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
我从记事以来,除了吃饭睡觉,时间安排最多的除了学习就是做家务,一直兢兢业业地执行着老师和家长的指令。这期间发呆,聊天,打架也时有发生。但都是偶然行为,算不上是什么爱好享受。
就这么认认真真地长大了,上大学无聊了就去学习,工作后无聊了就去逛街,结婚后就伴随老公,两个人不至于会无聊。
直到有一天,老公带我去集邮市场,里面好多破旧不堪的邮票,画册,古董之类。原来盖戳过的邮票还有收藏价值啊?开始觉得好奇,陪他转了一圈,我就觉得倍感无聊了,来回就是一堆旧邮票而已嘛,没什么好看的啦,我甚至都没有兴趣拿到手里仔细看看。
他找了一家店,坐下来跟老板聊起来,票面,代号,品相,盖销,听得我云里雾里。他看我没啥兴趣,就跟老板聊“猴票”“万里河山一片红”,老板满脸诡异,然后笑眯眯地拿起一个册子,说他有高仿的,真品不可能有。我凑过去看了一眼,没啥特别啊,老板说一张几十万,惊到我了。这玩意儿这么值钱哪?最后,老公挑了一堆不值钱的票票,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我就问买这个图啥呢?不能吃喝的。他说这是他的爱好,还翻箱倒柜给我看了他从小收集的集邮册,稚嫩的字体似乎一下子让我看到了他的童年。后面又讲了一大堆小时候攒钱集邮的趣事,每一张邮票都有它的文化和背后的故事,我听的津津有味……
他突然问我:“你有什么爱好?”对呀,我有什么爱好呢?唱歌,徒有一副好嗓子,可惜五音不全。跳舞,四肢不协调,没节奏感。画画,从小压根没画过。乐器,更是摸都没摸过。学习,那只是曾经为了考大学的必经之路,不能算是爱好。
我想起了大学室友给我说过的话:你走路就不能慢一点,偶尔关注下路边的花花草草,发掘它们的可爱之处啊!那时候,这话听起来不以为然,觉得草木无情,何必浪费时间呢?现在回想,我是太缺乏发掘美的意识。
我真的没有爱好,因为没有爱好,我热衷于学习和工作,离开工作,我就会无聊,因为无聊,我就会觉得失落无趣,甚至烦躁,生活幸福感也随之降低了。曾经觉得唱歌跳舞绘画都是不务正业,唯有学习才是正道。如今看来那些“不务正业”才能丰富生活,陶冶性情。这么一想,我愈发觉得没有爱好真可怕,问题很严重。
意识到了这些,我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挖掘她的爱好。从音乐,舞蹈,乐器,绘画等等多方面培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尽可能地让爱好纯粹,而不是完成学习任务。平日里,我就特别羡慕老公和女儿,他们从来不会觉得无聊,很会调节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状态,干什么都很享受的样子。而我,离开他们,就会很容易觉得无聊。
不行,我必须培养自己的爱好。几年前我开始参加合唱团,学习弹钢琴。因为基础实在太差,进步的很慢,但我对学习有热情,有投入,音乐的感觉很多时候看天分,这天分要从小积累,我只能先一板一眼地去学习,去模仿,时间久了,积累多了,才逐渐领悟到音乐的美。
之前看过王国维大师学贯中西,将哲学,美学,古典文学等融汇贯通,形成一套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他主张一切美皆形式之美。一种形式是自然美,环境美,是客观存在的美。另一种则是客观现实反应在各种艺术中的美的形式。长期以来,中华文化艺术之美的发展趋于衰败,原因在于审美上的停滞和疲劳。美学一直附庸于政治和生存需求,没有独立的美学存在价值很久了。这种现象放在当下,更是普遍,令人忧心。家长们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目标不是为了感受领悟艺术之美,而是考级升学的捷径。
受到如此深刻理论的启发,我开始不再浮躁,不再急于求成。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学,咨询导师给我列了一系列的书单,闲暇之余,我再细细品读。感受古人的思想,诗词,歌赋,书画之美。
陪老公逛茶城,品茶叶,玩集邮,玩摄影,跟女儿聊唱歌,听古典文学,我自己弹弹琴,唱唱歌,看看书,写写身边的点滴人和事,都让我的生活变得安静,美好……
或许这些还不足以称为我的爱好,但我已不无聊,不浮躁。
爱好,不能成为生活的枷锁,应该更好地服务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