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人》丨第73届奥斯卡提名电影原著,不可逾越的科幻经典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钱钟书先生和夫人杨绛开玩笑说要是能够隐身就好了,那就看看别人怎么过日子,怎么评价他们俩,杨绛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叫《隐身衣》,就是写两夫妻间关于这个话题的奇思妙想。不得不说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真是太可爱了,现在社会里的人如果真能隐身,恐怕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吧,而是会做一些比较“胆大妄为”的事情居多吧?否则为什么要这样的一个特异功能呢?
然而,如果真的能变为隐身人,你以为就全是福利吗?恐怕不见得。早在1897年,科幻小说作家、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就写出了《隐身人》这部小说,被后来读者公认为是科幻小说史上的神作,和凡尔纳并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威尔斯凭借脑洞大开的一系列科幻小说奠定了自己的科幻届小说作家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后来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威尔斯和凡尔纳,月球上恐怕不会迎来人类。也正是因此,被称作“科幻届的莎士比亚”的威尔斯后来被4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也算是一种广泛的认可。
《隐身人》中的大学学院里的格里芬,在做实验中发现了将自己隐身的方法,变成了隐身人,在最初的狂喜过后,他意识到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麻烦,比如不穿衣服才能隐身,特别冷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一丝不挂走在街上,万一下雨、下雪或者有雾的天气他会暴露行迹,那些雨雪雾会将原本隐身的身体外轮廓显现出来,格里芬在隐身之后,胆大妄为到居然试图建立一个恐怖王朝,他敢于杀人,并且试图和这个世界原有的规则宣战。
一个科学家忽然间变得要和全世界为敌?这是不是很恐怖啊。书中对于格里芬的表现刻画上非常细致入微,那个心理活动从畏惧、狂躁到不可一世的杀戮行为产生,都是让人看得会将自己带入情境之中的那种生动具体。不得不说,作者威尔斯对于隐身人格里芬的心理刻画很令人信服,看得很多读者感到一边看一边毛骨悚然,同时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成功了。
其实后世的很多创作者也受到了威尔斯的启发,在很多科幻小说或者是电影中塑造了试图与世界为敌的缺乏道德感的科学家。比如《蜘蛛侠》里的化学博士,研制出来能用自己意志控制的八爪机械爪子,也是试图与世界为敌。这种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放在科幻小说中尤其好看,也是给读者一个白日造梦的机会,来幻想着英雄的出现,所以这样的桥段在威尔斯的小说《隐身人》里算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创新,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读者和作者。
疯狂科学家格里芬的狂放不羁在没有道德约束下会变成恐怖的失控的危险源,而格里芬能将自己隐身成功的描述也显得极为专业,令读者阅读时不至于产生疑问,这就是作者的本事了。相比较之前的作品《奇妙之旅》和《变化之轮》,显然《隐身人》在人物刻画和事件叙述上更为成功。这也是为什么迄今为止《隐身人》已经有超过几十个版本的影视作品翻拍的记录原因所在了。
格里芬的疯狂与失控使得往日的同事肯普医生不得不举报了他,同样是在忙于科研,肯普的举报是意识到任何行为都必须有约束的机制,否则就会惹出大乱子,一个人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什么,一旦行为无所畏惧、没有底线,将带来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所以,肯普和格里芬,都是科学家,但是规范意识的差别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在作品中,人生观念的树立与传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这样的对比,让小说情节上的转折自然合理,同时也给我们在人性的表现上呈现出了生动鲜活的样本。
可以说,《隐身人》是科幻小说史上公认的神作,至今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也无人能够企及。作为在1897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要说这本书真的太值得我们阅读了,毕竟那是124年前!所以,喜欢科幻小说的读者不妨入手一册来看看那个疯狂的科学家究竟是如何走上了让自己毁灭的道路,相信你能感知到阅读科幻小说的愉快。(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