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第四讲第二节
好,也难为大家了。可能刚开始确实听这些话有点困难是不是?
整天打游戏孩子身体没啥毛病。从小到大妈妈很尽职。孩子还能在毕业后自己找到工作。你这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国庆节以前是什么样子?
嗯,不错不错,大家都有进步。余秀妍的这两个例外记的特别好。
来我说一下吧,就是整天打游戏,确实是说明这是个例外不是个问题叙事。是吧。我们可以看到。说明孩子的状态还不错还没有抑郁。第二个,大家还要注意听这个妈妈的这个言外之意。她说他父亲早逝,她一个人带着他,可能对孩子有影响。大家注意这个时候她在说什么呢?她想传递什么信息呢?父亲的早逝对孩子的影响是她无能为力的。她一个人带着他,讲的是她很辛苦,对孩子的照顾是尽了全力了。那么言下之意,都是孩子的错。
当我问他就是,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前来时,她只是说她也不知道。这个其实是个例外,是不符合她说的孩子有问题了这个主题的。还有那个同学们提到的,就是国庆节以前是什么样子?她是11月3号来做的咨询,国庆节以后开始不上班的。也就说将近一个月了,没有上班。是只有这一个月没有没有上班吗?还是这一个月他开始连续性的不上班了呢?还是这一个月才发生的这样的事件呢?这里面其实我们可以问好几个的。只是她是这样说的。然后她说孩子现在跟她都没有多余的话说。这说明他们俩还是有沟通的,只是沟通很少,也就说孩子没有彻底和她绝交,和她断绝这个交往。她跟孩子沟通没有彻底断裂。还有当她说,(我刚才在念的时候可能大家听的不是特别清楚,我在这里说慢一点)
她在说自己如何辛苦,如何不容易的为了一本的文凭而改孩子的志愿时,她有费了多大力气。在毕业的时候又因为孩子的身体原因,无法去做孩子已经接受了的专业对口的工作时她又是如何在她有能力的范围内为孩子安排了她认为合适的工作。
大家注意我刚才说的这一长句话,一本文凭而改孩子的志愿,也就是说可能孩子本来并不想考这个志愿的但是她觉得这个志愿的可以拿到一本文凭,所以她把孩子的志愿改了。她认为她在这里也费了很大的力气。然后,看毕业的时候孩子的身体原因又不适合这个专业了。所以孩子经过这四年的大学孩子慢慢的已经接受了他这个专业的时候,在毕业的时候他又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办法去做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个对于孩子来说是需要重新适应的是不是?她没有完全去按照孩子的意愿来选择志愿。然后她安排工作是在她有能力的范围内为孩子安排了她认为合适的工作,那么言下之意就是这个是不是孩子的意愿?我们不知道了是吧?
那么她说这些都是为了证明她对孩子的付出,而这个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理解她,而且现在还不理她了,是不是?
我们刚才说了,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和觉察来听来访者讲符合她主题的问题叙事。只要我们时刻保持着双重的倾听,我们就能听到她问题之外的生活。
例如,上面的讲述中,我们除了听到了一个似乎不体谅妈妈,不理解妈妈,不知道感恩妈妈的一个孩子的故事之外呢?我们还听到了一个无法为自己做主,不断适应妈妈安排自己生活的,一个为了不与妈妈发生争执而选择自闭的一个孩子的故事。同时,我们在听到了一个很辛苦的妈妈,一个很有能力的妈妈,一个悉心照顾孩子的妈妈的故事之外。也听到了一个自我中心的,一个控制的,一个已经无能为力的妈妈了。
我们此时听到的例外故事还不能问,也不能说。因为来访者也有她自己的困扰,就是她不知道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他也不敢面对难道自己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她不敢想。但是,只要时机成熟,我们只要有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个不同的这四个故事的选项呢?我们就随时可以提个关于例外的问话。
大家想一想,在上一讲中,我在与韩梅梅的对话当中,当她讲到了她那时是如何地发现她自己没有办法在她人面前寻求帮助时。我给大家说这时我们就能听到她的一个期待,她没说出来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寻求帮助,希望他人主动帮助她。大家还记得我在这个时候问了她一句什么话吗?我问,那当你无法给你的舍友说出你当时的伤心和绝望的时候,那你一个人是怎么走出那一段比较艰难的时光?
这里我就问了一个支撑性的有关于例外的问题,你是怎么度过那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的。就是要寻找她的例外,特殊事件。
好,不知道大家总结好了没有,我们在改写对话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关键点和两条线索,我给大家说一下。
一个关键点就是例外事件。因为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所谓例外,不一定就是好的或者是与叙事问题相反的事件,只要是不符合主题叙事的都称之为例外或者是特殊意义事件,包括他潜在的,他没有表达出来的。这是第一个关键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听出来他的例外,而且要知道什么样是例外。
第二个两条线索,一个是行动蓝图,行为线索。还有一个是意义蓝图,认同线索。就是我们的对话是要在这两个线索之间展开的,他的技巧就是我们通过挖掘特殊意义的事件,对特殊意义事件在行为和意义这两条线索上,以时间为轴进行联想,进行提问。
我再给大家说一遍,改写对话的技巧就是挖掘特殊意义的事件,也就是挖掘例外事件,对例外事件在行为和意义两条线索上,以时间为轴进行联想。
那么什么是例外事件?他指的是特殊意义事件,我在前面也说过还指的是例外故事,指的是来访者生命故事中不符合主线的故事的事件。这是第一个,所谓的例外事件,指的是不符合主线的故事的事件。
第二个不被来访者注意到的事件,就他给忽略掉了。
第三个,与主线故事相矛盾的事件,比方说刚才那个妈妈就说那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自己来。
第四个,与主流文化不符合的地方。
第五个,找出问题无效的时候。
主题故事、问题故事还有支配性故事,体现的都是问题的自我认同。而支线故事,替代故事、例外性故事它体现的是替代的自我认同。那么叙事疗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路径呢?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假设,有七条。
第一个,问题不可能拥有百分之百的影响力。
第二个,问题是新故事的入口,许多特殊意义事件的串联会带来新的而且是多层次的故事。
第三个,这个例外事件不需要是了不得的大事件。
第四个,可以来自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是在事件的时间线索上的。
第五个,可以是渴望,希望,梦想,期待或者约定,特质,信念。这是意义那条线索上的。
第六个,一定要由来访者决定什么是例外事件。这点和命名其实是一样的。要由来访者来决定他要用哪个名字来给他提的问题来命名。那么在例外事件的命名当中同样,而且不光是对例外事件的命名要来访者决定,而且对于例外事件的认定和选择也要有来访者来决定。我们听到了,归我们听到了。
第七个,就是发现特殊意义事件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直到发掘出来访者内在的力量。还记得吗?我们讲命名的时候我们讲过一个类似的话,命名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直到捕捉到核心问题的命名。发现例外事件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直到发掘出来访者内在的力量。
行动蓝图和意义蓝图,这是两条线索,一个行为线索一个认同线索是吧?行动蓝图的问话是指将例外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来探索例外事件的细节。哪些细节呢?谁?做了什么?在哪里?什么时间?
关于行动蓝图的问话指的是将例外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探索例外事件的细节,细节包括谁?做了什么?在哪里?什么时间?
意义蓝图的问话指的是人们对生活的自我认同,人际关系给予的意义,这个包括欲望,动机,目标、梦想,期待,价值、信念,决心等等一些比较理想的生活形态。
那么在这里就像我讲命名的时候,给大家了一个命名的一个方向,那么在讲改写故事的时候,那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下改写故事的方向。第一个就是来访者面对问题的影响有哪些例外了?来访者对这些例外状况的贡献是什么?这个指的是能力或者是经验,还有将这些例外的故事详细地描述、扩展。这是细节化,具象化,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吧?
还有例外的故事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可能性。这个也是在时间线索上时间轴上发生的。还有改写的方向就是来探索新故事带来的新的机会,这个指的是能力的迁移作用,还有可以创造对新故事认可的见证人。这个改写故事的方向我们在见证对话技术的时候对于最后这条也会详细的给大家再讲一下的。那么因为叙事会塑造我们的生活。我们怎么来叙说,也代表着我们怎么样生活,主流的支配的故事通常是悲惨的、负面的,也是看不到希望的。当我们为来访者找到更多的替代的故事的时候,来访者改变的时机也就到来了,我们是通过问话来帮助到来访者的。
下面会给大家一些例句,大家可以整理一下,回头在自己日常的对话中或者自己工作的对话中,改成适合自己惯常的表达风格来尝试着使用。因为它是一些例句,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不一定你们会用得上,所以我只是给大家一些示范。
第一个、你有没有能够让某某留在他自己的地方而能不让他进来?
这个是行动层面的,行动蓝图的问话。你有没有能够让某某留在他自己的地方而能不让他进来?
第二个、你如何防止某某变得更强?你做了哪些不一样的事情?谁帮忙的?什么时候?第二句这个例句他也是行动层面的一句问话,你如何防止某某变得更强?你做了哪些不一样的事情?谁帮忙的?什么时候?
第三句例句是一个意义层面的问话,是什么帮你做到的?离开某某的?
第四个,你能克服了这个引诱,代表你是怎样一个人?这也是意义层面的。
第五,你是用你自己的哪些能力来管理某某的?这也是意义层面上的例外式问话。
第六,最近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带给你面对某某的力量?这个是行动层面的问话。
第七个,你在面对某某取得的进步时,如何改变了你对自己的观点呢?这个是意义层面的问话。如何改变了你对自己的观点?
下面一个问话是从行动到意义是这样问的,对你如何抵抗某某的影响的故事?如果起个名字的话会是什么呢?
第八个,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感激自己的地方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特质呢?这个也是意义层面的问话。
第九个,你是如何发展出这个特质的?或者是能力的?如何发展出的这个指的是行动层面的。
第十个,谁帮助你发展出了这个特质呢?这是一个事件,问是谁呢?那么肯定你要说他做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事情帮助你发展出了这个特质的。
第十一个,你会如何形容拥有此类特质的人?这是意义层面的问话。
第十二个,这些形容词适合你吗?这个也是意义层面的问话。你对抵挡某某计划采取的下一步是什么?这个是行动层面,指的是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第十三个句子,当你去做这些时,你会从中学到什么?这个是行动到意义。行动层面的问话最后问到了意义。
第十四个,和某某产生新关系的能力,对你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可能性?这个是从意义层面回到了行动层面。
第十五、谁对你这样的改变最不会感到意外,为什么呢?这个是问的一个事件也是行动层面的。
第十六,他会怎样向别人描述你的这些能力及改变呢?这个是有意义,有行动。能力是意义层面的,改变这个行动。
第十七,你的家人亲戚朋友中,谁对你这样的改变最有可能感到骄傲?也是问的意义层面的。
还有就是可以这样问,问未来。例如,假如当你成为一个某某某时,当你成为一个什么的时候,做你想做的事,想想看那时的你脸上是什么表情?你是怎么走路的?你会对自己说什么?当时会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全部是行动层面的问题。
大家一定要记住,在问例外式问话的时候,还有就是当对方说他的积极的优点的能力的时候,我们的询问的这个内容的情节越详细越好,就好像你亲临现场看到的一般,就是一定要有具象化,你要带着非常好奇,非常想听他讲,你这个到底是怎么来的?包括手势、表情,语气、姿态,眼神这个非常重要,内容情节越详细越好。
寻找例外阶段,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刚才给大家的那些。给了十八个问句的例句,其实都是寻找例外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其实是处于建构替代生活故事的阶段,已经在外化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了,源头找到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让这个源头更加丰富,更加有力量。
从理论上看,这种方法真的非常简单,咨询中要如何实践却很有挑战性,要非常有耐心,而且目光要敏锐,感受要敏感,问话要切中要害,才能让例外事件的星星之火,燃起新生活的希望之火。
我们在对于例外命名时候,也一定要改为来访者比较贴切的经验,不能用我们自己感受的一个经验,而且这个命名那也要合适,就是问题命名的时候,我们要把问题要命名的简单一些,具象一些,程度稍微浅一些。那么在做这个例外命名的时候呢,我们是相反的。是不是?当然一定要生动形象,这个时候可以怎么稍微夸大一下他的这个例外的这个程度。所以,它的步骤也是和这个外化的步骤是一样的,命名,影响,评估、论证。
外化过程当中的第二步,是要谈论问题对来访者的影响是吧?他的影响也分了好几个层面,那么好,在改写对话过程当中这个第二步,是要描述例外事件对来访者的影响,这个影响也是涉及到了来访者的各个生活的各个方面。那几个方面是一致的。然后第三个步骤也是一样的,评估这些影响层面你可以接受吗?是你要的吗?然后最后第四步是论证,为什么可以接受呢?为什么这个是你要的呢?这一步就是要找出例外事件对来访者的意义所在。
这个步骤讲起来很简单,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第一步还是命名。命名的第一步就首先要能找到例外。如果我找不到例外怎么办?我们要学会例外问话。
所以改写过程当中的例外问话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你看不到例外,自然弄不出意外的话来,所以有些话大家需要背一背,当你看不到例外的时候,你试着问一下那些问题,也可能就能问出例外来。
如果我们的关注点,在我想给来访者马上下一个诊断,马上下一个评估的话,我们的注意力一定是关注的问题上的,不是说不可以,只是说这个是来访者要表现出来给我们看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他的问题描述,如何帮助来访者发现被自己忽视了的,漏掉了的生活细节。
例如,咱们的学员提供了一个案例说明,正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还有三个月就高考的高三学生,因为临近高考成绩由前十名,落到了班级的倒数第三名,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但就是担心考不到理想的学校,怕父母责骂而产生了焦虑情绪,导致成绩急剧下降。
这个是他可能学习的一个练习吧。我正好把这个案例在这里说一下,这个同学的提问步骤的第一个问题,他是这样问的:他说,你说是因为临近高考担心考不到好的学校,无法对父母交代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而导致的你的成绩急剧下降?很长的一句话,他是一口气把这个话说完然后一个逗号,那如果我请你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焦虑这个词你会用什么词来代替呢?这是第二句话。他这一个问话由这两部分组成的。
我先说一下,这个同学的命名是对的。五个问题问的也是合适的,问法也是对的。只是我今天在这里要讲关于如何命名的概念。也是要再复习一下双重倾听的重要性。从这句问话中他前半句的描述,你说是因为临近高考担心考不到好的学校,无法对父母交代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而导致的你的成绩急剧下降。说明他是注意到了,也听到了这个学生说话的全部内容了。后半句的问话呢?那如果我请你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焦虑这个词你会用什么词来代替呢?大家注意其实问题是出在后半句问话上了,如果是其他流派的问法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自己说是焦虑引起的成绩下滑,那么我们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评估,也会认同他的这个说法的,高考学生就是要解压,调整情绪,对吧!
可是,叙事取向的咨询师不会只认同这一点,会尽量把故事发展开来讲,命名的对象可以是好几个方向,大家还记得我在讲外话时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外化方向,有四个方面,情绪,症状,问题,关系,对吧?我们在开始运用外化对话的时候,一定要聚焦全部的内容一个一个来外化,这样才能找到核心问题。那么我们对照这四个方向,看看这个案例说明中可以外化的有什么呢?
情绪:担心、焦虑的情绪对吧?
症状:焦虑。
问题:考不到理想的学校成绩急剧下降。
关系:怕父母责骂。
大家注意到没有,四个方向都有,所以呢?我给的建议是:我听到了你说的这句话了,你说到你有点担心考不到好的学校,有点担心无法面对父母,所以你现在才有了焦虑的情绪,你现在愿意我们先谈谈哪一个呢?
来访者原来的一句,两个中间只停了一下的一句长的话,我把它分成了中间停了几个呀?我把它中间停了五下,做了一个六个的断句,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话,就是你现在愿意我们先谈谈哪一个呢?这个是我后半句最后的一句问话。
给来访者了一个选择所有可能性对话的空间,而不是限定在焦虑上,也因此我们不要轻易总结来访者的话,用他的原话做一个拆解。不要把好几件事情放在一句话里说,尽量一句一句的断句,当来访者听到我们是这样的反馈时,相信他会有不同的思考和回答的。大不了也就是他说那就先从焦虑谈起吧,是不是?
所以说在每个命名的阶段,都考验的是治疗师的立场和价值观。所以,这个阶段的命名以及围绕命名的问话非常重要,因为我在大家做的作业当中,发现有些同学在问话中出现了两个主题。
那么,我想问的是,当你问出这样的问话时,你的问话的方向有助于来访者吗?
我下面的这个问话是摘抄的同学的作业的,有的同学作业其实后面改的已经非常好了,我为什么拿这些做得不好的这个例句在这里说呢?就是我认为这些问题其实是初学的同学容易犯的,所以在这里再强调一下。
例如,不爽控制你的时候给你的生活、工作,生理、心理带来了哪些影响?这句问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建议你一个一个的问。一开始呢,做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不爽控制你的时候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稍作等待,给来访者以思考的时间。等他确实答不上来时,你再问,比如生活方面?在问的同时随时观察来访者的反应,只要他不明确表示回答不出来,我们就不要着急。就这样一步步的问,不要害怕沉默了怎么办?或者冷场了怎么办?不要有这样的担心。
再比如,谁能看到你的痛苦?在三年里你对谁说过你的痛苦?这两句问话也是要一句一句问的,因为这两个问句的答案显示是两个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人物出现,有不同的见证者。所以要一句一句的问,不要放在一句问话里。还有在三年的时间里,有没有哪一刻心里有那么一缕阳光照进,这个阳光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影响?在阳光照进的那一刻,你的痛苦会有什么不同?这个同学一口气连问四个问题。从第一句问话当中可以看出是有关于例外的问话。有关于时间的,哪一刻?对吧?心里有那么一缕阳光照进,有关于例外的这个阳光是什么?紧接着的这一句是对你有什么影响?是问问题的影响?还是前一句例外的影响呢?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呢?是因为这位同学是给抑郁命名的。我理解的是问这个命名的影响。最后一句,这种痛苦会有什么不同?又回到了问题叙事上。
你看他是一个问法,我是让大家那个作业是写出来五句问话吗?这四句话他是在一句问话里编写出来的。所以像这种情况的都是要避免的,当然这个同学作业后来都修改的非常好了。我在这里举这些例子呢,就是刚才说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个是共性问题,对吧?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初学阶段特别容易犯的,即使是其他流派的治疗方法,我也建议大家一句一句的问。不然来访者就会忽略一些问题,我们问问题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
尤其是不要问来访者在一个问题中两个相反的答案的这样的问题。是有这样的情况的,我在后面的课程当中的话,合适的机会我会给大家示范这样的案例的。即使是一个问题命名在改写对话中,也可以以此作为改写的支点问题。例如,失败的自己这个命名,要如何做改写对话呢?我们可以试着这样问,失败的自己的辛苦的地方在哪里呢?再说一遍,有时候这样的问话会觉得很绕口,所以我们在咨询当中也可以说的慢一点。也会让来访者仔细听一下,失败的自己的辛苦的地方在哪里呢?失败底下的自己是如何在努力往前走呢?这个勇于面对失败的自己的人也是蛮不简单的。
如果用这样的对话来支持来访者呢?支线故事呀就会被来访者讲出来的,也能看到来访者有没有被问问题故事所影响。我再给大家举几个事例吧!比如说在面对自闭症的孩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这个孩子真不简单,他是如何度过没有人理解他的日子的呢?这个是我们对孩子的一个思考,也是问法对吧?这个孩子的妈妈真不简单,他是如何面对自己拥有这个孩子所招致的非议呢?她是如何做到不放弃这个孩子而调整自己的生活的呢?他是如何将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扩展到对其他生命的怜惜的呢?
而上面的问话也是一个示范性的问话。改写对话的重点就是要协助当事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去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找到比较期待的生活状态。当我们面对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问出怎样的问话才不会造成二次创伤呢?其实我们可以试试这样问,孩子你觉得从小遇到这么多困难,长大到现在,站到25岁往前看,你看到自己这样子生活的过程,觉得蛮不简单的地方是什么?满难得的地方是什么呢?从你生活的过程里面你学到了什么?这一路走来有没有一个是你想感谢他的人呢?你对你想感谢的这个人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呢?假如,他看到了今天的你,会对你说什么呢?这样的问话都会帮助来访者更加坚强一些,而不会重新去体验那种创伤的伤害,不会去重新掉进这个创伤的那个深渊当中。
再例如,面对失恋的来访者。有一个失恋的来访者,我让他命名的时候他的外化命名是分手,大家注意到没有啊,分手比失恋的程度就浅了一些是不是?那么大家可以这样问他的问题,在分手这个事儿里面自己最辛苦的地方是什么?在分手的这段时间里自己最难得的地方是什么?这个分手,带给他的影响需要怎样被照顾呢?如果说你不喜欢分手成为这段关系的结果,那你喜欢的关系是怎样的?才会让你开心呢?还可以问,什么样的男孩或者是女孩会让你舒服?让你喜欢呢?这些跟你的成长经历有没有关系呢?生命中有没有类似事件?自己也都走过来了,是怎么做到的呢?成长的历程中有没有自己感觉被卡住的地方,这些卡住的地方自己是如何度过的呢?这些问话都有助于来访者展开一段例外的叙事。
下面,我们来讲一个关于失恋的案例,韩梅梅的失恋,我重申一下改写对话的要素。大家在这个时候能马上迅速的回忆一下脑海里闪现一下,我们改写对话的要素是什么呀?一个关键点,两条线索。是吧?
关键点是例外事件,所谓例外不一定就是好的,或者是与问题叙事相反的事件,只要是不符合问题叙事的都称之为例外或者特殊事件,对吧?还有两条线索,行动蓝图,意义蓝图。行动蓝图又称为行为线索。意义蓝图又称为认同线索。还有一些技巧,技巧是什么呀?技巧就是对例外事件在行为和意义两条线索上以时间为轴进行联想。
我要问韩梅梅,那你希望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韩梅梅说,安定的关系。大家注意这是个例外命名。
我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喜欢安定的关系的呢?韩梅梅说,小的时候,父母常常吵架,让我非常的害怕,所以我觉得安定很重要。这里,注意她说了一个事件,是行动蓝图,那也就是行为线索。这个事件里发生了父母吵架的事件,她很害怕。也就是说父母的关系,和她自己的异性关系做了一个链接。而吵架行为是父母的行为,害怕是她自己对这个行为的解读。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改变韩梅梅对吵架行为的解读。
我问她,你觉得安定的关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我这样问的时候呢?它就会描述行动层面的具体场景,对吧?她就会说那个我和我男朋友在一起做些什么我就认为是安定的。当我干什么的时候他怎么样子与我互动,她就认为是安定了,她就会有很具体很具体的场景,或者是活动体现了。或者问,你觉得的安定的关系要如何体现呢?这样的问话也会提醒来访者,思考自己在关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的回应是否有利于自己所希望的场景发生的呢?
当大家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来访者自己就会很清楚。她说原来我完全做一些相反的事,我咋这么傻呢?当然了,我们还可以问什么?说你的男友知道你的希望吗?他知道你希望在这个关系中他怎么做吗?还可以问,你的男友对你的做法通常是怎么说的呢?他接受吗?你接受他的这种说法吗?那么通过上面的提问呢?我们都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到底想要什么?通过这样的对话呢?我们也可以看清楚他最希望最渴望的关系是什么以及是怎么来的。和你分手的人的哪些关系呢?是她想拥有的,哪些关系又是她不想拥有的?
所以说,大家看在叙事治疗过程当中我们的这个问法非常重要,每一个环节当中都牵扯到问话,因为你这种问话不同呢,会让来访者有不同的思考。所以,大家到底怎么样去使用这些问话呢?一定要好好的练一练,今天也是有作业的。
那么这个时候肯定有学员就说,双重倾听,我就是听不到,我就是找不到怎么办?这个时候也是有办法的,如果实在你就是听不到例外,就可以把问题再往前推一把。比如说来访者纠结要不要不抚养孩子,在离婚的时候。如果他说要不要不管孩子。我们在这句话当中找不到例外。我们就来问他,那我们来看看我们不要孩子,你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回头再转过头来问她,如果要孩子,我们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我们不说困难,我们说我们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还有呢?就是要问细节,大家一定要注意问细节,包括是在一开始,好比来访者说的很概括化的时候,他就是标签化的来描述这个问题,就是以点盖面,以偏概全,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要问细节,比如说来访者说自己一无是处。我们就可以问,怎么个一无是处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将问题作出区分的。
本来说时间允许的话,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但是今天时间不允许了,看我们后面再有时间再说吧,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讲的内容也是挺多的,大家可以慢慢的思考一下,我会在这里等待大家到9:45,有当堂提出来的问题我会当堂做解答的,就这样。
西安心灵地图独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