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不要为现在工作,为三年后工作
当我们为过去工作,视角是在追赶,是在补救。当我们为现在工作,视角是当前,是在响应。当我们在为未来工作,视角是在设计,是在构想。
工作大抵可分成三种情况:为过去工作,为现在工作和为未来工作。
当我们为过去工作,视角是在追赶,是在补救。在曾经某刻有一些事情本来应该做但是却没有做,在当下造成了影响导致不得不应对,于是我们硬着头皮工作,企图把过去欠下的成长债务还清。忙得一团糟糕,在深夜拖着憔悴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万家灯火,感叹一身,唉,这是生活,没有办法。
当我们为现在工作,视角是当前,是在响应。现在有三项很紧急的任务,做完以后还有一个会议材料;隔壁小组要开一个会议找到我,于是赶紧跑到会议室,针对议题评审提供意见,把不应该担的责任撇清。从早到晚没有停歇过。一直工作到深夜,开着车穿过城市的夜光,驶向小区的地库。
当我们在为未来工作,视角是在设计,是在构想。依托于当下的积累,针对环境的变化,观察整体的趋势演进,参与未来的定型与改变。产业研究的最前沿,标准制定的第一线,国家政策规划的出台,这些都是未来蓝图的奠基。随着把规划落实,把理念实践,把一个个未来变成当下。在未来获得先机的最好方式是参与塑造未来,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许多产业的大佬会一直输出价值,万一未来真的按照自己倡导的方向走,那主场作战,优势最大。
就个人成长而言,我们工作的内容,既会有一部分是在为过去工作,一部分为现在工作,一部分为未来工作。差异在于,不同的占比不同。
当我们迫不得已要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可能是在为过去工作。而这里的过去,包括我们个人成长的过去。例如,假使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你没有发展出一门硬技能,工作多年没有刻意长进,那多年下来你感到无力的时候,就是在为过去而工作。先把以前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补上,然后再有新的可能。
当然也有可能我们在为我们前几辈人的过去工作。人口流动活跃的今天,一个来自五线城市的小孩,到一线城市生活,如果想要获得和一线城市本地居民一样的条件,有个房子,有个车子,有户籍可以享受到当地的市政福利,假使他对自己有这些要求的话,那就要先为自己的上一辈和城市同龄上一辈的差距,甚至再上一辈的差距工作。这些只能是内求,而不是通过抱怨来外求。
的确有人能够踩到一些时代机会从而能够实现快速的阶层跳跃,但是按照持续行动的角度而言,大的基本面仍然是,你做了多少事情,才能换来多少收益。一线城市中有许多非本地家庭但是刚刚工作就购房的小孩,这种情况就是长辈用自己的积累,追赶一下已经在一线生活多年的家族。
就个人成长而言,我们先要为过去工作,把过去欠下的成长债还清。曾经年少无知的自己,总是会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犯下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往往需要花费成倍的精力弥补。但是如果要往前走,就又必须正视,否则带病发展,走得远,代价越高。当我们在还过去的债务的时候,我们在为过去工作。
而假使我们把债务在主体上补齐了,在每个成长阶段做了尽可能多的事情,我们便可以从繁重的负债中解脱,于是可以稍微把目光放在现在。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如果我们过去的债欠不多,那今天在生存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至少找到一个工作按部就班,也是可以度日的。当然如果欲望强烈,仍然会很痛苦,想要的东西太多,而能力不能支撑,又不会克制自己的时候,你看到的就是扭曲的灵魂了。
为现在工作会是大部分人非常享受的状态。毕竟从人性而言,我们都希望稳定安逸,不操心不费事,而且可以各种小清新。我在自己成长的好几个阶段中,都进入过为现在工作的模式。但凡遇到一些重大的突破,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终于进入自己曾经想要的轨道上,都很有可能进入“为现在工作”的模式。在“为现在工作”模式下,我们有一点可以引以为成绩的事情,有一点还算凑合的收益,有一些浅浅的优越感,但是仍然也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丧失动力。
从持续行动的角度看,创业容易守业难,也许我们好不容易还清了过去的债,坐在现在的功劳簿上想好好放松休息的时候,危险已经来了。
《遇见大咖》节目采访中国互联网元老张朝阳,提到的搜狐的例子算一个很好的提醒(视频见下)。的确从搜狐的体量而言,仍然是一家上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但是在搜狐获得成功的荣誉后,掌门人却认为已经打下天下,疏于打理,迎接时代的变化,于是错过了一些机会从而掉队。从一家公司的领导人的角度,这就是沉浸于为现在工作,而忽略了为未来工作。
v.qq.com/x/cover/ehldb6xsmst8za9/d0022jy0am2.html
以我浅薄的理解,越往上层走,为未来工作的比例会越大。因为上层掌握资源,把握航向,这些庞然大物是无法通过即时反馈的方向迅速响应任何外界的变化。组织越大,就有两个方向,要么是在下个新的时代来临,没有应对好,于是慢慢死掉;要么是领导人提前布局,做好应对,正好等到天下大变时,已经有了准备。
就像海上的航船,作为船长必须提前感知尽早布局,而非等到冰山就在可视范围才仓促调转方向,为是已晚。
人性的认知中有一个特性:默认现在有的,以后若干年仍然还会有,于是想当然,从而犯下错误。但是现在有的,也许以后就没有了,现在没有的,以后也许会有的。世界的变化如此迅速,坐稳江山全然不易。
对个人成长也如此。我们通过持续行动获得了一些进步以后,一定要牢记这些来自于过去所做的工作。但是绝不可停滞在成绩之上,不思进取,从而懈怠落后。如果我们保持现在的姿态不变,平移到未来,那就一定是落后的,因为社会就是在进步的,就像通货膨胀。
所以,我们如果因为自己的进步得到了一些成果于是安居于此,那我们可能需要一些“为未来工作”的理念引导,打开思路,让我们对自己未来进行适当规划,通过未来倒逼当下的工作。这样,当我们沉沦在每一天的琐事中时,至少有一根弦会提醒你,想想三年后你要成为什么样子?对我而言,每每念及此,我就会从床上跳起来,开始好好工作。
2014年1月我开始写作,三年之后,我仍然在写,但是有了社群,有了许多很好玩的事情。2017年,在1000天持续行动以后,我应该再多做些什么,对自己再要求些什么,可以让我在2020年回首现在的时候,拍着自己的肩膀说,干得漂亮。
这是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成长的人,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当然前提是,我们仍然需要先把过去的工作完成、把现在的工作做好。至于为什么是三年,三阶持续行动者的时间标尺1000天,正好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