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分科研修...

分科学习(一)乡村学生的语文教学切入点在哪里?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6人  沈小洁呀

简要:1.窦继红老师分享;2.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文阅读方面的知识点分析。

分科学习第一课,有幸听到来自吉林长春市台北明珠小学的全国语文名师窦继红老师的课程。今天窦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乡村学生的语文教学切入点在哪里?”。

窦老师分享总结思维导图

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中寻找突破!

一、教材分析

包括四部分:编写意图和特点、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整体为背景下的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

1.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从通读教材、教材的地位、教材的作用和教材的结构进行分析。

  比如(1.)部编版语文教材设置的汉字学习之后才进行拼音的学习,使得农村孩子减少一上学就学习拼音的恐惧感。(2)拼音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拼音是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它的位置的设置,降低了难度。(3)教材的作用:落实整个语文培养目标的载体。比如学习的顺序是听说读写也是有原因的,它是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中步步深入的。口语交际是为了训练听力。不认真听、不会听就会导致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差,最后学习成绩差,并且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每一个环节都对接下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课文训练不同的能力,要抓重点,不能求全。

2.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

  分为教材文本内容、教材语言特色、教材的思想情感、教材的先后承接四部分。

  二年级下册开篇第一课的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描写的是景色、美好景物的喜爱。内容与儿童生活相近。因此目标设定为: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

这两首古诗短小精练,因此目标设定为: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有韵律得朗读古诗。

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故事的基础上,学习三个生字、节奏感强,因此目标定为:1.学习三个生字;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有韵律得朗读古诗;3.让学生对照插图,理解诗意,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4.感受诗中春天额美好情景。

  因此目标的设定是以教材分析为基础的,并且以中等生为目标进行设定。

3.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如上述古诗二首,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古诗的基础上,文本简单易懂,生字较少且作为开篇第一课,难度低。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故事词的要求,二年级学生主要要求准确、有感情地东都,常见的考察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对此进行目标的设定。

4.以整体为背景下的各部分特点、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一册书或一学期的课本甚至多本教材的一个知识点的目标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阶段对同一方面要求的一步步提高。渐渐加深。因此,这样使得我们对整个教材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目标的设定有指引作用。比如古诗二首一课。对程度差的要求能够正确朗读,成绩好的鼓励他们尝试进行说。

  通过通读教材和整合内容确定重难点。并且要学会做到“讲和不讲”,会的不讲,半会不会的略讲,不会的重点讲。

因此设定目标如下四点:

1.学习三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有韵律得朗读古诗;

3.让学生对照插图,理解诗意,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

4.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学生班级整体学习风格四部分进行。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低段——一二年级,学生爱发言。可以将课堂分为两个20分钟。并且在课中加入一些活动。比如带他们蹦蹦跳跳,做一些游戏等。

中段——三四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因此老师要稳一些,开始运用自己的文学底蕴、朗读时也要绘声绘色。

高段——五六年级,学生更是开始深度思考,简单的解说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疑问。老师必须要有很广的阅读量,这样才能在学生疑问时能够在自己这里找到答案,这样会使得他们更加认真的学习,并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从能知、已知、怎么知和未知这四个角度分析学生的知,分析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已经具备哪些知识经验和本课的知识落实点。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1)学习能力

包括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从这方面入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变通灵活。

(2)学生班级整体学习风格

分为两种,一种是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这样的班级要多练习,不提简单的问题,在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增加难的问题。另一种班级则较为沉闷,但肯恩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如果是低年级,要利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高年级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分享,让思维有深度,会更好。真正做到取学生之所长,补学生之所短。

如何做到关注孩子成长?老师分享了她的想法。

1.要教孩子学习方法;

2.教孩子不会的

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并且,爱工作、爱孩子、爱生活是她的三爱,让她变得越来越强大!

经验分享

窦老师也分享了她自己的两点重要的经验。

1.录制自己的课程,不断反思,改进。

窦老师从2016年开始,在教室里用摄像机录制课程。从头到尾重新反思。她还分享了自己录制的第一节课,觉得很精彩,可是回家看过后哭了。爱人问他是更年期提前了吗?窦老师说有没有发现她说话的时候嘴歪……她爱人找到中央主持人的节目,董卿等等说话都歪,但是没课堂实录时不知道问题。这样的形式让我们用一种更棒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审视自己。比如自己会重复孩子的话、语言不够精练等等问题~有一次为了调整站姿,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每一个问题,一点点去改,这使得她的课堂更加成熟。

2.出练习题。

检验他们的办法是出练习题,窦老师都是自己出练习题。这种方法不仅会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同时还能够再次梳理教学。比如,期中期末自己梳理易错题进行检测;学期初从寒假生活中挑题检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文阅读方面的知识点分析

在窦老师的指引下,我把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对阅读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汇总。

一年级上册,孩子们主要还停留在对拼音的学习中,所以能够看到目标要求停留在对字音方面的要求中。比如《秋天》要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影子》一课明确提出要读准字音。整本书对孩子阅读要求都比较低。也只有个别的文章要求孩子们自己来说一说,如《青蛙写诗》一课,要求孩子们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说也是停留在简单的描述上。

但是,在一年级下册,可以明显看到对孩子们阅读的要求提高了。大部分文章中都加入了对阅读的要求,如阅读语气、阅读长度等。比如《我多想去看看》要求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小公鸡和小鸭子》读好小公鸡和小鸭的对话等。对阅读质量提出了要求,开始加入有感情的朗读的点滴要求了。分角色朗读、读好长句子、读好课文中的对话、说说故事情节这四大部分在这本教材中贯穿始终。一年级孩子正处在喜欢说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设置的目标也正是结合了他们的发展阶段,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这学期开始,我开始带领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韵味儿,也正是在这样的两三次课之后,他们都已经开始自主的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次吴虹校长为小胡杨的孩子们直播天安门,那段视频中有一个小姑娘朗读着《我多想去看看》,我把这段音频带到了班里,让他们来感受这篇文章朗读时的感情。就在几次带领、提示下,孩子们的朗读把我打动了。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课程目标中开始设置对朗读的要求,因为这样的朗读下,他们更加专心了,他们的面部表情都丰富了,他们用心读出来的声音真正开始把他们带到文章的美妙中来。

收获:

窦老师带来的这节课,带我们从教材和学情的角度认识如何乡村学生的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每一点都很宝贵。当我真正参与到这样的总结中来时,发现内心增添了一份笃定。我会继续加油,用心,争取在语文分科学习中收获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