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陌家诗媛育儿小论文学创作

“起跑线”记

2018-12-09  本文已影响192人  芸陌么么哒
“起跑线”记

                            01

先生与我聊到凌晨三点,他与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一位43岁在清华大学做教授的朋友,与他谈起刚刚四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愁眉不展。

夫妻俩均为清华教授,孩子当然上了清华大学附属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俩像所有新时代知识分子那样,胎教做完做早教。孩子也很出色。一岁识百字,三岁脱盲。琴棋书画均有老师一对一辅导,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全英绘本书……

他们以无比自豪与自信的心情送了女儿上幼儿园。一年下来,信心被打击得所剩无几!

据说孩子的英文全班排名倒数,班上同学一半以上钢琴过了8级,绘画五级,围棋数级,舞蹈n级……简直就是达芬奇、朗朗、杨丽萍等人缩小版的聚集地……他的女儿在班儿上像“学渣”一般地存在。

现在,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女儿已经开启了三点放学之后,每天为期六小时的名师单独辅导课。

看着坐在钢琴边时不时打盹儿的女儿小小的身躯,他好几次没忍住掉下了眼泪。索性转过头回房间,一边暗暗对孩子说:孩子,别怪爸爸妈妈!别人都在奔跑,你不能停!停下你就输掉了“起跑线”。

先生对此感慨万千。一个刚断了奶才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在为自己的人生刻画“起跑线”,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02

大么儿,九周岁。有过胎教和早教。三个月开始识字,三岁脱盲,目前读书也有几千本了。偶尔写个小诗、写篇文章还凑合着能看。

从没上过文化课辅导班,但成绩还不错。

假期我们在北京呆了一个多月,根据大么个人爱好给他报了吉它班和绘画班。

我这样说你恐怕不信,但确实是真的。

这一个多月里,我们在马路上从没遇到过一个中学生,小学生都寥寥无几。六岁以下的幼儿见得倒不少,不过都是在下午四点幼儿园放学以后。孩子们都去了哪里?

听与大么儿一起学尤克里里的八岁小男孩儿家长说,她孩子那天迟到是因为英语班的老师晚去了一会儿,所以那边下课晚了。上完尤克里里课孩子还得接着去街舞班……

由此可以推断,北京的孩子们,应该是没有假期的。他们的假期,就是在“赶场子”!从一个地方补完立刻换另一个地方,补习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门。

当时大么儿知道后无比感慨:“幸亏我的爸妈比较开明!要不我也没假期没童年了!”

吉它班的任老师夸大么儿:“学得非常快,每天进步都很大!这孩子应该是在家里练得多!”的确,大么每次上完吉它课,回家后至少再弹一小时,上课一小时前,也是在家里反复地练。

任老师说:“怪不得呢!我教的其他孩子都没这么听话。家长逼着在家也不练!光靠上我这儿来学一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大么儿那天画到很晚没回家,我不放心,去画室里看了看。绘画老师那天同时还带了一个十岁的小丫头。大么让我在一边等着他,告诉我他马上画完。

只听一旁那小丫头正和老师斗嘴:“这一笔一笔画到什么时候去啊?你给我一支毛笔,我几下就能画完!”

老师说:“那哪行啊?你见过素描用毛笔画的?”

“见过!我就是!”

“又调皮!”

“嘿嘿,老师,我不想画了!坐了二十分钟了,我想休息一会儿!你行行好,我屁股疼!……”

“乖,再坐会儿,慢慢画。人家么么都坐了四个小时了也没要求休息。”老师小心翼翼地哄着。

另一画室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他一边画着一边与带他的女老师聊天。

“你知道吗?我们班那个女生,长得那个丑样子,竟然还有人喜欢!老师,你猜猜到底是谁喜欢她?我们班长!班长就是个傻x!他那天当着很多同学面向那女生表白了!……”

再回过去看看大么儿,他终于完成了他的巨作,正往图上喷着定画液。

绘画老师和我说:“么么是我教的孩子们中最认真最能坐得住的孩子!他在绘画方面有天份,你们回家后一定要让他继续画!”

那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大么儿与别的北京孩子比,学东西更认真更专注呢?

不是孩子性格的差异,可能是北京的孩子们从小上过的辅导班太多了,他们已经不想反抗也疲于应付了。

                                03

十年前在北京时,常看见小学门口,一男孩儿一女孩儿放学后手拉手,或者紧紧地抱在一起。

现在,据说谈“恋爱”的年龄又向下降了一大截。三、四年级的小男孩小女孩手拉手一起走,甚至于拥抱着或者当街亲吻都是稀松平常的。

他们以没有对象没人喜欢为耻。过生日开派对送礼物看电影玩电游等等成人的交往方式,已经学了个八九不离十。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定义其为激素食品引发的早熟现象或者社会风气不良产生了影响。也不能就此论断这些孩子们已经成不了大器。

他们或许钢琴、古筝、舞蹈、围棋、绘画等方面早已拥有了厚厚一沓烫着金字的证书,他们或许还在去往“天才”的路上行进着。

但他们到底是被培养成了“天才”还是“魔鬼”?

不可否认,“揠苗助长”的家长们闯祸了!他们不能理解孩子的压力,也漠视孩子的压力。他们只知道别的孩子们都在奔往“天才”或者“神童”的路上,自己的孩子要不去就输惨了,并不明白孩子有多么不情不愿。

孩子们无处可说,无地可排解。于是,找个可以倾诉可以互相关爱的异性小朋友来取暖已迫在眉睫。他们确实不知道什么叫“爱”,但他们渴望得到“爱”和“理解”;他们也确实不懂“谈恋爱”,但他们在这种伪情侣的关系中可以得到尊重和诚意。

家长的急功尽利,让家长们已忘了初心。在无休止的比赛中,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去扼杀孩子的童年,以“爱孩子”为3理由去伤害着孩子的自尊,以“赢在起跑线”的口号来压榨孩子们的时间与精力。

当然,这样压迫下成长的孩子会有成才的。但我想,他的心理应该会因为这个“暗无天日”的童年而变得扭曲不堪。

老子讲:大道无为。

无为,即顺时随势而积极地作为。

孩子刚刚诞生时,我们感谢老天:赐予了我们一个全胳膊全腿的正常孩子!

孩子小时候生病时,因为血管太细而针头总扎不准,我们埋怨着护士的同时,在心底祈求老天:“保佑我家孩子健健康康!”

曾经一位因先天性心脏病早逝的孩子母亲与我哭着说:“要早知道这一天来得这么快,我就不会打着骂着逼孩子好好学习。我宁可他大字不识,只要能让他多陪我一天,他不上学我都愿意养着!”

等这些都刚刚过去,我们就改变了我们的想法。

孩子,你得考第一,否则班里同学笑话你!

孩子,你得得全A,否则某某中学不要你!

孩子,你得钢琴过级,人家谁谁谁都过了!

孩子,你得考国家二级运动员,这样高考才能加分!

……

每个孩子一开始,都肩负了巨大的使命。父母的心愿,爷爷奶奶的面子,弟弟妹妹的榜样,亲戚们的希望。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奔波,习惯了大人的思维,习惯了用功利心来考虑问题,习惯了“天才都是勤奋逼出来的庸才”的硬道理,习惯了面对自己懈怠时家长冰冷的面孔,习惯了“父母永远不会害自己孩子”的自我安慰。

他们在这个“程式”化的世界中,感触着温情的细枝末节。一次次的失败尝试中,他们发现,这个世界“最安全”的存活法则,那就是——应付!

所以,他们的努力,通常只是做秀给别人看的;他们的考试,习惯了通过寻找捷径或后门去获取高分;他们的意志,是通过家长一次次地“格式化”而变得三分钟热度;他们的感情,都是通过取悦别人来获取的;他们的人脉关系,都是模仿着大人们的“互惠互利”法则来修建的;他们的心智,是通过家长们内心里的比赛来催熟的……

                                04

讲了这么多,你可千万别误以为本人是在反对“天才教育”。

我与许多家长一样,认为胎教早教非常有必要。

我也与许多家长一样,会送孩子去各种特长班。

我还与很多家长一样,会重视孩子的每一次考试与成绩。

甚至于现在,我还坚持监督十多个学生每天背一点国学内容。

我只是想说,过犹不及!

他们原本是朝气蓬勃的年龄,我们该让他们尽量地吸收阳光和水份的滋养,而不是让他们变得老气横秋、一脸世故。

是谁夺去了孩子们的天真和想象力?

是谁透支了孩子们的可能性与潜力?

又是谁以孩子的“成就”来荣耀了自己的面子?

我家先生说:“良田沃土是需要用心播种、浇灌,该施肥时尽量施农家肥。长期使用化肥的土壤会板结成一块,最后只能荒草丛生、颗粒无收的!”

我们的孩子,即使真的全都是“良田沃土”,也架不住这样天天使用“化肥、农药”啊!

我们的孩子,他们不是我们拿来比拼的“机器”,他们已经在吃着避孕螃蟹僵尸猪肉增白剂面粉防腐剂蔬菜甲醛水果,喝着污染水甚至二次三次净化水,吸着雾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身体已经如机器一般没了未来,我们还在精神上为他们打着“催熟剂”,咱们也真下得了手?

适可而止吧!

不上重点高中,也挡不住他去上重点大学的步伐;上了重点大学,也止不住他好逸恶劳终一事无成的凶险;没有给力的父母提供给力的教育,也不能抑制他做“圣”成“家”的可能;巨额资金的才艺投入,也可能会成为他成年后一滴“水花”似的年少时。

要保持孩子们的一颗赤子之心,真的需要我们大人理性地对待教育、人性地对待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