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财经·投资·理财

花钱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6-09-10  本文已影响218人  觉醒的流川

这两天在读日本MBA导师野口真人的《学会花钱》这本书,内容细腻充实,专业性高,因此只能把阅读速度慢下来认知品读。本书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点明了理性人花钱的理由:价格小于价值。但反观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基本上做不到遵守这一判断。因为我们连价值和价格的判断标准都无从得知。所以,本文就借该书作者的智慧,把价值价格的思考框架分享给大家。

一、三种钱包:消费、投资、投机

在金融世界里,我们钱包里的钱有三种走向:消费、投资和投机。如果我们想要做到每笔花钱都花得划算,就要学会有意注意自己的花钱模式。而想要做到这样,我们就要先来了解一下这三者的判断标准和各自的价值判断。

1.消费

所谓消费是指“为了满足欲望而消耗财产、服务”的行为。

典型的消费给我们带来享受,比如一顿美餐满足我们的食欲,一本好书安慰了我们的求知欲等等。

而书中给出的消费的价值判断的标准就是“是否获得了足够效用,而效用的判断取决于感情上的满足程度。”所以对于我们的消费而言,价值的判断是主观性的。所以往往,一旦我们感情得到满足,不管该服务和商品中凝结了多少无差别人类劳动,不论价格如何,我们都会情愿消费的。

2.投资

投资相比消费而言,同样能够满足我们的欲望,但是并非一味消耗我们的财产。

投资意味着“为了增加将来的资本(生产能力),而投入现有资本。”

其实,抛却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于投资其实很熟悉。比如说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各种证券,甚至再扩展到平时的学习和培训,都是投资的表现形式。

而投资价值如何判断呢?既然投资的主要特征在于将来收获额外资本,所以它的价值判断也要从此出发。在金融世界中,这些将来获得的金钱,被称为“现金流量”。所以,判断投资的价值就要看现金流量的价格。

3.投机

投机这种花钱方式,相比前两者而言,更为有趣。投机作为经济学术语,是“在恰当时机投入资产,买入商品。”

但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冒着亏损的风险,也要冒险博取远高于付出的回报。”

投机的典型例子就是赌博,作者在书中把买彩票、购买贵金属和艺术品保值,也归为投机。

投机和投资的关联性在于,两者都希望以小博大,受益于将来;同时,两者也都存在成本损失的风险。而从这点看来,两者的差别就在于风险的大小。随着风险的增加,在某一刻,投资的行为就变成了投机。但这条界限并不清晰。

但跳出风险的视角,投机和投资的本质区别在于,投机并没有在价值总量上制造新的回报。比如说,我买彩票中奖,虽然我得到的回报远大于我的付出,但是彩票的总奖金是固定的,是商家依据购买量提前确定好的。也就是说,如果十万人都去投资,可能十万人都获利。但是十万人去买彩票,只有少数人中奖,差别就在这里。

在我看来,投机的价值和投资的价值是一样的,也是将来的现金流。但书中说,购买贵金属和绘画作品并无法产生现金流,这一点我尚存在疑惑。

二、变幻莫测的价格

既然我们了解了三种花钱的方式,以及相应方式价值的判断,那么我们只要能够了解价格,就能够通过两者的比较,来判断是否要掏腰包。

价格的确定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三种钱包来区分的话,价格确定也不一样。

消费钱包中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作者看来,是综合了成本和效用两方面考量,从而确定的。在这里,传统意义上的供需标准,也被纳入了效用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供少求多,那么效用就会提升,价格也会因此提升。

投资钱包中的商品或服务,其价格主要取决于现金流。但是在市场交易时,由于供需关系和投资者的考量,价格会在价值的基础上发生偏离。

而最神奇的就是投机钱包,其价格既并非由效用决定,也非由现金流决定。彩票、马券等价格是基于事先定好的奖金数决定的。而黄金钻石等保值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其稀缺性。甚至,像是钻石和黑珍珠这样的珍宝,价格是由特定人士操纵烘托出的,定价机理并不透明。

知道了价格的确定方式,我们就能判断定价是否合理。而知道了定价,我们就可以结合价值判断,我们要不要买买买。

三、结论

平时无意识地花钱,就会造成金钱无法升值,甚至流失浪费的窘境。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我们认识三种花钱的渠道,判断三者的价值,并且根据三者的价格,来决定自己是否要消费(这里的消费是广义的)。

就像稻盛和夫提出的理论,如果我们生活中缺少了有意注意,错误和损失就会增加。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在花钱上的判断话,自然也就会大手大脚,失意后悔。有了野口真人提供的这种“价值—价格”思考框架,我们在金钱意识上,就又种下了一颗让我们正确成长的种子,何乐而不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