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简化
任何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在这个漫长而残酷的进化战场当中,要想生存下来,必须得有一种把世界简化的本领。
人们不想过长途迁徙的生活,于是就找个地方定居下来。人类不想到处吃野菜果子,于是驯化了谷物小麦。
简化就是找到生命的真谛,并为之奋斗,坚强的活下去,至于其他的一切并不重要。
简化机制并不是人的本意,而是人们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无论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受限的。
真话就是有一个好处,当你在抉择的时候,特别是斩立决的时候,最后一次过脑的检查。事情无对错不清,但是你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候,简化机制的积累尤显重要了。
简化机制就是个删减的过程,有时简单粗暴反而效果会更高。比如把本来很繁琐的事情,三句话可以讲清楚。
维特根斯坦:凡是能够言说的世界,就是我们能够掌握的世界。如果不能言说出来,也就是不能把它符号化简化的世界,我们只好保持沉默。
我们所能描述的世界,都已经被符号化。在我们所掌握的世界里,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从来没有见过的外星人,也许有人见过。
人类认知世界就是不断建起“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一个边界的过程,而随着这种边界的形成,也会发现我们的认知世界是一笔糊涂账。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是我们的认知世界,有些事物不一定是它本来的样子,可能只是你仅仅看到的样子,或者是你愿意相信的样子,如果你不愿意相信,那它就是假的。
这也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学校等等。这都是一个个被赋予的概念,因为被人们相信它存在而存在,所以它是一家公司,而不是因为有营业执照,有多少人,有什么产品。被相信而存在,是不需要证明的,就像上帝,这个被信仰的概念,无需证明,只是因为被相信,所以相信他的人被成为信徒。
被简化之后的世界,会变得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想要可以异地的人说话,于是有了电话。只是想要看到速度更快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于是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是想不出门就可以买衣服,于是有了网购。
生活方式被简化了之后,发现原来一切可以这么简单。树枝繁叶茂,根系必然很深。
生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在八个月到12个月之间会出现一个心理阶段——认生,除了自己的妈妈和爸爸,谁都不让抱。从那个时候起,自我意识就开始构建起来,这是我爸妈,这是我吃饭的小碗,这是我睡觉的床,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朋友,这是我的学校,这是我的城市,这是我的文化,这是我的语言,我的祖国……
我们认知的世界总有一个边界,要么停滞不动,要么扩大边界。但是我们总是被已有的偏见所阻碍,认知升级会变得困难而倾向于排斥,就像有外地入侵,固守领地,偏安一隅。当认知边界被打开,原来还可以有新的世界在外面精彩。
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构建自我和外界,也就是“我们”和“他们”之间边界的过程。
人从小到大,就是不断把一些外在的,看似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物,逐渐认同并划归到自我的人格当中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别人动了自己的东西,也就是那些被认同的外界之物,人就会觉得自我人格受到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