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研讨会——记“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第五次研讨会
序
从听不懂到逐渐适应
工作以来参加过很多次的研讨会,从开始的兴奋期待到逐渐的把“人”放在会场再到带着纸笔根据自己的需要倾听和记录,不同的阶段我对会议有着不同的感受,但是像“新基础教育”这样的研讨还真的不一样。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新基础教育”的研讨会,上一次是在宁波镇海,一天半的时间都处于懵的状态中,除了信息量巨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听不懂,接不住,对于评课老师和研讨过程很多都不能理解。这一次我努力的记录老师们的发言内容,尤其是评课内容,晚上再通过录音笔回拨整理,我发现不仅仅是观课,这些点评也都是非常精彩的,老师们对于课堂资源的敏锐,对于表现背后的深度思考等等。我开始逐渐的适应这样的高信息量,高互动的研讨会。
没有发言的勇气
虽然前期有了一些学习,但是总还是觉得自己的思想跟很多实验区的老师相差甚远。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前期的专题学习不够,李家成老师在研讨会前通过微信群发了很多的文章,虽然也读了一些,但是并没有太多的思考,也并没有觉得这些材料对参加研讨会有太大的影响,这几天看了很多老师们撰写的学习感受,特别是程璐老师的《我们需要怎样的研讨会》系列,才发现,原来大家在之前就已经进入到“研讨会”的准备了,所以在会场上大家可以结合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思考,而我处理记录都没有太多消化和思考的时间,我只能继续默默的做一名倾听者。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研讨会——“还”
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该用什么样的字或者词来形容“新基础教育”的研讨会,最终选择了这个字“还”,把展示的平台还给了老师,把交流研讨的过程还给老师,把发展的可能性还给老师。充分体现新基础的核心观念——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老师们在相互的交流分享中不断地提炼和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与会者的成长过程。在这样高密度,众多信息量的会议上我们怎样才能够接住这些信息,唯有提前的阅读和学习,领悟每一次研讨的重点,在每一个环节中感受核心价值。
一些概念
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听到专家老师问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的脑袋有些懵,听到老师们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时候也还是觉得貌似不太对,所以我快速的打开手机向度娘求助,在百度百科上关于领导力是这样解释的“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队的办事效率”。教师、班主任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我们需要在工作中逐渐的厘清我们工作的边界,需要有对身边的教育资源的敏感性,需要提高沟通技巧和管理艺术,但是我认同最后专家老师说的,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领导力的重要因素,作为老师我们要先完成自我成长,然后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从关注自我成长到关注他人成长。
综合融通
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何为综合?何为融通?综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整体的融合。李老师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书中关于这个主题的内容中提到,综合融通一要融通于事,二要融通于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不是割裂的,每个人也都是在综合复杂的环境中生活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整体思维,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促进人与事的融通,在成事中成人,通过成人促进成事。作为班主任或者学生工作负责人,我们往往有多重身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或学生工作负责人,怎样找到两个角色在工作中的共同点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老师们之所以不愿意做班主任一方面是因为缺少专业学习背景,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找不到融合点,而使得工作不断叠加增多,其次就是班主任老师不知道工作的边界是什么。这次的主题,乍一看来班主任的工作边界更大了,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管,不仅要会自己学科的还要知道其他学科的,工作的时间、空间都被无限扩大,但是我们该怎么理解这种综合融通呢?班主任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一定是直接的实施者吗?在束颜老师分享的案例中我貌似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角度,班主任老师可以作为桥梁,凝聚团队,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而非包揽全部。当然,这也需要班主任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既不是管理者,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班级团队的负责人,我们的团队既有学生,也有家长还有我们学科教师,如果我们能够用我们的智慧和敏感凝聚教育力量,1+1才能够大于2.
班级日常生活
李老师《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书中重点解读了这个概念,即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所经历的具有重复性特征的日常生活。那在学校中,学科学习是学生的重要日常生活之一。
关于两节班队会
这次观摩的两节主题班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班会中孩子们的积极投入的状态。二年级的孩子能够通过图文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给出合理的建议,五年级的孩子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开展学习探究,让运动会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从老师的设计上我看到了学生立场,看到了真实的现场互动。特别是五年级的运动会总结会,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原来我们的总结仅限于表彰激励,肯定团队付出,梳理典型,看似热热闹闹的但是其效果的持久性以及对后续活动的推动并不大,在他们的班会上我看到了五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等,他们的建议对于下一届运动会的组织有了真正的借鉴意义。但是在两节班会上我也发现了我们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班会的目标不够清晰,想要的太多,但是我们这45分钟的时间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教育效果,所以在两节班会中大家都在提到老师们对于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度不高,对于互动中形成的资源没能够及时的介入。
结束语
看似一天半的学习,每一个环节都有主办方的精心设计,诸多的发言也不是为了让研讨成为秀场而是真正的重心下移,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学习者我们也需要学会迁移后续,会前学习主题材料,带着思考参会;会中积极的思考表达,会后再次的梳理和深化学习、实践,这样才能够有真正的收获,看到很多老师在文章中写“新基础教育”的学生工作要做到——听说读写做,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这确实是对老师学习力的一个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