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目标之写作(3)
今天是2020最后的2天,温度也骤降,早上出门昨天下的雨已经结冰了。有了冬天的感觉,想起了小时候冬天,下过雪后,一大早在白色的雪上踩上一个个脚印。
写作也是,在空白的纸面上留下一个个字迹。
前面分享了我自己写作的why和what,为什么写和写什么。今天就分享一下how,如何写的问题。
关于如何写,我觉得有3个方面:
1 时间:
时间上,可以有2种模式。
模式1 就是固定时间。比如我的朋友龙兄,已经出了3本书了。他就是每天早起写作90分钟。陆续出了《演讲小白成长记》《谁说你不能坚持》《谁说你不能演讲》几本书。
模式2 就是任何时间。也就是任何有空隙的时间都写。这方面的大神很多,比如刘慈欣就是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又一部闪闪发光的科幻小说,虽然最有名的是《三体》。比如马伯庸写了很有历史小说,有名的如《长安十二时辰》。
对我自己而言,我会用混合模式,每天固定的时间是早上的7-8点,除此之外地铁上,参加会议间隙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时间。而用时间也是非常的方便。
2 地点:
基于上面的时间模式,也就决定了地点。
早上在书桌前写作,是一个非常专注的时光。晚上睡前的写作是另一个好时光,安静不受打扰,让思维尽情的流动起来。写完后很有成就感的入睡。
地铁上写作则是另一种体验,有一种投了时光的感觉。当其他人在刷时间的时候,你在写作。30分钟过去,其他人正式消磨了一段时间,你确实输出了一段文字,而这个文字可以经过时间的冲洗依然存在。比如60岁的时候,还可以看这段文字,体会当时的心情。这也是写作的方便之处。
3 形式:
文字的形式,可能更多的是这样的思考性的文字。文学性的似乎还没有那份闲情雅致。但我想一定是要写的有趣,有用。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就看过一本 麦肯锡的写作书,影响很深刻。核心理念就是形象化表达,结构化思考。
这就如同是盖一个房子,既要有框架,更要有硬装软装,如果加上艺术气息和风格,最后里面还住上有趣的人,那就是极好的了。
4 质量
记得国画大师吴冠中,曾经因为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把整个房子的很多年的作品都付之一炬,这是对艺术的追求。对于我的写作,首先要保证的是不间断的记录。特别是在心情波动特别大的时候,其次就是在这个前提下,保证比较高的质量。要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深度。这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
5 学习
这部分就是像那些高手学习,找到几位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家,学习他们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立马想到的比如 吴军,他是科学家,投资家,也是一位有名的作家。还有刘润,他的文字写的也比较有深度。再就是一些大作家的,特别是写出有趣的文字的。让他人看了就很想读的那种。
伙伴
这里就是互相支持的伙伴,目前和kelen,伟东,grace我们形成了写作小组,组名“写够365天”,就是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点赞。过一段还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写作的收获,想想也挺美好,不是吗。
以上就是我对写作之如何写的思考,也期待你关于写作的故事。
2020.12.30 上海