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书哲思

《当尼采 哭泣》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136人  玲SZ

“成为你的存在”  “实现你的生命”  “死得其所”  “有勇气去改变你的信念!”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人,必须在自己体内拥有混沌与狂乱,才能诞生一位舞蹈明星”  “所有不被体验的生活,会继续保持塞满在你的内心里面,在整个永恒之中都不被体验。而那来自你良心中被忽视的声音,会对你永远地呐喊”  “永劫回归”。。。看到这些尼采的思想,此刻让你想起什么了吗?

上周有幸读到《当尼采哭泣》这本书。这是一部哲学推理小说。作者 欧文·亚隆,是当今美国仍然在世的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之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虚构的纪实小说。虚构指的是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构造,但整个小说更多的是纪实,书中的人物以及各个人物的思想都是真实的存在。作者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将尼采的存在主义,和开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谈话治疗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读者面前。

故事主角:

布雷尔医生,19世纪末维也纳最负盛名的医生之一,他开创了伟大的心理谈话治疗;

尼采,1844-1900年,德国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作曲家,语言学家。

整个故事两位主人公也都是以他们的真实身份贯穿始终。

故事主要配角:弗洛伊德(布雷尔医生的朋友兼门徒),路·莎乐美(同时期一位著名的女性自由主义者,与尼采有一段简短的情史,但当尼采向她表示心迹的时候遭到了她的拒绝),贝莎(布雷尔医生著名的心理谈话治疗的被治疗者,也是同时期一位杰出的社会主义工作者)

故事起因是路·莎乐美千里迢迢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医生布雷尔,请求他帮助治疗尼采。以莎乐美的描述,尼采当时处于一种精神的绝望和身体痛苦不堪的状态。她觉得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她拒绝了尼采对她的爱,她所追求的仅仅是那种纯净高尚的友情。她请求布雷尔医生对尼采进行治疗,但是鉴于尼采的性格以及当时她与尼采的冰点关系,她要求布雷尔不要告知尼采是自己安排了这场治疗。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被莎乐美极大的魅力所吸引,布雷尔医生没能拒绝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士的请求,答应治疗尼采。但尼采是什么人?他是洞悉人性,超前且极富智慧的先行者,怎会乖乖地服从安排。尼采说:“我有我的黑暗时期。谁没有呢?但是它们不曾拥有我。它们并非源于我的病痛,而是源于我的存在。” 他并不认为当下的身体病痛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事实上是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极差,视力几近失明,还有严重的偏头痛,每次发作时几乎都是要命的。他睡眠极差,过度依赖药物来麻痹神经,减轻病痛。所以,布雷尔如何说服尼采留下来接受他的治疗计划成了当务之急。

当布雷尔医生提出让尼采住进疗养院进行更好的观察治疗时,尼采拒绝了,并且对布雷尔治疗他的动机表示严重的怀疑。 最后,破釜沉舟,布雷尔使出了杀手锏:他告知尼采自己患有严重的绝望症,请尼采留下来帮他治疗。尼采对这个提议产生了兴趣,最终决定留下来,接受疗养院的治疗计划。

布雷尔提出让尼采来治疗他的绝望其实是想引出尼采自身的绝望,因为他认为尼采的绝望是导致他身体病痛的根源。但是戏怎么演下去?布雷尔只能据实诚恳地把困扰自己很久的心事和盘托出:他说自己经常感到绝望,他的婚姻是父亲指定的,他的事业虽然经过努力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每天都做着类似的工作,生活似乎看不到尽头,他迷恋着自己曾经的年轻病人贝莎,他没有办法不想她,但因妻子的干预他不得不终止这段还没能真正开始的亲密关系,因此他心里对太太有着记恨,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尼采很认真的记下了布雷尔医生所描述的问题,并着手“治疗计划”。治疗以两人谈话的形式进行。接下来每天两人的对话,小说描写得很精彩,经常是二人斗智斗勇,布雷尔总是想方设法想让尼采吐露让他绝望的事情而又不被尼采发觉,想以这样的方式治疗莎乐美所说的“尼采的精神绝望”。但尼采没有轻易上当,每每牵涉到自己的关键时刻,他都是点到为止。不过事情却在发生悄悄的变化,布雷尔在与尼采的交流中,被尼采的智慧深深折服,他开始信服尼采的思想并按照尼采的指导去做,至此布雷尔从假装病人到真的作为“病人”心甘情愿让尼采治疗。

尼采说:“如果你没有完成你自己,那‘责任’不过是为了你的自我放大而利用他人的婉转说法罢了”  布雷尔认为是责任让他被困在现在的生活和家庭中。那他会按照尼采所说去完成自己,按照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吗?

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出现了这样的情节:一天早上,布雷尔医生平静地对妻子说出了他已经演练了无数遍的话语,他要离开这个家,放弃所有的一切。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丢下愤怒的妻子,还有3个可爱的孩子。他发现放弃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应该说很容易。他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朝思暮想的贝莎,可是在医院他看见贝莎与现任的主治医生关系亲密融洽,失落的他紧接着又去找愿意为他献身的前助理暨红颜知己伊娃,却看到伊娃已经有新的男友,而且对以前说过愿意献身的话也不甚记得。布雷尔感到非常失落,不知道接下来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他不想重复自己一直想放弃的生活,因而不想再去从医,可是能做什么呢?去餐厅当服务员,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服务员当伴侣。可是自己分明是已经显得苍老了。。布雷尔悔不当初,就在他彷徨,窘迫之际,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再叫他。。。那是弗洛伊德。他怎么知道自己在这。。。

读到这里我替布雷尔紧张地捏了一把汗。他被弗洛伊德叫醒了,原来这是他让弗洛伊德给自己做的一次催眠。醒后他发现了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失而复得”的妻子,孩子还有家庭的温暖深深感激,他重新“回家”了,而且就在那一天他再一次“娶了自己的妻子”。他发现,一切的臆想根源不是家庭,不是家人,自己需要真正战胜的敌人是:时间,衰老和死亡。

当布雷尔激动地告诉尼采他已经治愈了时,尼采愕然,并急切地想知道布雷尔治愈的细节,因为其实尼采自己也长期被痛苦地折磨于对莎乐美的思念中。布雷尔与尼采进行了一场真正的交心谈话,尼采终于把自己压抑已久的心声吐露出来,释放的那一刻尼采掩面而泣。这也就是小说书名《当尼采 哭泣》的点睛之笔了。

最终,布雷尔医生回归了家庭,继续快乐行医30余年。而尼采呢?按他的话:“我就像你一样,我想要被一种家庭生活所温暖。但是我害怕向慰藉投降,那会是去舍弃我自己与我的使命。对我来说,那会是一种死亡。或许,那解释了一个无法移动的石头在温暖自己的象征。” 他选择了继续孤独,那就是他本来的自我。

整篇小说最大的亮点我觉得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尼采关于人在面临各种心灵困惑时的真正深层原因分析,那种哲学思考直接痛击人的内心深处,到达最底层,让你无处可逃。尼采是一个勇者,一个敢直面恐惧的勇士。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以忙碌,以责任为借口,来掩盖内心的空虚和落寞;大多数人选择不去思考那些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而选择了逃避。但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所不被体验的生活,会继续保持塞满在你的内心里面,在整个永恒之中都不被体验。而那来自你良心中被忽视的声音,会对你永远地呐喊 。” 我深信尼采的“永劫回归”的论说。那个内心没有被满足的声音,会永远对你呐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