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学习,让你不再死记硬背

说到学习大家都会想到初高中时期,每天痛苦背单词,疯狂作者习题。这种可怕的记忆一直跟着我们到现在,以至于大家拿起书本就觉得头皮发麻,昏昏欲睡。现在有一种方法不用死记硬背,而是有目的性的、有技巧的帮组我们学习。这就是今天的主题“整体性学习”

“整体性学习”的理念源于《如何高效果》学习这本书。此书是由一名加拿大学霸级人物斯科特·扬提出。他在一年的时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就是运用了“整体性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方式是什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不死记,灵活用
整体性学习方法有别于传统学习方法,靠死记硬背来吸收知识,而是法提倡讲多角度融合信息,将信息编到你的知识网中。这意味着学习知识不再是独立的一砖一瓦的对垒。《好好学习》的作者甲成提到过“大脑的记忆是靠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交替链接慢慢编制自己的知识网。如此我们在接收新的知识时,可以更快更深的理解。
五步骤
整体性学习主要通过几个步骤来学习,我归纳成5个步骤。
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书中主要是通过书籍以及课堂授课的方式来讲解如何提高获取知识速度以及质量。
对于书本上的信息作者主要以快速阅读为主。快速阅读中作者又详细介绍三种方法。
1、指读法,运用手指指引带动阅读速读
2、练习阅读法:目的不是求快。而是锻炼自己理解速读。分两次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取一小段文字,一次是读后写下所理解的观点,另一次边读边记。前后两次对比遗漏那些,错误那些。前者减去后者除以你所总结的知识点的总和。得出的就是你现有的理解力,可以通过放慢阅读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解力。最后达到快速的阅读和理解。
3、积极阅读法:这个方法是探寻更加深入的知识理解。需要降低速读边度边做笔记,在笔记中可几下“这部分的主管点是什么?”、“如何与才能记得住”“如何才能拓张和实际运用”。
对于课堂笔记作者也给出笔记流的方法。不主张呆板一字一句一行一行的记笔记,而是写下重要观点建立各观点之间的联系,类似于思维导图。在记笔记时关键是抓取重点信息和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记入,尽量不要照本宣科。
理解
在获得足够的知识后,我们就要将信息进行关联,拓展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知识。作者给出三总种方法比喻法和内化法还有图像法。
比喻法:意思就是把新学的知识比喻成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他是熟悉和不熟悉之间的沟通桥梁。对于浅薄明了的知识我们好寻找比喻对象,对于比较晦涩的概念我们该怎么比喻呢?作者给出3个小技巧。
1、确认你所要理解信息
2、从自己记忆或者经验中寻找部分相似的,完全一模一样很难办得到。
3.重复上述步骤,不断完善不恰当的地方。
对于提高比喻的质量作者也给出3个小技巧。
1、寻找有比喻的欲望。不断的反问自己如何才能更好的将知识更好呈现?
2.注意脑海中中第一个念头:很多时候会一下子蹦出5、6个。但是往往第一个才是最好的。对第一个念头进行调整是最好的办法
3、优化测试比喻:可以从不同角度看是否有更好的比喻对象。
内化法
内化法比比喻法更加生动,他不仅可以是一幅画,而且还为这幅画添加感官和触觉上的想象。让这幅画更加富有生命力,记得也就更加深入。比如你要记一个苹果,不仅要记住他的外观,还可想象他的香味,触摸时是什么感觉!
1、确认内化概念
2、在脑海中建立图像
3、确认图是静态还是动态?最好可以演化成动态如电影一般
4、开始加入其他感官。你的触觉,嗅觉各各方面去完善它
5、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知道你一想到图画就可以想到知识。
图表法
通过一些图片,表格来帮组记忆。有三种方法
1、流程图,流程图比较适合用于记录步骤或者学习历史事件等带有顺序性的知识时使用。
2、概念图,写出每个概念,并以箭头关联每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方法可以不用讲究顺序,只是关注每个观点之间的联系。
3、图像法:用简单的涂鸦来代替短句,词语。让左右脑共同使用,更好记忆知识。
纠错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会犯错,但我们很少会主动查找错误,几乎都是考试、测验后才发现我们缺漏的部分。所以纠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纠错时可以运用“纠错模型”来验证。纠错模型就是在实践和联系中发现问题,因为通过肉眼判断是否对错误的命中率太低了。在纠错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是简单的错误还是概念性的错误
如果只是简单的错误那么简单进行修改就好,如果是概念性的错误那就要从前几部的中寻找,比如从内化法,比喻法过程中寻找是否有关联错误的地方。
2、散弹枪策略
意思就是不要再一个题型上死磕,媒体哥题型都应接触。更好发现自己短板之处
3、延伸练习时间
不再临时抱佛脚,每天都分配一点练习,这样吸收的效果比一次性充电来高效
实际运用
我们学习 的目的就为了可以更好的帮组我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我们看书学习很多知识都遗漏在我们潜意识中,如果不实际运用就无法吸收这些内容。
我们可以每天抽出5到10分钟罗列出20个可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的清单,每天尝试做一点以少成多。
测试阶段
其实这个步骤是可以不用单独使用,在每完成一部都可以给自己做个小测试,看看这些不走是否走的扎实。
获取阶段----我是否听过还是看过?
理解阶段---我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吗,至少字面上的意思
纠错阶段---我是否找出遗漏之点,是否有删除不恰当的信息呢?
应用阶段---在现实的生活中我真的都用到这些知识吗?
总结
阅读这本书主要适量了解什么是整体性学习,他和以往学习有什么不同。他是如何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整体性学习是通过五个步骤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纠正信息,运用信息,测试,来从多个角度来学习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死记而是融合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打造我们自己的知识网。其实这五个不走大家可以每一步都做,按照自己的需求挑选即可。
五个不步骤中理解这一步给我启发比较大,比喻,内化,图标等方法,左右脑共同工作,改变死记概念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