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核心楞严经地藏经

诸佛无上法!菩萨皆求此妙法!我们凡夫却不求?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8人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着,甚深之法!”

(何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最后附有经解。)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弘名具足(集成、总括)一切诸佛功德,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如来无上甚深微妙法!佛智!无上无等无伦、唯一佛乘智!……诸佛正在不断称说!世尊就是一劫昼夜不休息也赞叹不尽!何况区区49年说法?

【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永赞不完!

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中反反复复嘱累此世下一尊成佛的弥勒菩萨及会众:

“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一切菩萨皆求此如来甚深微妙法!千万不要轻视此法而违背佛教!弥勒等觉菩萨尚要求此妙法,何况我们薄地末法凡夫?

【智圆法师:我们的目标就是极乐世界,即生解脱的希望就寄托在极乐世界上面,这就叫做“此生的归宿”。选择好了这个归宿,就发现一切都能成就,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要解脱有解脱,要不退有不退,要天台有天台,要华严有华严,要禅有禅,要密有密,要大圆满有大圆满,要大手印有大手印,要大中观有大中观,要普贤行愿有普贤行愿……它的确是大总集的法门。诸佛的心髓、弥陀的愿心,把无数精华摄集在一个法门里,而且特别简便容易,是大悲心彻底地体现。它的确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的确是成佛的要诀。】

《大般涅槃经》:“云何念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大净,毕竟到于彼岸,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有怖畏,不惊不动,独一无侣,无师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脱智、不共智、广普智、毕竟智,智宝成就,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人中莲华分陀利华,调御人师,为大施主、大法之师。……”
《观经》:“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

应堕地狱的罪人临终时,哪怕生前没有任何行持,但只要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皆得解脱!何况平生念佛!

(《临终助念尚能往生,何况平生念佛!》

《大智度论》:“念佛,一切智、一切知见、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无量不可思议诸功德,是名念佛。”
法然上人《选择本愿念佛集》言:“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

……

何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

十力是:(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四无所畏是:(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四无碍智是:(一)法无碍。(二)义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十八不共法是:(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禅定。(六)无不知己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七)欲无减:佛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退。(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三十七助道品为:

(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对已生之恶为除断而勤精进,2.对未生之恶使不生而勤精进,3.对未生之善为生而勤精进,4.对已生之善使增长而勤精进。

(三)四如意足:1.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2.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3.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注,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4.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四)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五力:1.信力(信根增长,长破诸邪信)。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

(六)七觉支:1.择法觉支。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行舍觉支。

(七)八正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