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越讲越精彩,课程越磨越精炼
今年在公司内部讲授了几次《好课程是设计出来的》课程,每一次讲完后的感受都不一样,讲得次数越多,越发觉得要迭代更新的地方更多。今天综合几次讲授总结出自己的复盘反思点,与各位老师共勉。
1、永远不能在学员未体验的情况下抛出概念
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要给学员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体验,如果在学员没有情境体验的情况下随意抛出概念,这时势必会抓不住学员的注意力。
比如在我在讲到“如何萃取知识”的知识点时,直接抛出观点“萃取是多个专家的经验总结(套路)“,随后从为什么要萃取知识、萃取知识的关键点等方面延展开来,这个环节我没有安排具体的练习和情境模拟的环节,我一味的想推送过多的概念给学员,讲着讲着我就发现学员的状态不对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穿插了一些小案例,但可能不够吸引人,明显我就看到有些学员发愣和不解的样子。
学员在关注内容的同时更关注如何更好的理解内容,所以内容怎么讲显得更重要,讲道理的形式远比道理本身更重要。这也要求老师在这块知识方面理论功底过硬,同时还要有强大的能量并设计好的讲授形式,这样学员才能获取更深刻的体验。只有学员体验和折腾了,才会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知和透彻的理解。
2、PPT内容不宜太多,要适当的给学员留白
每一次讲课我的PPT内容会根据学员前期调研的需求都有所不同,我发现PPT内容准备得最多的那一次反而整体效果最不理想,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被PPT上的知识在绑架,当学员的回答和我想在PPT上展示的内容差异较大时,我就在费尽心思怎么把学员的答案往我PPT上凑。
其实每次课堂上的学员对象不一样,他们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他们带着过去的旧知来到课堂,我不能强求他们思考的和我想展示的一模一样,我最多应该只是在PPT上留下我的关键词,还加上一些省略号,对于学员在课堂上讨论建构补充的知识点,如果大家都认为在理的我可以再接纳和吸收。
以前一直认为PPT做得越漂亮、内容越多,会为课堂更增彩,现在我真正意识到了PPT只是个盘子(承载物)而已,盘子里的佳肴也即课程内容才是关键,这些内容应该深深地烙在老师的心里,在遇到学员的疑惑或挑战时可以随时提取。
3、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关键,不能仅凭经验
很多时候,教学内容是没法创新的,但是教学策略可以灵活创新。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遵循五星教学的理念,即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根据不同教学形式刺激学员程度的不同来设置,另外也依据学员的认知心理规律来安排,不能想当然的仅凭经验。
综合这几次课程授课的情形,提问、研讨、练习等教学形式我运用较多。总体上大家参与情况良好,但是我也觉察到了教学形式的安排也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比如,课堂上提问要尽量采用开放式问题,这样更能引发学员思考;研讨的问题方向和难度要思考,是否与你所呈现的内容有衔接是特别重要的,这也要考虑到学员已有的认知水平,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可能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的部分也与学员的层次与认知息息相关,有一次上课的学员里面其实有些是对课程设计完全没概念的人,在来到课堂上之前也没有想好要开发课程的主题,所以我在让其练习撰写表现型目标或课程大纲时,他就完全没有方向。
当然也有学员课后调研提到,课程中最好有统一的案例贯穿始终讲解大家更容易接受,后续这方面可以再改进,比如就可以拿我之前经常讲授的《微课设计与开发》课程作为案例贯穿到整个课程的逻辑里面。
4、课程设计需要心系学员,状态位很重要
老师在做课程设计时一定要站在学员的角度考虑,培训的目的让学员发生行为或心理上的改变,如果心中没有学员,没有以他们为中心来设计体验活动,老师就是在蛮干,这时纵然再好的内容学员也不会买帐,就算老师口才再好也无用。
有时自己在上课时也会准备不足,遇到学员的挑战偶尔也会心虚,看到学员状态不到位的时候,自己的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更是要以学员为中心,一个老师最好的状态位即“慈、雄、对、觉“,慈指心系学员的慈悲心、雄是指过硬的专业知识、对是指与学员保持互动对话、觉是时刻觉察学员的状态。老师站在台上,最重要的不是激情四射、滔滔不觉,仿佛有倒不完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心态平和,娓娓道来,循循善诱。
嗜欲深者天机浅,重于外者拙于内,如果我们把全副精力用在自己的内容和自己的表现上,不与学员互动与对话,不觉察学员的状态,按自己的习惯灌输,那么学员就得不到启发,更不会思考,离真正的产生行为改变就更远了。
通过几次的讲授,发现设计一个好的课程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首先一定要确定对象和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是能促使学员行为改变的表现性目标;其次,针对学员的需求来匹配内容,内容贵在精而不在多,少即是多,要与学员的问题和业务贴近;再次,对内容进行归类和梳理,初步建构框架逻辑,坚决舍弃那些不适合课程受众学习以及跟目标联系不紧密的内容;最后,对每一块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根据框架逻辑把内容串接,通过试讲再次调整顺序,符合学员心理规律,不断迭代改进。
课程的目标、内容、逻辑和策略等也是相互影响的:目标决定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多单元不同形式串联起来就是逻辑,这是课程自然而然的形成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的发展形成中,又要相互限制,使得前后一致。逻辑会限制目标,策略又会限制内容的发挥,目标会限制策略,内容会限制逻辑等。
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任何设计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好课程是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讲一遍改进一点,不断地打磨,最后才能成为精品。课程要有一稿、二稿、三稿、四稿……老师讲解一个课程3-5次只能讲通逻辑,讲解50遍才能讲通与其它关联的部分,讲到100遍以上,或许才能将其相关的前提假设完全讲通。老师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职业,越讲越精彩;课程设计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越磨越精炼!
老师越讲越精彩,课程越磨越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