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卧底经济学4: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虽然这本书说是最幽默的经济学家所写的,但是还是比较难理解。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很宏观,一般人很难从中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了写稿,我想自己不会主动阅读。
有新闻报道,厦门一个女子在1973年存入银行1200元,2018年最后得到1484.04元利息,一共取出2684.04元。如果在45年前,她把1200元全买成黄金的话,放到今天价值至少超过1百万元;假如在45年前,她把1200元全买成“可口可乐”的股票,放到现在市值至少超过1千万元;假设在45年前,她把1200元在北京市中心黄金地段买一个四合院,今天起拍价就已经超过1亿元了。
40多年前的1200元是一笔不小的巨款,甚至可以买下北京中心地段的一个四合院,而如今1200元可能只是一顿饭钱。同样是1200块钱,加上时间这个变量,其价值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同样的财富在不同人手里增长速度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财富的价值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律了解程度不一样,他们做出的决策就会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律,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被誉为“当前最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非常善于将枯燥负责的经济学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解读。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是《金融时报》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的专栏之一。他著有《卧底经济学》丛书共四本,深受全球读者的喜欢。这本书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揭开世界经济运行的真相。
我们先从“货币”的基本概念开始讲起。
货币,简单来说,就是“钱”。这是我们对于货币最为直观和粗浅的认识。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就能发现“货币”,特别是纸币,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最初,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打猎、种植只能得到维持自己温饱的食物,随着生产力水平慢慢提高,人们的猎物或者种植物都有了剩余,于是,人们开始通过交换得到自己想要而没有的东西。随着交换的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以物易物的方式变得不再方便,于是产生了以稀有的贝壳、毛皮、金银等作为交换的中间物。再然后,逐渐有了更加便捷的纸币。
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或者说价值非常低的。一般来说,纸币的发行量是与一个国家黄金的储存量相关的。黄金作为贵重金属,其产量是一定的。所以,纸币的供应量也应该是一定的。事实上,纸币的发行量是由中央银行来调控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随意印制纸币,那么,纸币的购买力就会大大降低。这个时候,就可能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相反,如果社会上的纸币供应不足,也并非好事,会影响通货紧缩,其危害也不小于通货膨胀。
社会中流通的钱少了一定就是通货紧缩?钱多了就一定是通货膨胀吗?
答案是:不一定。
书中有个这样的例子:
两位退休的摇滚乐队成员,他们进行了一场自认为是行为艺术的行为。他们把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整整100万英镑,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50万到250万英镑,他俩在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影师的见证下,将这100万英镑付之一炬。按说,他们烧掉的是个人财产,应该不容其他人置喙。
没想到,他们的这个行为触犯了众怒。很多人认为,这种破坏行为非常愚蠢。他们折算出100万英镑可以买到的东西:100万英镑在卢旺达,可以买到2702份食品,足以养活810810人;也可以供应68个家庭在伦敦享受一整年的含早餐的住宿。
这两位行为艺术家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他们将钱花在购买泳池或者劳斯莱斯的话,人们就不会生气的。人们生气的是“把钱烧了”的事实,人们觉得“钱被浪费了”。其实,他们把钱烧了并不意味着世界上的面包会少,苹果会少,唯一少的东西只是一堆纸。
大多数人听到“钱被烧掉”这样的事实,第一反应肯定是“钱被糟蹋了”,因为钱没有实现它的价值。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他们烧掉的是他们自己的钱,只是他们放弃了用这100万购买社会资源的资格,而并没有毁掉价值100万英镑的社会资源。也就是说,社会上的资源还是这么多,只不过这两个人没有钱再来消费了。从逻辑上讲,他们毁掉的是他们的购买力,而不是整个社会的购买力。所以,他们的个人行为并不会影响到社会社会经济的运行。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2019年的猪肉价格从原先的10块左右,一跃涨到将近30块。猪肉价格上涨,同样的100块钱,能卖到的猪肉就变少了。这个时候,并非是减少了一个人的购买能力,而是社会上所有人的购买力都被稀释了。这个社会就不是单个个体的行为,影响的也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我们称这种降低绝大多数人购买力的情况为“通货膨胀”。
对比这两个例子,我们就能发现,判断货币的增减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还是紧缩,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影响的是个人的购买力还是社会的购买力。只有影响到社会购买力的货币变化,才是宏观经济学所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通货膨胀是流通到社会的货币变多,通货膨胀会稀释我们的购买力。那么,我们往往会把目标定在膨胀率为2%到4%,为何不会去努力维护“0通胀”呢?
这个原因主要在于“0通胀率”很难衡量,也很难维持。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由该国的中央银行制定,即使政策制定的是“0通胀率”,在实际中,也很难实现。
我们知道多印发货币,就可以制造通货膨胀。但是,并不是随时都可以通过印钞来制造通货膨胀。这是由于“流动性陷阱”。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呢?我们在感觉到危机的时候,就会谨慎消费,即使拿到钱,也会选择存起来,而不是马上花掉。流动性陷阱就是这样,虽然中央银行在印钞,但是人们拿到钱之后并没有让钱再在社会中流通,社会中流通的货币并未想预期的那样增加,因此,随时印钞制造通货膨胀的愿望就不可能达成。
因此,我们总是希望维持适量的通货膨胀,让价格温和上涨。可是,也有因为各种原因,通胀率没有控制在适量状态,形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这里就用到了“幽灵货币”。
还是举个例子。
巴西在90年曾经一度陷入恶性通货膨胀,每月的价格上涨幅度达到80%,人们苦不堪言,拿到手的钱必须马上花掉,否则经过一个晚上,原来可以买到两个面包的钱只能买到一个面包。巴西政府也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很好地控制通胀率。直到几位学院派的经济学家出手,才扭转了局面。
他们的做法说来也很简单。所有的价格不再使用巴西的通用货币克鲁塞罗表示,因为由于通胀严重,价格每天都在改变。而是采用“URV”,这是一种虚拟货币,也被作者成为“幽灵货币”,因为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货币,而是只承担货币计量作用的一种标记而已。
所有的价格都用URV标记,这个价格是不变的。真实的货币克鲁塞罗和URV之间有个换算比例,这个比例每天都在变化。其实,在买东西的时候,人们花的钱还是会随着通胀而变得昂贵。
但是由于引进了URV(实际价值单位)这个标记量,一方面超市不需要每天更换价格标签了,节约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是URV为大众提供了心理上的价格定点,帮助每个人弄清了所有商品的价值。
这场旷日持久的恶性通货膨胀终于被抑制住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部分,货币的三项基本作用是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量单位,一般来说,这三项的功能是集齐一身的,但是有时候,也可以分开使用,比如说上面巴西政府遏制通货膨胀的例子中,URV就分担了克鲁塞罗的计量单位的属性。我们往往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使我们保持温和的通货膨胀率,以便我们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然而,正常运转的社会经济,其繁荣还是衰退,不仅仅与货币流通量相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经济为什么会衰退?
近几年,我们总能在新闻中听说一个词“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国家从上到下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知道你是否能够清楚地明白什么叫做“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国家为何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知道,在商业经济中存在交易双方,想要卖出东西的一方被称为“供方”,想要买到东西的一方被称为“需方”,当供求达成一致的时候,就是比较理想的交易场景。
事实上,往往很难达到刚好买方和卖方的需求完全一致。我们从旧电影或者父母长辈的讲述中,可能听过在计划经济时代,买东西除了需要准备好钱之外,还需要准备“票”,买粮食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买肉也需要肉票,总之,所有东西都需要对应的票。听起来很好笑,但是,在当时,物资缺乏,“供给”严重不足,如果不进行管制,经济很难运行。
而如今,物质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现在的交易从原先的“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也就是说买方有了很大的选择权。对于买方来说,这显然是件好事。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从宏观经济层面考虑,也要为那些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企业谋求新的出路,否则,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掉,服务也没有消费,那么,很多工厂可能会关闭,从而引发更多人的失业。因此,我们国家要大刀阔斧地从供给侧进行改革。让工厂生产的产品提高品质,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以便达成新的供需平衡。
至于我们为什么进行“结构性改革”?我们就要从经济衰退的原因讲起。
经济衰退,从非常直观个人感觉上来说,大多数人都感觉钱难赚了,消费者捂紧了钱袋子,商业交易成交量大幅下滑。失业人口增加,人们找一份工作越来越不容易。
经济衰退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由于需求不足引起,被作者称为“保姆合作社经济衰退”,另一种是由于供应不足引起,被称为“集中营衰退”。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保姆合作社经济衰退”。这个一个由相互帮助照看婴儿的家长组成的合作社,成员之间通过支付“保姆券”的方式获得保姆服务。所以,大家都希望手握足够多的“保姆券”,以免自己紧急需要保姆服务的时候可以有“保姆券”支付,大家都是这样想,于是,都尽量留在家带孩子,结果呢?没有人愿意支付“保姆券”。于是,这个合作社就衰退了。
这种衰退是由于需求不足引发的,因为人们为了攒“保姆券”而抑制了寻找保姆照看孩子的需求。对于这种衰退,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需求,而是合作社的制度设计存在问题,所以,人们想做的交易被阻止,作者认为,对于这种衰退,应该通过刺激来解决。
我们再看第二种“集中营衰退”。战俘集中营的经济基础是囚犯们的大部分物资是来源于红十字会领到的食物或者香烟包裹,他们得到的分配相同,但是偏好不同。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吃肉,也有人不抽烟、不吃肉,于是,他们私下会进行交易,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资。如果想得到同一样东西的人多,比如香烟,那么香烟的价格就可能远远超过它本来的价格,而不是保持不变。
这种衰退是由于红十字会过去的供应这种外部因素引起的,战俘营中的交易难以达成是因为有太少的可交易商品。针对这种衰退,更应该采取的方式是通过结构性手段来提高经济的生产能力。
我们再回到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上来,我们就能发现,消费者依然有消费需求,他们渴望品质更好的产品、更有个性的产品,总之,他们的消费需求仍然没有被满足。我们再看生产的一方,他们依然生产商品,但是他们生产的商品是劣质的、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从而造成了供需之间的不匹配,因此,我们才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供应侧产品供应来达到供需平衡。
好了,我们来回顾下这部分内容,经济衰退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由于需求不足引起,另一种由于供应不足引起。对于前一种,我们大多采用刺激经济的方式来调节,对于第二种,我们多采用结构性的经济手段来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刺激需求的方式只能是短期手段,而长期我们多采用调整经济结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