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陶诗一首及杂感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扬波

我的古文修养很差,大部分古诗对我来说都有时空、文字、典故的距离。然而,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确是一首一见如故的诗。它浅显易懂又富有哲思,其中多句都是耳熟能详、在生活随处会冒出来的话。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陌上尘之落处

如同陶渊明所说,我们的人生如漂浮于陌上的尘埃,是没有根蒂的,时而随风飞转。迁居、旅行、流浪,好像都在表达乡愁。内心的没有着落,是不安的主要原因。听梁永安教授说过,人的一生有两件重要的事:寻找爱的人、寻找爱的事。深以为然。

最近听完白先勇老先生说红楼梦和牡丹亭,在他的讲述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位老师在讲述中国古典文学,更是一位长者在叙述美、爱和生命。白先勇在退休后并没有清闲下来,反而更加忙碌的承担起弘扬中国古典文化的责任。在一个纪录片中,他说到,有人问他的故乡是哪儿,出生于大陆、成长于台湾、求学工作于美国的他最后说传统文化是他的故乡。

纵使时间与空间的漂泊,我想只要内心立于故乡,人便有了根,有了安定内心的力量。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记得村上春树说,自己的自行车上刻着“18 till I die”。永远18岁好像是每个人向往的。年轻的容颜、旺盛的精力、大把挥霍的时间、无忧无虑、未来看起来充满希望,这大概是羡慕18岁的理由。然而,宫崎骏先生在曾经的采访中表示过,很担心日本当时的年轻人,二三十岁考虑的都是房子、养老金等六十岁考虑的问题,缺乏理想。

缺乏理想的年轻人,心灵实际早已老去。每当我看到仍在自己热爱事业中勤奋耕耘的白头老人时,会觉得他们才是年轻人——追求理想而非舒适安逸的生活,承担责任而非逃避痛苦。无论是推广传统文化的白先勇老师、叶嘉莹老师、笔耕不辍的蔡志忠老师、乃至多次宣布退休又多次复出的宫崎骏先生,他们都是自己心中仰望的年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