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棣,想念母亲的小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d8e9755170759369.jpg)
冷酷的帝王也有柔软的一面。
那大约是在梦中,梦见娘亲的时候。
梦中人
“我梦见我娘了。”
南面称孤是权力者最风光的事,可在母亲面前,终究都是个孩子。
痛快哭,痛快笑,可以放下心中的所有戒备。
原来,“伺候我娘,才是这一生最美的事。”
而“我怕我娘在地下受罪”则是朱棣心中挥不去的噩梦。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6b9dfebd21573e68.png)
朱家叛逆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分封诸王是朱元璋深思熟虑后巩固朱家皇朝的手段。
而燕王朱棣是藩王中最有实力的一个。
“肃清沙漠者,燕王也”,固然是老爹发自肺腑的赞扬。
而太子的突然离去更让叔叔们蠢蠢欲动。
但嫡长子继承制却杜绝了诸王的念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2a9bc8dd1ccbe404.jpg)
如果事情就这样简单,或许守边的燕王会带着儿子们在燕山骑马打猎。
可越是接近权力的中心,心中的火苗也会随之点燃整个灵魂。
21岁的建文帝,39岁的朱棣在1399年彼此卸下了伪装。
叔侄二人终究还是撕破了脸皮。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21eb1deeef541034.jpg)
如果燕王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倒也罢了,一个藩王怎能抵抗全国的精锐。
可那雄踞北方的雄狮,岂是常人所能比拟。
仅仅四年燕王朱棣就站在了大明的中心。
而随着烟火不知去向的建文帝也带走了朱棣大半辈子的忐忑。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0165fcdea54ba5d8.jpg)
可朱家的叛逆如何正名
“燕贼篡位”是方孝孺对帝王的不忿,那株连十族就是封住悠悠众口的野蛮手段。
“削发为僧”是建文留下的讹言惑众。那恢复旧制就是重塑制度成法的彻底根除。
王者朱棣用永乐盛世为自己正名
以战止战定乾坤的雄心让他五征漠北,而天子守国门更是给后代儿孙安于饱暖的承诺。
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则让帝王的文治武功得以圆满。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57eb00297837b563.jpg)
相似的历史
可是强者也有老的那一天
“二十年的前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眼么前记不清了”
朱棣的儿孙们长大了。封了太子,也封了藩王。
历史会再演一次吗?他在怀疑,也在担心。
于是老皇帝让儿孙们歃血立誓。
可是儿孙们依旧在权力的中心
心中的火苗也从未熄灭,只是隐藏了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dfd319dae608408f.png)
果断了一辈子的老皇帝开始犹豫了。
大儿子会文,二儿子懂武。
但似乎二儿子更像年轻时的自己。
朱棣违背了父亲朱元璋,却跟父亲一样,不自觉的喜欢“好圣孙”。
原来隔辈亲是爷孙特有的温暖。
老了的朱棣,终究做了和父亲朱元璋同样的选择。
或许是对孙子的偏爱,或许是对大明江山可旺三代的期盼。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04ac52072ca462fe.png)
“人生真短,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当朱家爷孙四人眺望北国风光时
当老皇帝骑着马向着夕阳远去时
不知朱棣是否看到了等待他的朱元璋。
父亲会怎么看他,似乎并不重要了,肯定会痛斥他的大逆不道。
但朱棣也会告诉父亲“我比建文干的好多了”
原来他只是朱家的不孝儿,却不是大明的叛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51047/1a3f27f7acbbde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