胶结难动,扒在呼吸道,阻塞呼吸之气的通利,再加上风邪的影响,所以产生咳嗽。
所以,治咳嗽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开始说是干咳,没有痰,但是咳得很猛烈很厉害,用一些患者的话说“使劲咳,咳不停,一定要咳出痰来才会停才舒服点”。吃几服药后痰反而多了,容易咳出来了。
其实痰多能咳得出来是好的现象,说明痰松了,能往外排出来了,病理产物往出排是好事,往往随着排痰咳嗽也能减轻。
这种咳嗽,他不是无痰咳嗽,就是我刚才说的,有痰,但扒在气管等呼吸道,动不了,消不了,又排不出,你说难受不难受。
这时候要让痰动起来能排出来,就得往里加点津液,也就是润燥,再稍清一点热,它就能动起来了。
这件事,曾经有个同道做了一个比喻,很贴切。
我是山西人,山西老抠儿除了爱吃醋,还爱做面食,各种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都是自己做。
做面食得和面吧,那个和面的盆儿时间久了会残留一些面痂粘在盆底和盆壁上。
清理起来是不容易的。
你如果直接去扣它,是很费劲的,也没有哪个主妇会傻里吧唧地直接去拿刀铲去扣。
这时候往盆里加点水,把干面痂蘸湿了,它就很容易下来了。
这和痰附着在呼吸道下不来,是不是一个道理。
加点水,其实也就是滋润它,润燥。
这个比喻太好了。
然后就能理解中医上治燥痰代表性的一个方子贝母瓜蒌散是怎么回事了。
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贝母、瓜蒌、天花粉:这些都有润燥的功效,就是往里面加水,尤其是天花粉更是润燥生津的佳品,同时贝母瓜蒌又可以清肺中的热,这是一套组合拳。
茯苓、橘红、桔梗:这三个理气化痰。因为燥痰不是没有痰,痰动起来之后还要继续处理掉。
这么一理解这个方子,又好记又容易明白其中的机理。
这个医案,我就是用了润燥化痰的思路。
浙贝,天花粉,瓜蒌皮,橘红,茯苓,芦根:润燥化痰。
荆芥、蝉蜕、桑叶、连翘:疏风,清热。因为她口干,咽喉红,这些都是郁热的表现。
蝉蜕可以疏散风热,又可以利咽喉。
桑叶配杏仁就是桑杏汤的意思,治风燥咳嗽。
神曲、山药:胃口不好,补一补中焦,提高点运化
整个方子基本就是桑杏汤、贝母瓜蒌散、银翘散组成,疏散风热,轻宣肺气,清热润燥,药物用量也小,秉承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思想,治上焦病要轻灵。
这个阿姨,有心脏病史,所以用药上我特别多加小心,尽量用平和的药物并控制药量,取得不错的效果。可见,温病学的方子用对症了,也是很好的。
---------------------
我有个妇儿中医健康群,不定时聊聊一些疾病,以及中医育儿的话题,或者其他轻松健康话题,感兴趣的亲可加我微信(xjtuzlx)拉你进群。
谢绝中医同行^_^
问诊还是老规矩,直接问你想问的,不要发“你好”“在吗”之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