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是12月
又到了12月1日这一天,2013年最后一月。
有朋友说,很久没看到我写的东西了,我说,我觉得我自己没有新的突破,所以就不愿意写。可是到了这一年的最后一月,黄叶铺满老街,西风嗖嗖刮来,我又觉得自己提前长大了一岁。我的心里也时常激荡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思绪,我要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整理出来,以备日后来认识今天的我。有一位老同学给我发信息说,我写在空间里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个状态他都在看,他一直在关注我,希望我能多写一些东西。我谢谢这位同学。当然我也知道,还有很多的朋友在默默的关注着我,读我写在空间的每一篇日志,一遍又一遍,看我发的每一个状态。这些我都感受得到。谢谢这些朋友同学们的默默关注与关心。
我们这代人出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长于新世纪初社会变革转型的十字路口上,我们的内心激荡着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无助,我们怀揣着梦想与失望,带着希望与惶恐跌跌爬爬地突然间就到了二十四五的年龄了。今天,我们依然行走在这样的现实生活里:一边是断壁残垣,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血淋淋的沉痛,一边又是小心翼翼的尝试,一步又一步,如履薄冰。
常常听到周围的朋友同学们买房的买房了,恋爱的恋爱了,结婚的结婚了,有的孩子跟在屁股后面开始喊爸爸妈妈了。常常在空间里也能看到成对的新恋人们表达着他们的爱恋与思慕;他们幸福而甜蜜的婚纱照在空间铺天盖地被人评论着羡慕着,你就知道下一步,他们即将牵着彼此的双手迈入婚礼的殿堂,了却父母的一桩心愿;结了婚的,他们也开始晒他们宝宝的成长记录了,今天宝宝哭了,明天宝宝又病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时光的催促之下默默地进行着,如花开花落,云开日出一样。
我时常漫步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中,那些背着被褥手拿工具穿着破烂不堪的农民工叔叔们,还有那些匆忙在都市里和我一样为生活而奔波的青年们,常常会走进我的视线里,使我浮想联翩,仿佛我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偶尔也会看到小巷的两边立满一排排又一排排的花圈,时而传来几声细微哭泣的声音,我就在想,要么是昨晚,要么是前几天的某个夜晚或清晨,一颗心脏又停止了跳动。一个生命又带着他在这个世界里经受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苦难与艰辛去了他该去的地方。新的生了,老的去了,就是这样。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仿佛我们不是生活在大地上,而是生活在时光里。时光让我们生,我们就生,时光让我们死,我们就得死。透过时光的大门,仿佛可以看见我们与大地上其他的一切大树,小草一样,经历着出生,成长,逐渐衰老和死去的种种迹象。
平日里,我更多的精力投注在阅读上。读书在别人看来,是毫无任何前途和功利可言的事情。而我自己已经离不开阅读,阅读已构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注定成为我多年后记忆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阅读实在是给了我太多的启迪与教化,给了我信心也给了我责任,我不能否认读书对我的影响。每天下班吃完饭,洗漱完毕,抓紧时间坐在床头,打开昨天没读完的书,继续我灵魂的旅程。我觉得读书就是在读自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得先从认识自己开始。我们整天都忙碌着在向外部世界索取,向物质欲望开掘,而忽略了最不容忽视的内在世界的发掘,也就是向自己内心地挖掘。内与外应是一个时刻对抗与平衡的状态,而我们已经失去了这种平衡,欲望占了上风,最后转化成了恶望。也有人认为读书会使人变呆变傻,而我个人认为,那是他个人狭隘的看法。当然也不排除那一类不思考而读死书或死读书的人,读书读呆板读机械的那种或是固执的坚持相信某一种教条而不自己思索的人,他自己本来就有问题。一个读书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谈不上真正的阅读,而更多的是自欺欺人。就像一位老专家评价王小波的书,说他没觉得你王小波的书可以提升人的灵魂,而王小波说,我没想过要提升别人的灵魂,我写作只是为了提升我自己的灵魂。那么读书也是一样的,不是为了给别人证明什么而是自己的事。
我们从现实中要获取真实的可能性太小了,现实的生活已经被控构被制度化了。我们时时刻刻被一张无形的大网包围着,处在一个日益重复枯燥的世界里,我们的内心已被束缚了。从小我们就成了被剪掉翅膀的鸟儿,怎么能在天空里展翅飞翔,怎么能看到美丽的日光大地,看到壮丽的山川河流的真面目?怎么能获取真实的自己?答案只有一个,读书,他可以帮你找回自己,可以帮你看清你走过的路和你所要走的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个物质膨胀的年代,处处弥漫着纸醉金迷,物质享乐主导了人们的生活,人的底线处处经受着外在事物变化的挑战,到的面临坍塌崩溃,心灵空间已受到了极度挤压,我们已经被物质化娱乐化了,所以也觉得习以为常了。当众人都生病时,那些不生病的人在他们看来都是些疯子。当然我也不是否定物质的重要性,物质是先决条件,但往往我们会因为这个先决条件而扭曲自己。处在众多假象与欺骗之下,我们心灵受到蒙蔽,失却了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看到我读书,甚是惊讶,说在这样社会里你还在读书,人都发疯着挣钱呢。我怎么能不知道人们都在挣钱呢,我怎么能不知道外部世界在发生着什么呢?只是我觉得,当众人都不读书的时候,我更应该去读书,当众人都摔破脑袋去干某件事的时候,我恰恰要提醒自己该对这件事提高警惕了,但提高警惕并不等于是全盘否定。
我与朋友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文学。我爱读文学书。因为文学就是人学,人存在,文学就存在,只要人类不朽,文学就不会死亡,哪怕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人,只剩下最后一个读者。文学与人的关系就如那镜中花,水中月,你看到的是你又不是你,是你的镜像。我们常常说,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我们不读书了,又怎么去知晓去判别正在发生的事的是非呢?我们没有建立起自己判断是非的价值体系,怎么能保证自己不被扭曲呢?如今,许多事物都被打上金钱的标符,似乎一切都和金钱有关。评价的标准都成了钱,现在我也怀疑“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对我们无意识地毒害,如果换做“时间就是生命”我倒觉得更合理,更人道一些。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金钱意识,而是生命意识,是人权意识。只有当金钱服从于生命,悲剧才有可能避免。往往现实提供给我们太多的金钱欲望意识,而我们往往无能去刷新现实,最后只有被动的接受与承受。
不是我不爱钱,我也需要钱,但不是你想了就能有,我需要安妥身体的房子,缓解疲惫的温床,需要饥饿的时候有一碗饭吃,但我时时提醒着自己对金钱的警惕。有人生下来嘴里就含着金元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埋怨我们的父母把我们生得不好,但我们时刻要以警惕的心理来对待外在的事物。况且,你存在的价值绝不是简单地以金钱就能衡量的,文明之地不是以金钱来界定的。一个族群如果丧失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践踏文明,没有信仰和正义,赚钱越多就越是粗鄙。人一旦堕落成纯粹的欲望动物,不但自然环境没法保护,其他的一切都谈不上了。世界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们,他们大多人一生贫困潦倒中挣扎,在生活的悬崖上来回行走,他们却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他们的价值是永恒的。我们固然伟大不了,但我们有责任去扼制自己的恶望,从而减少自己的卑鄙。
我去过神木,那里有很多有钱的阔老板,他们出手大方,他们的座驾不是路虎就是奔驰宝马,不是一辆就是两三辆,他们有着不止一套豪华的家居,他们常常出没于那些高档奢侈的消费场所,他们的孩子有着一般人家孩子而没有的先天物质优势,但他们也常常以牺牲别人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们心里装满了自己的事业,装满了自己的财富,他们时刻想着怎样不计代价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去完成自己的事业。最后我们看到,那个他们曾经经营财富的地方已成了狼藉藉一片,天变灰,地变空,草变枯,水变脏。我觉得这样的财富不值得我去崇拜和敬仰,我倒喜欢那个在宁夏镇北堡影城拥有亿万资产的张贤亮先生,也喜欢读他的小说,他是我尊敬和敬仰的老板。我们常常说事业,我自己所理解的事业应该是无偿的,而不是建立在个人极端的物质欲望追求之上的,而欲望本身没有错,只是要适度满足,不能极度过分地去追求。傅雷先生终其一生精力将巴尔扎克与罗曼·罗兰的作品译介给我们中国读者,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丰蕴了我们的文化元素,这是事业;草婴先生放弃优厚待遇,忍受贫穷与寒酸,在病魔的压迫下把托尔斯泰的所有小说译介给中国读者,他为中国人引进的是人道主义,这是事业;殷海光先生在政治的高压与迫害下,一生在为民主自由思想而奋争,最后郁郁而终,这也是事业。而我们更多的只是需求和欲望,需求和欲望也值得去追求,但我们恰恰给冠之以事业的称谓。我常常在想,那我的事业是什么呢?我自己有没有事业?那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这些问题是最让我痛心疾首的,也是困扰我许久的事,也许这个问题会伴随我的一生。每次想到这些,突然间我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有朋友给我发信息说,她在手机上读过《追风筝的人》,想买本纸质书再看看,让我再给她推介几本书,我听了很高兴。就对她说:“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其实是书籍”。也有朋友问我巴金的书怎么样?我说,我很喜欢巴金,因为他真诚。我买了很多巴金的书,看过他的《家》。我常在空间里发一些我对某些书的读后感或是书的图片,记得有人曾问过我,为什么要在空间发那些书的图片,我给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我没有给他回答为什么。事实上,我只是无法做到把我获得的超出我们常识范围的常识和认知到超出我们认识的认识不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我不是塞林格,我做不到站在那个悬崖之巅上,看着每一个奔向悬崖尽头的孩子,然后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我没有那样的资格,也没有那样的能力,我不是先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当有人向我伸手时,我会把我的手递给他。
我爱逛书店,就像女人们爱逛街一样。每当我在书店里看见小弟弟小妹妹们在他们爸爸妈妈陪同下去买他们喜欢的故事书或某一类儿童读物,我心里流动着莫名的喜悦与羡慕。有一次,在书店里碰到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小朋友在妈妈的陪同下翻看鲁迅先生的书,让妈妈给他买鲁迅的小说集,恰巧我也在旁边,我就问小朋友,你能看懂鲁迅么?他咧嘴笑着对我说:“可以”。最后拿了一本鲁迅的书就走了,我站在那里久久地望着他们娘俩远去的身影。也许是由于我自己爱书而看到别人买书我更高兴吧!
我不是什么博学的智者,更不是什么有天赋的艺术家思想家,我和别人一样都是凡夫俗子,吃着五谷杂粮,吃着油盐酱醋,早出晚归,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的琐碎和生活的种种烦恼与苦闷。然而,对前途的迷茫与恐惧,对日常生活的无助与痛楚,常使我们处在内心的彷徨与挣扎之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世界,需要重新给自己定位。还有一次去西安银行给公交卡充值,恰巧,充值阿姨忙着,于是我在那里等了几分钟。之后,充值阿姨感激的对我说:“别人一来不是砸玻璃就是大声呐喊她,要是来这里的每个人都像你一样这么有耐心就好了,我们的这些工作人员就幸福了”。我听到陌生阿姨对我的赞扬,心里也无比高兴。就像有人说的,你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说的很对。我们无法左右他人,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做主,世界会因我而变化。而现实往往给了我们太多的诱惑和陷阱,给了我们太多的束缚与无力,我们要迈出自己内心那一步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我觉得,你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那个相当不容易上,就好比真正的夫妻不在花前月下而在大难临头时,在贫病交加时一样。
我总是对自己充满期待,就像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一样,期待着一个全新的自己,期待自己能够刷新自己,当然我也知道我这个期待充满荆棘,充满艰辛与痛楚,他绝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不是那么易如反掌,但我依然会坚守我的期待。
就写这些吧,也许这些全只是我的一己之见,也未必全对,但我把我所想所感的这些纷乱的东西整理出来,只是为了过上一大段时间我好回过头来了解今天的自己,反观自己的今天。大致如此吧!
201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