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有这么一句区分高手与普通人的精准判断:
高手,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普通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 01 如何区分?
怎么理解呢?
普通人,只有完完全全看见了,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现象。
而高手,有着长远的目光,以及深度的认知。因为真切地相信某种现象存在,所以在未来一定能看见。
这么说,似乎还是有点拗口,
我们直接来举例子吧。
➤比如,短视频赛道。
高手相信短视频这个赛道。
相信的来源是什么呢?
硬件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
让网速越来越快,让流量越来越便宜,手机屏幕越来越大,
所以体验感越来越好,
最终流量的载体就会迁移。
所以在好几年前,高手就能预见这个赛道,一定能起来。
这叫什么?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而普通人呢?
普通人必须是看到某某某在短视频涨了好多粉,直播赚了很多钱,
然后就跟着走,跟着冲进这个赛道。
这就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当然,二者都很好。
高手有预见的长远目光,早早入局,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普通人若是“会跟”,也跟着入局,虽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可以做第一个买螃蟹吃的人,同样很好。
因为市场足够庞大,吃不完的。
▌ 02 再深入思考一下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或许会追求「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境界,
但是大部分普通人始终停留在「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这一步,
甚至更可悲的是,还有不少普通人「即使反复看见,仍然不信」,
➤比如,同样是阅读,
高手,因为笃定每天阅读经典书籍1小时,在未来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好处,
所以,高手就会认真执行,
并在未来,真的看见了知识渊博的自己。
这是因为相信,所以未来一定能看见。
一些普通人,看到了身边的朋友因为持续不断地每天阅读,最终变成了个知识渊博的人,
赶紧抱上大腿,跟着每天阅读。
这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而还有一些人,即使看到了无数的通过阅读提升认知的案例,
依旧无动于衷,
更有甚者沉迷于振臂高呼读书无用论一说。
实在悲哀。
平行时空确实存在,因为它就在身边。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92192/ac149988cea150ce.png)
▌ 03 普通人的跃迁
以上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人。
高手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普通人的「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以及某些人的「即使反复看见,仍然不信」。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92192/b5dc61b10109fd19.png)
高手,是我们渴望的境界;
某些人,是与我们处在平行时空的、叫不醒的、装睡的人。
那么,中间的普通人,他们的个人跃迁路径是怎样的呢?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么一句鸡汤: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总能被人看到的。
但是啊,我还想给它加上一句:
但奈何有人眼瞎,只认识金子不认识钻石。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92192/66e8bebc1ded5d14.png)
当大家都在为了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
有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
并不是争夺金子的那些人没有能力抢钻石,
而是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钻石。
➤是的,普通人跃迁第一步,就是开眼,就是提升认知,
而人与人之间在认知上的最大竞争,本质上是信息输入量的竞争。
大多数的中产、白领、中小生意人,在自己的领域钻研了太久太久,
或许颇有建树,
但也因此形成了思维定势。
偶尔抬头看天,想做点什么别的事情,
或是另谋出路,或是多开辟一个收入管道,
结果懵圈了,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看出问题了吗?
在这里,缺少的,仅仅只是眼界、认知、实操案例以及具体细节而已。
➤而第二步,则是像素级模仿。
也就是同一赛道的信息输入足够多之后,就直接像素级模仿。
已经跑通了的人怎么做,你就一比一完美复刻。
别想着优化创新或者觉得麻烦而直接省略某一步,
因为你省略掉的那一步,很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环,
缺失了这一环,最终结果就会天差地别。
所以第二步就是像素级模仿,完美复刻。
➤第三步,就是融会贯通。
经过前面的像素级模仿,你会亲身去踩坑,去感受商业的变化,
以及掌握各种数据分析能力、深刻理解商业活动的本质、明白了社会运转最底层的逻辑。
之后,到了这一步,你就可以开始优化迭代了,
并且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建立你的个人差异化,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超越!
这些就不一一展开来讲了,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卡在了第一步的「开眼」这里。
信息输入量,真的太少太少。
甚至会因为大数据的缘故,陷入了「信息茧房」的封闭之中。
什么?不知道信息茧房是啥?
嗯,信息茧房就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用大白话来讲就是:
大数据只会推送张三想看的内容,
张三看到了他想看的内容,就会不断地沉浸其中,
并且被大数据记录到了张三在这类内容的停留时间最多,
此后,大数据就会继续精准地推送这类内容给张三。
就这样不断循环。
最终,在张三的世界里,张三所“被投喂”的信息,全都聚集在某个很小的细分领域,
从此,张三就成了井底之蛙。
综上所述,人与人在认知上的3点区别:
1、信息输入量的差距(比如,看书与不看书的差距)
2、信息是否多元化(比如,看同一类书与广泛涉猎的差别)
3、信息来源是否足够优质(比如,看经典书与看网络小说的差别)
刚好, :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92192/15968382b2aee753.png)
多唠叨一句,
体验卡的使用周期有三个:
4月11日~4月14日;
4月18日~4月21日;
4月24日~4月27日;
每人可以 哦~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差不多啦~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
那就祝你,生财有术!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欢迎点个赞嗷~最后,再次拜谢您的阅读。
原文链接,内容更完整:100-到底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