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35

2024-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为己与为人

2.14

(《河南程氏经说·论语解》)“古之学者为己”,欲得之与己也;“今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荀子·劝学》中解读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伊川先生的阐释是差不多的,他说,“古之学者为己”,通过做学问,希望自己有所得,显然这是指内心的收获,品德的提升;“今之学者为人”,是说做学问是为了显摆自己,那就是没有入心,把所谓的“学问”作为获得名誉的工具。伊川先生还算温和的,荀子的态度更严厉,他直接把那些丧失治学本心的人指斥为小人。大抵科举取士以后,特别是宋朝以后,将四书五经作为科举的主要内容,功利主义已经取代士人治学的本心,所以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个“己”不是指个人利益,而是指人格的完善。

治经须求道

2.15

(《河南程氏文集·遗文·与方元寀手帖》)伊川先生谓方道辅曰:圣人之道,坦如大道,学者病不得其门耳,得其门,无远之不到也。求入其门,不由于经乎?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怀珠之蔽,人人皆是。经所以载道也,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耳。觊足下由经以求道,勉之又勉,异日见卓尔有立于前,然后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不加勉而不能自止矣。

方道辅,字元寀,宋朝官员。

伊川先生对方道辅说,圣人之道,就像大道一样平坦,学者的问题是出在没有找到门径,如果找到了门径,圣人之道再遥远也可以到达。学习圣人之道的门径,不就是六经吗?现在研究六经的人很多,但是犯买椟怀珠之弊病的人比比皆是。六经是用来承载大道的,如果只是诵读言辞,通过训诂来解释经文,却不理解其中的大道,那学到的只是没用的糟粕。希望您通过研读六经来探究大道,努力努力再努力,有朝一日您发现圣人之道就那样高高地耸立在你面前,那么不自觉地就会手舞足蹈起来,即使没有旁人勉励,您对经书也将欲罢不能。

六经的言辞,为装明珠的木椟,而大道才是木椟里的明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