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太土味了!1600年前古人这样叫,清新又文艺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影响,大家都在家宅着,躺在床上旅游可是常有的事儿。可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约1600年前的南朝有位叫宗炳的画家,就给这一状态取了个极其风雅的名称“卧游”。
他在其《画山水序》中谈“卧游”,本意为“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后来,“卧游”逐渐演变为中国人观画的代名词。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明代画家沈周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卧游”思想,对后世文人画的观看之道,尤其是对其所开创的中国最大画派—吴门画派有着深远影响。
首开自书“卧游”,钤朱文“沈氏启南”印。
其后分别绘石榴、平坡散牧、栀子花、山水小景、秋山读书、枇杷、雏鸡、芙蓉、仿倪山水、梅花、杏花、秋柳鸣蝉、江山坐话、白菜、江山垂钓、仿米山水、雪江渔夫等山水、花鸟小景。
每幅画中均有画家自题,结合画面物象抒发其内心感受。均写日常生活中习见的花卉、禽畜等,清新、质朴,洋溢着自然天趣。
画法也随意灵活,设色或水墨,或没骨,或勾勒渲染,形简神完。
《平坡散牧》,画家自题:“春草平坡雨迹深,徐行斜日入桃林。童儿放手无拘束,调牧于今已得心。沈周。”
《杏花》,题诗云:“老眼于今已欠华,风流全与少年差。看书一向模糊去,岂有心情及杏花。”
沈周虽然称自己老眼昏花,难有赏春心情,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其伤春、惜春、叹春的真心怜爱之情。
《秋柳鸣蝉》,题画诗为:“秋已及一月,残声绕细枝。因声追尔质,郑重未忘诗。”
作品以淡墨画柳枝,浓墨画蝉身及足,极淡墨画蝉翼,薄而透明。此画起止仅数笔,而秋蝉畏凉卷缩之态已极为生动。从构图上看,柳蝉与诗作各占画面一半,相映成趣。
《绿甲图》,画家自题“南畦多雨露,绿甲已抽新。切玉烂蒸去,自然便老人。”
从外观来看,只不过是一棵开了花的白菜,似乎平淡无奇,实则蕴含深意。他用浅近直白的文字或是画面,呈现生活真实的一面。而在另一方面,沈周透过一菜一叶,表达的则是对生命真性的赞美。
《雏鸡图》配上题画诗“茸茸毛毛半含黄,何独啾啾去母旁。白日千年万年事,待渠催晓日应长。”
画家对这只半大的雏鸡表现出了担忧之情,总是啾啾寻母,长大后如何承担起催日报晓的责任呢?不难看出画家借雏鸡图寄予了期望后代早日成才的心愿。
《枇杷》,画家自题:“弹质圆充饤,蜜津凉沁唇。黄金作服食,天亦寿吴人。沈周。”
《秋山读书》,画家自题:“高木西风落叶时,一襟叶夹坐迟迟。间披秋水未终卷,心与天游谁得知。沈周。”
这幅画作透露了沈周对庄子思想的偏爱,同时,几乎是画家实景之描摹。他通过此画,画他的思致,画他这种思致在生活中的展开,在秋山一隅,披读庄子的《秋水篇》,是即目即景式的。这正反映出吴门画派对即兴式创作的重视。
《仿倪山水》,画家自题:“若忆云林子,风流不可追。时时一把笔,草树各天涯。沈周。”
《蜀葵》“秋色韫仙骨,淡姿风露中。衣裳不胜薄,倚向石阑东。”
《小玉山·题栀子花》“花尽春归厌日迟,玉葩撩兴有新栀,淡香流韵与风宜。帘触处,人在酒醒时,生怕隔墙知。白头痴老子,折斜枝,还愁零落不堪持。招魂去,一曲小山词。”
《石榴》“石榴谁擘破,群琲露人看。不是无藏韫,平生想怕瞒。”
《芙蓉》“芙蓉清骨出仙胎,赭玉玲珑轧露开。天亦要妆秋富贵,锦江翻作楚江来。”
《秋景山水》“淡墨疏烟处,微踪仿佛谁。梅花庵里客,端的是吾师。”
《秋江钓艇》“满池纶竿处处绿,百人同业不同船,江风江水无凭准,相并相开总偶然。”
《江山坐话》“江山作话柄,相对坐清秋;如此澄怀地,西湖忆旧游。”
《仿米山水》“云来山失色,云去山依然,野老忘得丧,悠悠拄杖前。”
《行书题跋》
宗少文(宗炳)四壁揭山水图, 自谓卧游其间。此册方或尺许,可以仰眠匡床,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殊得少文之趣。倦则掩之,不亦便乎,手揭亦为劳矣!真愚闻其言,大发笑。沈。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