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叶》走出学校看教育
倪焕之(三)
心怀着对新教育的理想,学校的荒地红红火火的开辟出来了,愿望是美好的:
开始是一颗种子,看他发育,看他繁荣,看他结果,还可以看他怎样遭遇疾病,怎样抵抗天行。从这里头领悟的岂止是一种植物的生命史?生命的秘密,万物的消息也将触类而旁通。耕种劳动也有很高的价值。
劳动教育原是为了实践与学习相统一,抱着这样的教育理想,倪焕之投入了满腔热情。在最初,无论是话剧演出还是劳动教育,学生也都投入了极大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过去之后,便是消沉。这也让焕之很是难过,但随后他意识到自己太过理想化,太急功近利,太过于求圆满了些——希望太切了,观察太深了,所以从美满中发现了不满。
对爱情焕之同样是理想化的,他已经金小姐的结合,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他们也曾经憧憬着未来的教育,但是随着小生命的到来,错综复杂的生活琐事完全消磨了金小姐对教育的憧憬时,焕之再次迷茫,但是五四运动犹如一声信号,把沉睡着的不清不醒的青年都惊醒了,他再次审视自己:
自己锢弊的太深了,畏缩的太甚了,了解的太少了,历练的太浅了……革新自己吧,振作自己,长育自己吧,锻炼自己吧
如果说上一次的迷茫,是一场教育思想上的成长,那么这次便是人生的觉醒。读到这段文字也就在想,虽然我没有经历那样的一个时代,但是他所经历的教育中遇到困难、改革中阻碍及不解,我能感同深受。
觉悟之后,他开始注意到新思潮,开始关注哲学领域。这一次他决定离开乡镇小学,见识外面的世界——见到了曾经也是小学教员,但是早早进入大学预科的乐山,乐山对他的评价是:“不过太像个典型的学校教师了”——眼界和见识的问题。
对于焕之面临的改革难题:“第一班用新方法教的学生最近毕业了,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乐山的见解一语中的:“要知道社会是个有组织的东西,而你们交给学生的只是比较好看的枝节,给了这点儿就希望他们有所表现,不能说不是一种奢望。”
他鼓励焕之,丢了教师职业,到外面去走一走,像一只鸟一样往天空里飞——读到这里,终于想到了斌推荐给我的那本书是:《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
但是焕之依然热爱着教育事业,但他也深切的意识到:
为教育而教育,只是毫无意义的玄语。目前的教育应该从革命出发,教育者如果不止革命,一切努力全是徒劳,而革命者不顾教育,也将空洞的少所凭借。十年以来,自己是以教育者自许的,要求得到一点实在的成绩,从今天起,做个革命的教育者吧。
这时候他的视野和格局打开了,就像陈教授在讲座初起,就强调立足于国家政策方针,开展教育一样。舍弃小我,成就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