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IT·互联网

在大众争相传播“菊文化”的年代,其实王菊也是“菊外人”?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81人  何鲸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菊花开。。。

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哦,不,应该是“菊花”。

如果说最近朋友圈有什么值得大家“津津乐道”的,我想十有八九都是《创造101》和“王菊”。

如果说《创造101》的火爆是因为其制作水准、做了《偶练》的接班人以及101个女孩层出不穷的“颜&艺”;那么“王菊”这位不管是经历、长相、年龄还是皮肤都不属于正常审美范畴的,而且是在人气选手sunshine的ABBY退赛之后,才有幸加入节目并且与节目“格格不入”的“选手”,她是凭什么才收获到大家的Pick,成为小红书和英树渠道上的No.1?

话题?

据不完全统计:

虎嗅:@张博文《王菊只能火一集》

虎嗅:@壹娱观察《王菊爆火,是被刻意消费,还是大众审美变迁?》

36Kr:@王雷柏《营销观察 | 王菊、吴莫愁、蔡依林,品牌和大众的追逐已跟她们是谁没关系》

品玩:@李小白 喃酱 寒冰《全民pick的王菊,才是新时代应有的女性偶像》

数英:@Faye《“菊家军”刷屏,今天你pick王菊了吗?》

@张澳《《创造101》中王菊爆火背后的新媒体营销逻辑》

备注:

张澳这篇文章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猎云网”“鸟哥笔记”“广告门”均有转载

我本人最早关注到“王菊”突然就窜火这件事情,在“即刻”上大概也是这两三天的事情;由于个人一贯喜欢的是清流综艺《最强大脑》《国家宝藏》以及《经典咏流传》这一系列,因此对于《偶练》《嘻哈》《街舞》,当然现在的《铁甲》因为好奇看过几期;至于和《偶练》一脉相承的《创造101》确实有足够的资本“招蜂引蝶”。

但其本质也不过只是一个比较规划、舞台大一点的“抖音选秀”罢了!

虽然自《创造101》开播以来,不少剪辑、片段便流传到了B站和即刻,但是说到全民关注,却又总好像“缺那么一点”?

《偶练》有蔡徐坤、范丞丞,《创造101》自然也少不了杨超越、刘人语和吴宣仪;至于王菊的出现,不可否认她的“高情商”、敢于并且勇于“自黑”的魄力,以及把“黑粉”洗白变成“陶渊明”的韧性。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她成为一种“文化”的基础。

通过微博上大家的评论,我们不排除王菊的确拥有一群“无比忠诚”的铁粉;但这种面对“黑料”不恨不脑一心只想让你投票的“神回复”,虽然出发点的确是好的,不但向别人“安利”了王菊,还保持着足够的理智;这和我们理解只会把事情“愈演愈烈”的脑残粉明显不一样。

他们更有组织,有纪律,而且还有容忍度和幽默感。

但是结合王菊这一波突然被安利,不管是各大科技网站上的各种“深度文章”,还是其他社群里面的各种“安利八卦”,它们出现的时机、出现的频率以及话题的“集中性”,真的有点细思极恐。

不是我们谈什么都能谈到“阴谋论”,主要是这种类似于“一厢情愿”极度自嗨的“营销方式”我们真的“受够了”;而且对于新媒体“爆料话题必有反转”这一点因果论也让不少人犹豫不安。

王菊为什么能火?

我想主要是因为其“真实”“狂野”“毫不做作”的个性,她虽然言之不够,但她的情商高啊;她虽然皮肤黝黑,但她能把黑粉洗白啊;她虽然年纪偏大,但她的粉丝都不小呀(而且还掌握着不少的话语权);

王菊的出现,在那群“肤白貌美”的韩系审美中,显然是“万花丛中一点绿,白雪林里黑不止”,和那些“千篇一律”的美比起来,王菊显得更加真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让不少节目粉丝产生了“逆风开局”的代入感。

“菊文化”为什么这么火?

“地狱空荡荡,菊姐在土创。”

不知不觉之间,“菊文化”就像是曾经的凡客体一样被不少用户广为传播。

对于这种“抖机灵”互相攀比的评论文化,如果说它最初成就的是“抖音”,那么现在在“王菊”这里,它们终于遍地开花。

我们不否认这一部分“菊文化”的拥趸者“陶渊明”的确有那么一部分是“王菊”的铁粉,是王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黑”挣来的,他们是“菊文化”传播中最勤劳的蜜蜂。

可能王菊也没有想到,父母给的这具“肉体”让自己低落尘埃,父母给的这个名字却成为了“救赎”自己的存在,一下子让不少围观群众找到了“菊式重点”。

但是相对于网络上一下子“井喷”的“菊文化”,我们不得不怀疑有一个组织在背后“策划”,毕竟能够把“乌合之众”组织起来的人,把所有素材迅速量化的人他们绝对不只是铁粉那么简单?

粉丝为什么Pick“王菊”?

虽然我们在前文已经解释过“王菊”之所以这么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个性”和真实,能够让不少用户找到“代入感”。

当相对于另一部分更广大的普通用户来说,选择王菊最开始有可能是“恶作剧”,作为一个选美节目,“丑”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美”?

但是在越来越多人pick王菊之后,恶作剧就逐渐变成了一种“审美认同”,相对于那些“千娇百媚”“千篇一律”的美,观众最需要的是“你的真实”,而不是“你的人设”。

至此,pick王菊已经变成了另一种审美认同,是大家对于“千篇一律”审美叛逆之后的个性认同。

自媒体为什么Pick“王菊”?

对于大部分自媒体来说,pick王菊,和pick杨超越、吴宣仪等等没有任何区别。

无非是通过每个人的经历、努力,以及当下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作为最基础的素材,文过饰非、添油加醋,进而凸显她们身上的话题感?

只不过相比于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杨超越、吴宣仪,突然间空降的“王菊”有超越话题之上的一种“仪式感”,它似乎代表某种综艺文化的“进步”,又或者是用户审美文化的“变迁”。

最后,自然也少不了节目组的“推波助澜”。

↓   ↓   ↓

好吧!作为一个“菊外人”,我只是对事不对人。

《创造101》是你们的,王菊还是你们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