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国币尊严 诠释国币魅力
――人民币硬币发行60周年纪念展(南京站)巡礼
本月12日至1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举办的人民币硬币发行60周年纪念展在南京图书馆展出。
总体印象,该展出以大量实物和图片,形象地揭示了人民币硬币及其相关衍生产品设计、制造、发行和流通的历史,并配有若干具备相当功底的讲解员施以比较接地气的讲解,使参观展览的各类观众都能够增长学识收获满满。

该展览在南京图书馆一层东北门旁设置的背景墙,吸引游客在此拍照。


该展览地点——南京图书馆的南门。

南京图书馆东大门(正门)。

南京图书馆所在位置是我国历史上六朝时期建康都城的遗址,目前是南京市级文保单位。


该展览的大型宣传招贴。

该展览的具体地点是南京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

上图为笔者手机拍摄部分照片的截图。





为观众热情介绍展览情况的美女讲解员。




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名为“铸就基石”。在这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已经发行的四套流通硬币。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其系列中并未规划生产硬币。因此,现已发行的四套硬币分别归属于第二、三、四、五套人民币系列之中。



我国第一套流通硬币,于1957年12月1日发行,其也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流通硬币,共有壹分、贰分、伍分三种面额。硬币正面统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国名,国名为繁体汉字;背面为麦穗、面额和年号。这套硬币的设计与制造是在国家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造币技术、设备、材料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开展的,它的发行在当时的货币流通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新中国风雨历程的最好见证。
















展览第二部分,名为“印鉴历史”,介绍普通纪念币。



在我国发行的硬币大家族中,普通纪念币是印鉴历史的生动载体,也是钱币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普通纪念币使用材料包括铜镍合金、钢芯镀镍、铜合金、双色铜合金等,防伪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我国已发行的普通纪念币有96个品种,总计108枚产品。






普通纪念币按题材可以分为国内外重大事件、著名人物、文化体育活动、动物植物和相关系列。1984年,我国首次发行普通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币。“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币首次采用隐形雕刻技术,这项技术在之后发行的众多纪念币上都在使用。


展览第三部分“金碧辉煌”,介绍贵金属纪念币。
在我国的法定货币中,贵金属纪念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般采用金、银、铂、钯等贵金属材质制造,但面值不计入市场货币流通量。
1979年,国务院下发文件明确金银纪念币的法定货币属性,并指出金银纪念币作为特殊商品,发行之初面向海外销售,实行外汇结算。当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币”是中国铸造的第一套金币。这套纪念币投放市场后,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彰显了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走向辉煌的起点,世界增加了一个新的载体了解中国。
目前,我国已经发行贵金属纪念币2000余种,按题材可分为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生肖贺岁等多个系列。金银纪念币呈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态势,贵金属纪念币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投资价值,是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
将传统的名家国画与贵金属相结合,通过贵金属材质和现代造币工艺表现我国生肖文化的深刻内涵,使我国生肖纪念币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自1981年生肖鸡年金银纪念币发行以来,我国生肖金银纪念币共选取和采用了二十余位中国著名画家的三十余幅作品作为生肖金银纪念币背面图案。如徐悲鸿的《雄鸡图》、《双猪图》、《奔马图》、《饮马图》,刘继卣的《立犬图》、《猴图》,齐白石《鼠与秋实》、《蛇行图》,张大千的《唐马图》,韩晃的《五牛图》,何香凝的《猛虎图》,吴作人的《母子羊图》,马晋的《十二生肖图》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双金属、异形、彩印、激光幻彩、镜面、电镀、喷砂、全息、镶嵌、中孔、紫外光夜光变色等技术都应用在了贵金属纪念币生产之中,在此次的展览中,广大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品种。








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关于钱币的评比大赛。美国硬币新闻杂志与克劳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在国际钱币界的地位如同“奥斯卡”在电影界的地位,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我国的贵金属纪念币屡屡获得殊荣。

“争奇斗艳”专题是此次展览的第四部分,主要展示造币衍生品。造币衍生产品是指由造币工艺、技术派生而来的艺术品与商品。

大铜章是造币衍生品种的代表产品,设计生产中可以突破流通币与纪念币在大批量生产中的很多技术限制,为设计师提供了充分发挥与想象的空间,具备较高的艺术附加值,特别是高浮雕大铜章审美冲击直观而又富有力度。有人这样评价大铜章:艺术家有多丰富的精神内涵,大铜章就有多大的精神包容;艺术家有多高的艺术思想境界,铜章就能成就多高的艺术思想格调。


























本次展览还有互动节目,你只要花20大洋,即可体验打章的乐趣。会给你一个纯铜镀金的币胚,自己用锤子砸出章。


上图是可以当场购买的手打章坯饼。



我也购买一枚坯饼,请热心的工作人员打制成纪念章。

通过观看展览,使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六十年来,人民币硬币在新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它不仅满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也因其工艺、设计上的突出特点,成为每一个时代的经典印迹。
这正如展览说明所言:一枚硬币,连接千家万户,关系国脉民需;方寸之间,延续千年历史,承载华夏文明。央行人用心血守护着国币的无上尊严,造币人用匠心诠释了国币的无穷魅力。
笔者注:为保持展览内容的完整性,部分图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