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讲诗:猎马带禽归有生的色彩,王维四句不如王绩一句
前言
前面写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太诗味的诗人有什么缺点?》中,提到顾随说陈与义诗中“生的色彩”比较少。顾随认为,曹操、陶渊明的古体诗中,杜甫的近体诗中,生的色彩多。
在《顾随评唐宋诗》中,其评价王绩的《野望》和杜审言的《早春游望》时,也提到了生的色彩。并且把王维作为反面案例,评价《观猎》中的四句不如王绩一句诗。
一、生的色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是隋末唐初的著名诗人,人称斗酒学士。他是大儒王通的弟弟,王通有个著名的孙子王勃。可见,这个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也是有家学渊源的。
王绩是唐朝早期的近体诗代表诗人,提到王绩自然要提到他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写物即写其心
颔联写景物,顾随评价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内外如一,写物即写其心,寂寞、悲哀、凄凉、跳动的心。若但曰“树树秋色,山山落晖”,便死板了
诗人加了一个皆、唯,萧瑟的秋色与落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楚。
看过老街前面文章《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为何用副词胜于用动词?》的朋友,知道皆、唯,都是副词,在这里起到动词的作用,作谓语使用。
2、生的色彩
顾随认为颈联两句有生的色彩: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生的色彩,若只有颈联牧人驱犊、猎马带禽,也死板了。
此二句是“事“,既曰事,自有生、有人。
在评价陈与义时,顾随认为其技巧太成熟,所以“生的色彩”不浓厚、不生动、不鲜明。
诗中生的色彩,老街感觉类似于王国维的有我之境。驱犊、带禽也是动作,但是返、归有了诗人的心理判断, 内心与外物相互融合。
二、生的色彩: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比起王绩来,杜审言有个更了不起的孙子:诗圣杜甫。杜审言的代表作是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关于这首诗,顾随的评价是:
全首只这二句好。
哪二句呢?即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顾随认为:
二句是生的色彩、力的表现,遮天盖地而来,而又真自在。
在评价“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时,顾随说王绩与牧童猎人同情,可以看出诗人的自在。那么杜审言的这两句诗,其自在,或许反映出物我合一的特点。
这种心、物相互融合的诗,顾随认为有生的色彩。受到批评的,则有下面王维的这首名作。
三、王维四句不如王绩一句
王维的五律《观猎》诗云: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顾随认为,王维这首诗的前4句,不如王绩“猎马带禽归”一句诗,原因是:
不能将心、物融合,故生的色彩表现不浓厚。
这个评价,和顾随评价陈与义的诗差不多。
结束语
顾随讲诗,关于诗法、世法,关于知、觉、情、思,心物、因缘等等,有些内容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所谓生的色彩,大抵指诗中写景写事,要有真实的心理与真实生活的反映。诗人要入世、出世,把世法写入诗法。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您觉得呢?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