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错误》#每天解读一本书

五星(满分五星)
群体不是个体特征的汇聚,个体才是群体特征的展现。这是我读本书得到的最大的领悟,这源自对作者书中观念的延伸。
久闻大名的认知著作,但因为是95年的老书,所以一直没有想着要去读,拿起书读完之后感觉很多观念有了基础性的改变,虽然这是一本人类认知的书籍,但是其中对于整体和部分的探索更让我受益,这或许就是“范式转移”的效果。
本书虽然是对人类个体情绪意识的研究入手,但最后落脚到的是更宏大的社会文化的构成之上,秉持他谨慎的作风,给出的更多是假设,却给了我无尽的启发,所以今天的解读将从我的领悟开始,尝试讲出本书给予我的“范式转移”。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本书简介
先简单介绍下,全书从菲尼亚斯·盖奇因为事故大脑严重受损奇迹生还,列举了很多前额叶受损病人一步步提出证据、假设,指明了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错误-实际上情绪、感受本身就是我们理性思考的一部分,这里作者有个非常精妙的比喻,我们人的整体就是某个场景展示的景色,心肺等是其中的景物,二情绪、意识则是光影、声音等等状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副图景。
二、整体与个体
从大脑功能入手,不是单个神经元决定了脑区功能,而是脑区整体决定了个体的职能,也就是说单个神经元是某个功能需求的延伸,所以随着研究的发展才会发现大脑并非严格分工的机器,它更像个大型的公司。所以大脑整体受撞击时会出现昏厥,失意,甚至一段时间的认知失调,因为在地震中公司全员都不能继续执行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而单个区域受损的人,就像楼房一角出现垮塌,失去了部分员工,但运作仍可继续,一部分员工补上其他人的职能,可惜他们毕竟是兼职,分身乏术,于是整体运转出现了问题,就像那些病人,认知正常却行水平已经下降。
三、更宏大的延伸
在人的层面上,我们是在情绪、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的,这让我看到了一种假设,情绪、意识实际上是我们感受的延伸,当感受需要从对生存的好坏判断向更精细的方向发展时,情绪、意识逐渐细化出来。
这里也回应了个人改变中“象与骑象人”的假设,骑象人看似在操作大象,实际上时大象在带领骑象人,我们的认知最终服务于我们的感受,理智的骑象人是大象为了明智决策延伸出来的功能,而并非我们所想的绝对主宰,这或许也是认知行为疗法有效的原因。
四、打破二元论的束缚
就像书中对笛卡尔二元论的颠覆,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思想。脑科学研究因为涉及道德问题,往往不能进行实验,只能通过研究已有病例,然而研究中却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假设异常的反面是正常,实际上异常的反面是另一种异常,这让我想起了《适者降临》给我的启发,对大脑、公司、市场这样的复杂系统,绝对的秩序与混乱都是有害的,它们需要的是一个中间态,信息效率最大化的平衡状态。所以下次我们看到异常时第一个该想到的不是正常,而是另一个异常时什么样,它们的平衡是如何。
就像人的身体,盆骨前倾对应的是盆骨后倾,中立位则是两侧肌肉适当平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