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没有诱惑的深情

2020-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北极星的陪伴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句诗意的话“没有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来描述亲密关系的一种完美状态。

所谓完美状态,自然是现实中极少存在的。对于极少存在而无法切身的某种体会,自然也就不可能用言语去描述出来那究竟是一个什么状态。

但是,为了追求完美的状态,我们还是要努力去理解什么叫“没有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这种努力貌似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们为何要如此呢,仅仅就是因为“山在那里”。

那么如何去爬山呢?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不可知的对立面来尝试窥探不可知,也就是通过认识黑暗来理解光明,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今天就先尝试看看“没有诱惑的深情”的对立面——“有诱惑的深情”究竟是什么!何为有诱惑的深情?首先明确她是一种深情,其次,她带有诱惑。用亲子关系来具象的说明一下这个状态。

比如,一个母亲深切的爱着她的孩子,无微不至的给予照顾和温暖,这是一种深情。但是当这个小孩开始学习走路,母亲怕她摔倒,而总是抱着她;当这个小孩开始学习独立吃饭,母亲怕孩子总是拿不好筷子吃不好饭,而总是给她喂饭………诸如此类,种种行为。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是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或者说母亲以爱的名义。当然,我这里要说的是,母亲很大程度上并非有意识的去做了这样一个行为,而多数时候是由母亲潜意识中的“怕”驱使所致。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怕”是母亲怕孩子摔倒,忍受不了疼痛,怕孩子吃不好饭挨饿。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母亲潜意识中对分离的恐惧。不是孩子忍受不了摔倒的疼痛,而是母亲没有能力去面对这种分离的疼痛。所以,她要把孩子紧紧的抱在怀里。

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在母亲的这种深情里,孩子失去的是一次又一次探索世界的机会,是一次又一次面对真实,成长自己的机会。在母亲的这种深情里,孩子本该在他的年龄里发展出来的能力被人为阻断了。原本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轻而易举的面对的现实世界变得困难重重,越来越可怕。

从此以后,久而久之,在孩童的意识里,外面的世界看起来是那么的危险,而母亲给予的温柔乡却是如此的温暖无害。经由此,母亲将她内心的恐惧传递给了他的孩子。于是,一旦外面有点风吹草动,孩子就会赶紧躲进母亲的温柔乡里。这就是所谓“有诱惑的深情”。

这种深情就像是一片泛滥的失去了堤岸的洪水,无论孩子怎么游也游不出去。他被困在四处泛滥的洪水里,慢慢的不在挣扎,直到妥协,认同。认同这样的深情,把她视为爱。爱总是没错的,由此妈妈总是正确的。

很明显的,有诱惑的深情,剥夺的是孩子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母亲的替代行为,强化了自己,而弱化了孩童。它以牺牲孩童本该构建的自我而去增强了母亲的自我。所以说,有诱惑的深情,本质上是孩童这个生命的一种巨大的牺牲,以自身的牺牲和奉献而成全了母亲。

问题是,孩童的身体总要长大,他总要进入社会,独立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当有一天,母亲再也抱不动他,而他不得不独自面对现实世界,却又缺乏能力面对时,冲突就不得不必然的爆发。

小的诱惑无伤大雅,造成的是小小的冲突,无数小小的家庭纷争。但是巨大的诱惑,就会造成极端的剧烈冲突。这种巨大冲突的结局无非只有两个,孩童变成一个巨婴,啃老族,母亲以其老弱病残之躯奋力抱着他的孩子,直到生命的尽头,一起毁灭;或者,孩童奋力的抗争,拼死一搏,摆脱母亲,丢下她,自己尝试艰难的向前成长,最终自食其力。无论是哪一种,最终母亲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承担最后的苦果。

所以,诱惑的深情,实际上是受对分离的恐惧的驱使,本质上是对关系的贪婪,对独立的阻断,但是却包裹着爱的外衣。它是一个人格不独立的人,对另外一个人想要独立的意识的剥夺。对另外一个人而言,他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却很有可能终生都以为这是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