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抱佛脚vs强化巩固 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
(全文1160字,阅读约需2分钟)
考试前,刷刷题,背背书,有人认为这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有人认为这是因时而动的强化巩固法。
如果平时学习不扎实,全靠靠前刷题,考前背书,这就是应付式地学习,就是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这种做法也可能会取得一点成绩,然而,这却是一种及其不容乐观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拖延症、伪学习、浅学习等问题也会随之出现。真正的学习,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有自主思考探究的过程。深入、深刻的学习,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而不只是回答试卷上问题的过程。
如果平时学习夯实基础,沉浸式学习,不浮躁不功利,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么考前的有针对性地刷题、背书,就是灵活应考的方式了,而且效果应该非常明显。
我希望孩子们平时都能做到沉浸、享受、扎实,考前通过刷题检测并体验,把该背的课文一一过关。
所以,我平时让孩子们做的题目并不多,而是希望他们沉浸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没有沉浸就没有这四大核心素养养成,没有自主思考和探究就不可能有所谓的“运用”“发展”“创造”“传承”“理解”。
对于艰苦求学,想要考上好大学的孩子们,如果只是举着理想主义的大旗,一味强调素养而不注重分数,这也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这好像比一味刷题,只看考试分数的做法要纯粹、更符合教育的本质。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大环境:孩子们的未来,找工作、继续考学都面临着唯学历、唯原始大学背景,如果不尽力帮孩子们考试理想的大学,说得严重一些就是害了他们。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的,你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而完全理想主义地生活和工作。
中小学的教育更是要接地气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但也不能枉顾学生和家长们的理想,只有实现了他们的理想,我们的教育理想才能真正地实现。很多学生都是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他们往往把这个理想简化成通过学习考上好的大学。
当我们违背了他们这样的学习动力和理想的时候,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不理解、不合作、不听课、难沟通。完全违背、明显违背、有意违背,都是不合情理的。
当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时,要坚信,真正的素质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以考上好的大学为目标,这并不庸俗,作为近期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励志的目标。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是全力支持的,而且提供有效有用的支架来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理想目标变为现实,让他们成为自己理想中最美的他们自己,而不是你理想中最美的他们。
那么,我们引导学生去好好规划自己的学习,并让他们看到获得或感受获得,成就感,是让人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之一。
素质教育和考试并不想违背,关键的是考试的方式,特别是对考试的态度,如果在考试后能进行冷静地反思和改善,这既是素质、素养,也是应试能力。重视素质、素养的教育,当然包括应对考试、提升考试能力的素质和素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