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朝圣之路—《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
动摇是允许的,重要的是最后能不能战胜自己。
—题记
《早晨从中午开始》只能说是一个创作随笔,主要记录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前后经历的事和心路历程。
虽然只是随笔,给我的震撼一点都不比《平凡的世界》小。
伟大的作品都是作家用青春和生命写就的绚烂。
《人生》获得巨大成功后,各种约稿,拜访纷至沓来。
路遥虽然欣慰作品得到认可,却也很快感到心里的不满足。
他在书中说: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
“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而后想起少年时期一个偶然的梦想,写一本自己规模最大的书。
至此一场旷日持久的准备和写作拉开了序幕。
作品的框架确定为:
三部,六卷,一百万字;
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
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反复的思量过后,他决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构建这部作品。
《平凡的世界》一共用了六年的时间,三年准备,三年写作。
准备工作是繁杂且庞大的,这十年中国社会发生太多重大历史性事件,又处于大的转型期。
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大量读书,各种长篇小说,也有其他各种杂书。
二、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路遥找来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一种省报和一种地区报的合计本。
清楚记得书中有一段细节,描述了路遥当时的状态:
“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靡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
三、到实际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才能最终填满小说中每个人的血与肉。
三年过去了,资料收集了几个大箱子。
小说中,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相互的交叉与重叠,不断排列,不断否定,不断演变,这些都一遍遍在脑海中勾画着。
终于到了要动笔的那一刻,三年的准备,一生的夙愿,就要开启了。
第一部选在了陈家山煤矿为写作地点,一是可以为以后的小说情节积累生活经验,二是他觉得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锻炼意志。
开始总是艰难的,前三天,陷入了对自己深深的怀疑,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
究其原因就是太想一鸣惊人,慢慢调整以后,写作缓慢而有节奏的运行。
写作是艰苦的,生活也是艰苦的。繁重的工作量,简单匮乏的饮食,日夜颠倒的作息,巨大的孤独伴随着路遥走过那段创作之路。
第一部共五十三章,就这样完成了。
第二部的写作安排在了机关院子房间里。
此时路遥身体已经出现很大问题,第二部写完以后,身体彻底垮了,纯粹依靠精神在支撑身体。
到处求医问药以后,身体逐渐有了好转,按理说应该休息一段时间,可是路遥不敢休息,他害怕没有完成的小说会成为永久的遗憾,也接受不了漫长的平静生活。
写第三部时,路遥来到了榆林宾馆,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坚持吃药,锻炼。
小说创作也终于慢慢来到了尾声。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六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休息,精神、思绪和身体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几乎不与外人接触,写完小说很长时间,路遥觉得自己变得痴傻了。
再看《平凡的世界》,就会一次次想起那是多少个孤独的日子呀。
想起夜晚总是陪伴他的那只小老鼠,一支支燃尽的烟,和堆积如山的资料。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一个作家用生命造就了一部史诗。
《平凡的世界》完成三年以后,《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写完大半年。
路遥永远离开了。那年,他42岁。
他在结尾处说:“我刚跨过四十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
如果能多给他几年的时光,谁又能知道他会带来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