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书电影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观《芳华》

2018-01-22  本文已影响313人  口耳
image.png

我与《芳华》结缘,是因为电影。

我的习惯是,观赏电影以前,都会先阅读原著小说。读完小说《芳华》,再看电影《芳华》,我认为这是两个大异其趣的作品。

电影,渲染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五彩斑斓,活色生香。小说,却在这青春岁月里着力刻画了人性的幽暗和人际关系的扭曲,我把它归入伤痕文学的范畴。

这部小说,原名《你触摸了我》,相比《芳华》,我以为这个名字倒更加传神。它至少有三层含义:一、刘峰情思难抑,向林丁丁告白,触摸了她的身体,从此身毁名灭;二、何小嫚焦渴的心灵,在这个视其如敝屣的小集体里,唯独得到刘峰的滋润,因此情根深种;三、刘峰的善良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但时隔多年,灵魂的回声才在她们心间响起。当芳华正浓时,这些女孩子里头,对刘峰的好,能够呼吸领会的,只有何小嫚一人。

她,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

严歌苓塑造这个人物,用心之深、用笔之勤、用力之重,在她的文学生涯中罕见。照她自己的说法,她曾不止一次写过何小嫚,但从来没有写好过,这一次,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好,却忍不住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而这一次,严歌苓完整地呈现了何小嫚的心灵史。以精神分析的手法,从她的童年写起,写她的“右派”生父如何在屈辱中自杀,然后母亲带着她改嫁给了南下干部,她因为“拖油瓶”的身份受尽白眼、歧视和精神虐待,与母亲爱恨纠葛,彼此折磨,愈演愈烈。好不容易考入文工团,穿上军装,以为自己的命运能就此好转。到头来,却不过是从一个炼狱又跌入了另一个炼狱。这次跌得更深、更惨,虽于一片黑暗中蓦然觅得了刘峰这一线光明,转眼又失去。离开文工团,走向战场,枪林弹雨中与丈夫死别,却突然啼笑皆非地被捧为了英雄,恍惚间为无数个崇拜者签了名,握了无数双热切的手,无数次背诵别人编造的“先进事迹”,享受了“掌上明珠”的乐趣。但面对此时“巴结”上门的母亲,她终于如“范进中举”一般精神崩溃了。此去经年,唯有对刘峰的眷恋,支撑着她步出阴霾,重启新程。最后也似乎得偿所愿,与刘峰共同度过了许多日子。但她心里始终明白,这个男人从来也没有爱过自己。

image.png

小说里的何小嫚,人生起伏,宿命纠缠,玄机早悟,俗累终牵,让我感慨唏嘘、潸然泪下。而电影里的何小萍,却无法给我如斯感动。对这部电影,我要诟病的是,华谊兄弟公司为了力捧演员钟楚曦,将萧穗子这个角色的年龄改大,从伴舞升为领舞,还无节制地加重其戏份,因此压缩了对何小萍的塑造空间,让本可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被极大削弱。删去何母这个人物,更是败笔,缺了她,根本就无法准确理解何小萍精神分裂的因由。而且,我也想不通,为什么非要把“小嫚”改作“小萍”呢?如果是取“命若浮萍,无法自主”的意思,那么在这个文工团里,人人如此。何小萍反而是他们当中最清楚自己所欲所求的一个。

因为,最不被善待的人,才最懂得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何小嫚与刘峰,一个向来被人践踏在脚底,零落成泥碾作尘;另一个曾经被人请上过“活雷锋”的神坛,又重重地推下去,爬得高,摔得也更惨。表面看,他俩遭罪的原因都与“性”有关。随着时代变迁,中国人的性观念日益开放,仿佛这样的悲剧不会再重演。其实,穿塞了海绵的内衣也好,抱心爱的女人也罢,都是人之常情的天然流露。何、刘的悲剧正在于,他俩一个趴在地底往上瞧,另一个高居神坛朝下望,所求同一,都向往人世的真情,想被大家也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却终究无法如愿。这个小集体没有善待他俩,辜负了他们的真心,弃之绝之,甚而逐之于战场之上,炮火纷飞,九死一生。

image.png

我们如今有太多的词藻用来赞美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了。其实青春另一个重要的面向就是残酷,年轻人六欲张扬,而七情未定,尤易为残酷之事却不自知。所谓芳华,有时一眼看去,更像是“恶之华”。

现在更有一种观念,仿若一切的罪恶都可以归咎于时代。但这不过是一句遁词。时代固然会放大人类的罪恶,却从来没有哪一种恶是专属于某个时代的。人是有尊严的动物,人人都必须有尊严才活得下去。理想的人际关系自然是互尊互敬,但要找到这个交汇点却并非易事。可悲的是,人有的时候更喜欢通过作践别人来确立自己的骄傲。把别人视作障碍、视作工具,已然有失忠厚,因为别人痛苦而满足,未免下流,故意制造别人的痛苦,则更是邪恶。善待他人,最要紧的就是把别人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道理说之易,行之难,同情心、同理心,总是为人间所呼唤、希冀的。

人终不可自欺。伤人者亦为人所伤。林丁丁、郝淑雯、萧穗子,等等等等,文工团解散以后,她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无不尝到艰辛、历经幻灭。当芳华已逝,回首前尘,对刘峰的思念、对何小嫚的怜惜、对往事的追悔,一一涌上了心头。岁华摇落,芳意何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年轻时,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让我们沮丧,时代的洪流是如此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抗拒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自己的人生,知道每一个人的芳华也不过只有这短短的一瞬,我们是否还会在意时代希望我们在意的那些事情?趁青春少艾,风华正茂,应该用真心结交一些朋友,给别人善意和温暖,牢记自尊,同时也能不忘别人的珍贵。

image.png

严歌苓的小说备受国内导演的青睐,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但依我之见,其中真正不失原著神髓的,竟只有张艾嘉导演、刘若英主演的《少女小渔》区区一部。大导演如张艺谋、冯小刚者,总喜欢借题发挥,不过是用严歌苓的瓶子来装自己的酒罢了。电影《芳华》也是如此。坦率地说,我对它的观感比不上小说。电影让我震撼的,只有那六分钟一镜到底的战争戏。文字固然难以如电影那样结合各种视听手段,直观、逼真地展现战争,但文字也有自己的力量。小说《芳华》对战争多作侧面虚写,亦时有妙笔。例如有这么一段,说的是:战时部队征用了一所学校作营地,何小嫚所在的野战医院也驻在那里,学校有一处操场,很大,一天清晨,小嫚推开窗户,发现昨天在这个操场上誓师出征的二千多人已经回来了,他们都已变成了尸体,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一地,她一具一具地翻看这些尸体,看里头有没有刘峰••••••读书至此,我瞑目沉思,战争的残酷和人的深情,都霎时跃然脑海,这种想象的魅力可能也只有阅读能带给我们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