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的传奇一生(故事梗概)

2018-06-18  本文已影响87人  小李子的夏天

20世纪80年代初,鲁西南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这里的人们过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农村实行分产到户后,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棉花为主。每到秋天,每家农户的房顶上都晒满白花花的棉花,而到了初冬时节,直到最后一批棉花也拾完了,棉花杆就被砍掉,家家户户的院里院外就都堆满了棉花杆,那是农户们一个冬季烧茶做饭所用的柴火。当地的农民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生活着,每年春天,种上棉花,接着开始锄地、施肥、打杈、喷药、拾棉花、砍棉花杆等一系列的农活。到了冬天,家里的灶膛里就塞满棉花杆,一家人围着灶台取暖了。对于村里到处都堆放的棉花杆,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知道除了当做柴火之外,不知道它还有其它的用途,直到村子里一个人的一个举动,充分发挥了棉花杆的作用。

刘二牛和李兰花夫妇,算是村子里的一个话题点,他们一共生育了六女一男,尽管夫妻两人长得是人高马大,可是他们的孩子却是一个个又矮又胖,这不免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端着饭碗站在大街上吃饭,是当地的一个习俗,因为当时所谓的饭食,也不过是几个窝窝头和一碗面糊汤,就着一个咸菜疙瘩就打发了。所以每到吃饭点,周围邻居都会聚集在街边一个固定的地方,一边嚼着窝窝头,一边大声肆意说笑着,这个时候,刘二牛一家就往往成为人们谈论的对象。起初,刘二牛家也和其他人家一样,每天都到田地里忙活,可能是因为他们家人口太多了,每年地里收下的那点粮食实在填不饱一家大小8口人的肚皮。刘二牛也算是个有学问的人,农闲时,他总是坐在街边的柴火垛前捧着一本本旧书,旁若无人地看,看累了,就随便从大街上招呼几个小毛头,给他们讲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他讲累了,他就会朝小毛头一挥手:去吧去吧,一边玩去吧。小毛头一欢而散,然后他又开始悠然地看书了。

不知从哪一天起,人们注意到刘二牛偎在柴火垛下不再看书了,而是经常在柴火垛下打瞌睡,后来又有人经常在三更半夜听到他家里有各种响声,似乎是推磨的吱吱呀呀声,经过人们的你一言我一语猜想,大家才知道,刘二牛家在偷偷摸摸加工火药了。火药的原材料之一,就是堆满大街的棉花杆,先把棉花杆放在一个挖好的地窖里烧成木炭,再把那一根根黑乎乎的木棍取出来辗压成粉末,最后和石硝、硫磺混合在一起,就成为开山的炸药了。

在鲁西南,几乎每一个村庄里都有一座小山,大部分是土山,不能开采利用,而在另外一些地方,还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则是通过放炮,炸开山体,可以开采出盖房子的大块青石的。刘二牛毕竟是有文化的人,他愣是想到了这一个发家致富的途径。后来,他的火药生意一点点做起来了,开始从邻居家收购棉花杆,所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偷偷摸摸的行为,毕竟也都从中得到了一点实惠,并没有人去揭发刘二牛。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下子吹遍了全国各地,刘二牛的地下活动终于结束了,再也不用半夜三更偷偷躲在家里造火药了。他把他的几个到了婚嫁年龄的女儿都嫁到了村子里,这样帮他干活的人就又多了几个女婿,刘二牛的钱包也一天天鼓起来了。刘二牛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刘二牛给他儿子刘大壮买了一辆“幸福二五0”,这件事在村子里炸开了锅,人们争相去看,挤满了整条街,把他家的那条小胡同围得水泄不通,尤其是年轻小伙子们,更是盯着那辆红得耀眼的摩托车一眼不眨地看。刘大壮天天开着“幸福二五0”在村子里“突突突”地进进出出,可是好景不长,在一个暴雨倾盆的晚上,刘大壮骑着摩托车从县城返回的途中,撞在路边一颗杨树上当场死亡。刘二牛天天在家拖着长长的声音呼喊着刘大壮的名字,刘二牛似乎疯了,中年丧子,而且是独子。刘二牛不能接受“绝户”的事实,一年以后,他不知道从哪里买了一个约摸一岁的男孩,正值夏天,他天天用手推车推着那个孩子在大街上转悠,逢人就说:“我有儿子了!”可是没过几个月,公社派出所的人员就带人找上了门,说那孩子是被人拐卖的,人家亲生父母找过来了。

那时刘二牛还不到五十岁,可是李兰花已失去了生育能力,买孩子的路断了,刘二牛又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从外地买了一个媳妇,一个比他大闺女还小的年轻大姑娘。几乎全村人都跑到他家去看新媳妇,李兰花嫌丢人,就跑到闺女家去了,热闹过后,家里就剩下刘二牛和他新买的媳妇了。在一个初冬的早上,刘二牛围着一条床单跑到大街上叫嚷:“我媳妇跑了,快点帮我去找啊!”那个年轻女人在刘二牛熟睡之后,卷了刘二牛家的钱物跑了,临走时,为了防止他醒来追赶,居然把他穿的衣服也都带走了。这场骗婚的闹剧,村子的人断断续续议论了大半年才得以收场。

刘家第五个女儿刘五妮已到了婚嫁的年龄了,开始有人上门提亲了,在媒人几次登门之后,刘二牛突然作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招个上门女婿。一旦主意一定,刘二牛不再等媒人主动上门,而是他开始去登媒人的门了。虽然大家都很羡慕刘二牛口袋里的钱,但每个人心里像刘二牛那样重男轻女的思想都很严重,即便再穷,谁也不肯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别人当上门女婿,这是要招人耻笑的。

刘二牛在数个媒人家走动了无数次之后,终于有人向他介绍了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王小兵,一个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儿,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相继病逝后,就只剩下王小兵一个人了。王小兵比刘五妮小两岁,但人长得还不错,嘴巴也甜,第一次见到刘二牛就甜甜地叫了一声“大爷”,刘二牛满心欢喜,当场跟媒人打了包票,直接就把王小兵带回家了。

刘二牛天天带着王小兵造火药,那可不是一般的体力活,并且又脏又累,王小兵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年之后,王小兵莫名其妙的不见了。有人说,王小兵在刘二牛家吃了一年大鱼大肉,肚子里油水足了,他厌倦了那个又脏又累的活,逃走了。

自此以后,刘二牛消停了几年,不造火药了,每天吃完饭,就坐在他家院子里的藤条长椅上,翘着二郎腿、闭着眼睛听留声机里的京剧。

刘二牛终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在他过了六十大寿以后,他又开始折腾了 。他的四女婿后来在村里开了一个牙科诊所,可能有一些购买药品的途径,刘二牛就开始跑到外省去购买药品,然后回来卖到各个村子的卫生室里。当然,这又如同他刚开始造火药时一样,依然是一件不光明正大的行当。刘二牛每次到外省买药,都是携带大量的现金,为此他的女婿们也提醒过他,但他总是不以为然。

有一次,刘二牛又去外省采购药品了,到了该回来的时间了,他没有回来,家人开始四处去找,找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又延伸到村庄的荒郊野外,同时派了两个女婿沿着他采购药品的路线一路找寻过去,半过月后,依然没有见到刘二牛的影子。他的两个女婿回来后,说在山西境内的黄河岸边,打听到了一点线索,有人曾在那里看见过刘二牛。有人说,他早就被人盯上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他必经的黄河岸边,那伙人抢了他身上的现金,然后把他扔到黄河里了。也有人说,可能是他走累了,自己不小心掉到黄河里被水冲走了。

那年,刘二牛也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没有人知道他最后是如何死去的,村子里一时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猜测着刘二牛的死因。一段时间过后,当村子里各种议论声渐渐平息的时候,刘二牛真得死了,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一个农民跌宕起伏的一生终究成了一个传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